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吧 关注:299,977贴子:8,461,848

回复:【科普】中国禁止出国展出国宝级文物。。。。神一样的东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唐朝。
此壶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壶造型,通高18.5厘米、口径2.2厘米、足8.8*7.1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镀连结着壶盖与提梁,上口敛而底部呈扁弧形,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 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周身看不到焊缝。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壶身中央,壶腹两侧面用模具冲压舞马图,突出于壶面的、金色的、奇异的马。这匹马身躯健硕,长鬃披颈,前肢蹦直,后肢弯曲下蹲,口中叼着一只酒杯,其上扬的马尾和颈部飘动的绶带显示出十足的动感。据考证,这是一匹正在舞蹈的马。
1970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唐代窑藏出土。
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这个。。。。技术含量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IP属地:重庆16楼2013-02-10 12:57
回复
    阿育王塔内“铜浮屠”
    唐代。
    浮屠即塔、精舍,模铸成形,平面呈方形,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塔基为须弥座,其外有三层渐收的护栏,每面护栏正中弧形踏步。塔身单层,四面各开一门,正面门外左、右各列一力士,门两侧为直棂窗,门额以上铺作人字形斗拱。顶单层,四角攒尖形,每面铸出瓦拢,角垅起翘。塔刹高耸,刹底为须弥座,其上6个相轮由下往上依次渐小,相轮以上有宝盖、圆光、仰月及宝珠,气象十分庄严。塔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棺盖为半弧形,前宽后窄,前檐探出较多。棺体前高宽,后矮窄。棺盖长8.2厘米,高6.4厘米,前档宽5.4厘米,后档宽4.2厘米。前档板上刻着两位坐佛弟子,两侧壁各錾出两只迦陵频伽神鸟。棺体下有两层台座,上层台座四周錾出一圈仰莲瓣,下层四周镂空成壶门。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
    1987年4月,封闭一千多年的神秘法门寺地宫之门被打开,此铜浮屠随着被发现。
    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好漂亮


    IP属地:重庆18楼2013-02-10 12:59
    回复
      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

      第四枚佛指舍利


      IP属地:重庆19楼2013-02-10 12:59
      回复


        IP属地:河北20楼2013-02-10 12:59
        回复
          中山王铁足铜鼎
          战国时期。
          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中山王鼎为王墓中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圆腹圜底,双附耳,蹄形足,上有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鼎身刻有铭文469字。据鼎铭得知,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中山王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铭文字体瘦长,清秀挺拔,有所谓悬针篆风格,令人叹服。
          1977年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IP属地:重庆22楼2013-02-10 13:00
          回复
            刘胜金缕玉衣
            西汉。
            通长188厘米。玉片有绿色、灰白色、淡黄褐色等。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块,金丝重1.1千克。用金丝将玉片编缀成人形,头部由头罩、脸盖组成,上身由前后衣片、左右袖筒及左右手套组成,下身由左右裤筒及左右足套组成,皆能分开。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耳、口琀,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塞。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似人之体型。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的殓服,按等级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三等。皇帝的玉衣用金缕。中山靖王刘胜是诸侯王,也服用了金缕玉衣。出土时,衣内仅见几枚牙齿珐琅外壳和一些粉末状骨渣。故玉衣和九窍塞并未能保存尸体不朽。
            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木有原图,这个是随便找的


            IP属地:重庆23楼2013-02-10 13:03
            回复
              长信宫灯
              西汉。
              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出自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的墓葬,作跪姿宫女执灯形,通体鎏金,璀璨夺目。宫女穿宽袖长衣,梳髻,戴巾;灯盘、灯座及执灯宫女的右臂处可拆卸;灯盘中心有一钎可插蜡烛,灯罩与灯盘可转动开合,便于调节灯光亮度和角度。宫女右臂为烟道,烟经底层水盘过滤后,便有烟而无尘,可减少室内的烟炱以保持清洁。灯上有九处刻铭,计65字,其中有“长信”二字,为汉文帝皇后窦氏所居宫名。长信宫灯造型优美,构造精巧,为汉代灯具中的杰作,体现了古代匠师的创造才能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
              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出土。
              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又科学又艺术!!


