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以公布的情报:战术步行战斗机及所使用的武器
(战术机部分资料过多,目前只介绍天朝一侧的部分,以后出现新机体独立发帖科(pian)普(jing))
歼8
天朝最初配备的战术机,毛子的米格21的天朝修改型。由于F-4鬼怪缺乏接近战状态下的高性能,天朝决定引进米格21作为主力战术机。相对F-4,歼8和米格21相同,对机体进行了彻底的轻量化,以增强近战性能,同时作为天朝制战术机的最大特点——大型化头部探测器也被采用,用于加强在残酷的密集接近战的防御。后来进行了多次改修达到准第二世代战术机的性能
1975年开始实战配备(天朝用了歼8战了10年啊.........)
歼10
统一中华战线,曾经拥有世界第三大领土的国家,也是第一个遭受BETA侵略的国家,虽然有些不安好心的军事评论家称他们在BETA忙于北进和西进的十几年来只是在防线后面静坐着吃满汉全席,但是中国依然被认为是无可置疑地拥有最丰富的对BETA战经验的国家。在引进了歼击八型之后,天朝一直在寻求第2世代战术机的实战配备,一开始他们选择了米帝提供的F-16方案,但当获悉以色列的Lavi项目搁浅之后,同样注重开阔战场的密集接近战的天朝马上接触了以方并表示可以提供项目所需的剩余资金。最终,号称中以共同开发的F16近距战斗特化战术机得以顺利配备
歼击十型对F-16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外装改进,以强化关节素材和变更EACA配置的方式力求得到更加适合近距离作战的机体,在外装上,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前腕部外侧及小腿部前方装备的超级碳制刃区和躯干及腰部装甲模块设置的爆炸反应装甲,由此机体可以借助指向性反应装甲来摆脱附着上身的坦克级的破坏。区别于以军配备的“狮子”,歼击十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以对应本国要求,作为天朝产战术机的最大特征,源自歼击八型的重装甲头部模块设计被保留了下来,这种设计经过实战检验表明可以为头部传感器基阵提供相当可观的防御力,复眼式的光学传感器阵列也给予机体可能受到的破片损伤相当大的冗余。以及,为了使用较霓虹制式装备的CIWS-2A更重的77式长刀,歼击十型的上肢接受了进一步的结构强化和再调整。最终,歼击十型以稳定而灵活的操纵手感和简单快捷的整备性在前线颇受好评,再加上其机体的生产性相当优秀,在洛·马内部的设计师当中,也有人认为歼击十型是F-16家族中最成功的修改型(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在冷战背景之下米帝居然肯给作为SH主义国家的天朝最新型的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