芳华的角儿吧 关注:911贴子:5,360
  • 2回复贴,共1

越剧十姐妹如今还有三人在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8-16 13:05回复
    越剧十姐妹合影,后排左起:张桂凤、筱丹桂、徐玉兰、尹桂芳。前排左起:徐天红、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吴小楼(1947年)。
    越剧十姐妹如今还有三人在世,都居住在上海
    范瑞娟(1924-),祖籍浙江嵊县,工小生,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越剧范派创始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现居上海。
    傅全香(1923-),祖籍浙江嵊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50年代初期,傅全香在《十八相送》和《织锦记》中首开定腔定谱先例,她广泛借鉴京昆和评弹的唱法,在程派“真声假一点,假声真一点”的理论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的特色:嗓音明亮宽广,唱腔俏丽多变,表演富于激情,被誉为越剧界的“金嗓子”“越剧花腔女高音”,创造出越剧“傅派”。现居上海。
    徐玉兰(1921-),祖籍浙江新登。1933年入新登的东安舞台科班学花旦,后改老生。1939年与吴月奎等组建兴华越剧社。1941年12月19日改唱小生,地点在上海老闸戏院,当时是与施银花搭档,是越剧史上最不可颠覆的“贾宝玉”。现居上海。
    尹桂芳(1919-2000),最被仰望的越剧小生,创立以儒雅风流著称的越剧“尹派”。赵志刚、茅威涛、王君安等现在越坛上最出风头的小生都是她的学生。
    袁雪芬(1922-2011),十姐妹中的领头羊,越剧改革的先锋人物,袁派花旦祖师爷。2011年2月19日下午2点,在上海家中过世,享年89岁 。
    筱丹桂(1920-1947),祖籍浙江嵊县。先攻老生后改旦,1938年4月进入上海卡德、国泰等戏院演出,当时有“三花不如一娟,一娟不如一桂”之说。她在1940年5月被混迹越剧界的流氓张春帆看中,并最终于1947年10月13日服“来沙尔”含恨而死。
    竺水招(1921-1968),竺水招少年时工小生兼学花旦,为女子越剧中少有的擅长武功的演员,戏路宽广,武生、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甚至老旦等行当,均能应工,在越剧十姐妹中是唯一一位生旦俱佳的艺术家。扮相俊美,被喻为“越剧西施”。“文化大革命”中去世。生前拍有戏曲艺术片《柳毅传书》和唱片多种传世。
    徐天红(1925-2010),越剧四大老生之一。唱腔高亢激越,苍劲有力,行腔多变,气派大度。
    吴小楼(1926-1998),生于杭州。其表演苍劲凝重,激昂舒展,富有激情,嗓音宽厚宏亮,有“越剧金少山”之誉。
    张桂凤(1922-2012)浙江省萧山人,由于唱腔刚劲挺拔、表演个性鲜明、擅演剧目众多,张桂凤有个“千人千面”的美誉,除了老生行当,对丑角、老旦也多有涉猎,张桂凤的传人有王金萍、董柯娣、吴群等。2012年3月4日早上6点18分逝世,享年91岁


    3楼2013-08-16 13:15
    回复
      袁雪芬:越剧“十姐妹”的来历
      1946年5月,我们雪声剧团将鲁迅先生的《祝福》改编成《祥林嫂》,搬上越剧舞台后,紧接着又演了《洛神》。但越剧改革遭到了恶势力的反对,这年8月27日,我离家去电台播音,刚走到路口,窜出一个人将一包粪对我劈头抛下。之后又收到装有子弹的恐吓信。由于一些合作者另有打算,剧团无法按期演出新编剧目,我又不甘屈服于老板走回头路,1946年底雪声剧团只能暂告解散,我也暂停演出,静下心来思考这几年的得失。
      下一步该如何走呢?我想,作为主要演员,首先要提高自己并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应该让全剧种的成员参加到改革行列中来。另外必须有自己的剧场,并有附设学校培养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些设想,1947年初,我跑遍了上海各种类型的剧场和电影院,对剧场设计、舞台大小和观众座位好坏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1500个座位的南京电影院(解放后改为上海音乐厅)座位最好,而扇子形的剧场演戏曲效果更好。不到一个月,设计者就绘出了新剧场的初稿图纸。随后我们找到了霞飞路(现在的襄阳公园隔壁原祥生汽车公司)的一块地,租50年约20亿元,造价约30亿元。这50亿元,只有依靠我们自己演出和向观众集资解决了。我考虑,这是整个越剧界的事,如果能说服尹桂芳、竺水招、筱丹桂、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徐天红、张桂凤、吴小楼来参加,共同发起为造剧场进行集资活动,不是很好么?
      这九位中,尹桂芳、竺水招、筱丹桂、徐玉兰没有交往过,其他五位曾与我合作过。于是我就找了当时尹桂芳、竺水招的合作者徐天红和吴小楼,谈了联合义演、集资造剧场和越剧学校的设想。徐天红与吴小楼都表示积极参与,于是我请徐天红约尹桂芳、竺水招到晋隆西菜馆见面。她俩跟我会面后,都连连点头同意,同时还提出号召基本观众认股投资以增加资金等建议。
      徐玉兰当时因吐血在休息,我专程去拜访了她。她说:“这是越剧界的大事,我一定参加。至于筱丹桂能否参加,要找国泰大戏院老板张春帆。”因徐玉兰吐血,张春帆曾邀我下半年去国泰演出,他说单靠春凤(筱丹桂的小名)怕不卖座,这叫做人老珠黄不值钱啊!筱丹桂这时只有27岁,是在被张春帆占有的这八九年中,才渐渐低落不佳的。我去找张春帆,他因有求于我,连连点头说:“这是出风头的事,春凤一定参加,但你不必去看春凤了。”可见筱丹桂是毫无自由的。范瑞娟、张桂凤与我共事改革演出两三年了,联合义演她们极力赞成。傅全香是我的同科班师妹,她也一口答应参加。   接下来我们邀南薇、韩义等商量演出剧目,大家认为要区别于以往会演的老剧目,但新编的题材要容纳这些主要演员实是不易。也曾想过演《红楼梦》,但贾宝玉只有一个,怎么分配角色呢?后来选择将法国大仲马的小说《三剑客》改为中国历史题材的《山河恋》,男女角色都不成问题。1947年7月29日,我们相聚在大西洋西菜社签订了联合义演的“合约”,我的顾问律师平衡成为我们合约的起草人和见证人。
      我们十个演员作为发起人,在“合约”上签了名,后来我们就被称为越剧“十姐妹”。关于演出场地,打听到周信芳演出的黄金大戏院,因周信芳歇夏,正是空档,我就去商谈。黄金大戏院提出一月租金要四亿元。很快,一个星期的座券被订一空,座券分福禄寿三种,票价定为10万、5万、3万。演员们除了排戏,还得抽空准备自己的戏服。大家在骄阳里坐着三轮车满街跑,置衣料,买首饰,量身材,谁都不愿意在台上逊色于别人。



      5楼2013-08-16 18: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