              IP属地:重庆24楼2013-02-10 13:04
              回复
                铜屏风构件5件
                朱雀屏风铜顶饰
                双面兽首屏风铜顶饰
                人操蛇屏风铜托座
                蛇纹屏风铜托座
                蟠龙屏风铜托座(一对)
                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木有图片


                IP属地:重庆25楼2013-02-10 13:06
                回复
                  角形玉杯
                  西汉。
                  通长18.4厘米,口径5.8—6.7cm,口沿上微残,青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浸斑。仿犀牛角形,中空。口呈椭圆形,往下渐收束,近底处成卷索形回缠于器身下部。纹饰自口沿处起为一立姿夔龙向后展开,纹饰绕着器身回环卷缠,逐渐高起,由浅浮雕至高浮雕,及底成为圆雕。在浮雕的纹饰中,还用单线的勾连雷纹作填空补白。一夔龙缠绕器身,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艺术为一体,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在玉器史是占绝对重要的地位。
                  汉代之绝品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出土。
                  现藏于: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IP属地:重庆26楼2013-02-10 13:06
                  回复
                    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中期晚段。
                    长37.5厘米,宽28厘米。画幅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兴棺材之间,应是引魂升天的铭旌,因年代久远已呈棕黄色。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巫师宽袍高冠,腰佩长剑,手执僵绳,神情潇洒地驾驭巨龙。龙首轩昂,龙尾翘卷,龙身为舟,迎风奋进。龙尾之上立有长颈仙鹤,龙体之下有游鱼。帛画中的华盖飘带与巫师衣带随风飘动,表现巫师乘龙飞升的动势。正中是一位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手执缰绳,驾驭一条巨龙。龙头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略似船形。在龙尾上站着一只鹤,圆目长啄,昂首仰天。人头上方为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画幅左下角为鲤鱼。人、龙、鱼均向左,以示前进方向,连华盖上的缨络也迎凤飘动。整个画面呈行进状,充满了动感。这两幅帛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但也有地方使用平涂,人物则略施彩色。画面布局精当,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想像丰富,表现了楚艺术谲怪莫测的独特风格。画中人物比例相当准确,使用单线勾勒和平涂于渲染兼用的画法,技巧已越成熟。人物略施彩色、龙、鹤、舆盖基本上用白描。画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发现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
                    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IP属地:重庆27楼2013-02-10 13:07
                    回复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中期晚段。
                      长31厘米,宽22.5厘米。帛画呈长方形,质为深褐色平纹绢,用墨绘成,兼用白粉,但多脱落,以写意手法绘人物及龙凤。。画的主体为一妇女,身着绣有云纹的广袖长袍,腰束宽带,下摆前后分张,像倒悬的牵牛花,双手合掌,作祈祷之状。妇女站在一弯月形物之上,应即表示立于龙船之上。妇女姝上方有一夔一凤。凤鸟昂首展翅,一足前伸,一足后伸,尾瓴上卷到头部上方,现得强健有力。凤鸟前方有一竖垂的龙,一足前伸,另一足已不甚清,尾部卷曲。
                      1949年,在长沙东南郊楚墓出土。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IP属地:重庆28楼2013-02-10 13:07
                      回复
                        直裾素纱禅衣
                        西汉。
                        交领、右衽、直裾式、袖较宽,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重49克,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术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幕出土。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漂亮的说!


                        IP属地:重庆29楼2013-02-10 13:07
                        回复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棺椁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椁室上下四周塞满木炭和白膏泥,上面层层填土夯实。一号墓非衣通高2.05米,以每尺0.23米换算为8.9尺,约等于9尺,两侧臂高为通高的1/3,即3尺,通高和臂高相加也为1丈2尺
                          木有图片


                          IP属地:重庆30楼2013-02-10 13:10
                          回复
                            长姿势了


                            IP属地:辽宁31楼2013-02-10 13:13
                            回复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西汉。
                              出殡时张举的一种铭旌,长205厘米,上端宽92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充分反映了汉初绘画艺术的风格和成就,而且以神话与现实、想象与写实交织而成的诡异绚烂场景为构图,极具文化内涵,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西汉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幕出土。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IP属地:重庆32楼2013-02-10 13: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