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吧 关注:6,731贴子:116,740
  • 13回复贴,共1

【质疑】武大郎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否代表了当时那个阶级的水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前曾看到有人说,
武大郎一个卖炊饼的,
居然有钱在市中心租赁一套二层小楼养个老婆不成问题。
足以说明宋代的经济发达到小贩们的收入也过的起很好的生活。
宋代的中国比较富裕不假,但是小贩们是不是都像武大郎那么过的好呢?


IP属地:安徽1楼2012-12-30 16:51回复
    时间紧,想哪里就写哪里吧。
    这个问题,只要拿其他从事第三产业的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比较一下就可以了
    首先看郓哥,一个卖水果的小厮,在多部电视剧里与武大郎杆不离秤。他的经济水平明显就不如武大郎,一年到头难得吃一回肉,五两银子可以盘缠得三五个月-----这在水浒的世界里真的是比较拮据的生活水平了。
    以郓哥这个小孩子精明的好手段,从西门庆、武大、武二手里都能刮些油水的智慧,他的生意经一点也不比会赚钱的养家经纪人武大郎差。
    难道卖水果的价钱不如卖炊饼的挣的多?
    显然不是,武大郎提出十个炊饼相赠时,郓哥的反应明显是嫌炊饼不值钱的。


    IP属地:安徽2楼2012-12-30 17:02
    回复
      和风铃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风铃提出也许是因为郓哥是小孩子,家里还有老爹要赡养,生活负担比较重。
      虽然我觉郓哥养老父亲不见得比武大郎养老婆花销更大,也不觉得聪明的郓哥不懂生意经。但姑且先这么认可,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从事买卖的流动人口---------石秀。石秀不像郓哥要养家,他只要养自己就行了,那么他养的怎样?
      石秀兄弟有手有脚,一身力气,挣钱养自己应该不成问题。不过,他的卖柴生意好像做的也不怎么样。从很多地方能够看出来,石秀遇到杨雄之前,蛮穷的,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以至于一进杨家,杨雄就吩咐家里给石秀准备衣裳,杀猪几个月之后挣了点钱立刻做新衣服。
      与武大郎对比一下,武大郎有多少套衣裳咱不知道,但是他老婆金莲肯定是不止一套的,时而穿艳色的,时而穿素淡的,约会时候还有红裙绣袄,金钗倒溜。(参考张旺送李巧奴十两金子打金钗,一只金钗多少钱?)
      从上对比可看出,卖柴的石秀,也没有卖炊饼的武大郎有钱。以致石秀不免感叹:留落在此卖柴,怎能勾发迹?
      可见,在宋代,卖水果,卖柴火,都发不了财


      IP属地:安徽3楼2012-12-30 17:14
      回复
        其他人等也很多,比如宋江经常接济的那位卖糟鹅的唐牛儿,貌似也经常手头拮据找宋江帮忙。
        下面说说两个可以比较的例子
        同样都是卖鱼,阮氏三兄弟的经济收入明显就不如张横张顺兄弟俩。
        这其中的差别,应该不需要我多说了罢~~~~
        阮家兄弟是最原始的自给自足自负盈亏,而张横张顺兄弟明显控制了一帮渔民,有点帮会行会的味道了。
        无论哪个年代,单干的生意有那么好做吗?


        IP属地:安徽4楼2012-12-30 17:24
        回复
          扯了这么多,
          大约能够猜到我对武大郎的收入问题质疑在哪里了吧?
          今儿且暂停,明天找机会继续侃


          IP属地:安徽5楼2012-12-30 17:26
          回复
            大家的发言我看了,就从TMV的观点开始说起:“武大是专业、本分的生意人,郓哥属于闲汉那类的,而石秀就跟我一样心思不在小买卖上!”
            首先,我觉得这三人的界限并非那么鲜明,郓哥的生意经我主帖已经介绍过了,为数不多的从西门庆、武大、武二手里都能刮些油水的小贩,还是个未成年人,培养起来前途不可估量。
            至于石秀,家里原本就是做买卖出身,论专业本分也不比武大资质差,还算的一手好账。沦为卖柴的穷人只有一个原因:他没有起家的本钱,即原始资本。————郓哥也没有,貌似郓哥父子俩的生活费是靠天收,并无积蓄。他批发一点水果转手卖了之后所挣的几个钱就是全家当天的伙食费,书中两次出现他粜米的描写,围绕他个人的话题也是养家为先。
            郓哥和石秀的例子说明,如果没有原始资本,没有第一桶金,想要靠小买卖赚足够生活费,很困难。
            而武大很明显与他们俩不同,武大携家搬到阳谷县,也是一点根基都没有。但是武大一上来就租了两层小楼,家里连劝杯这种高档的东西都一应尽有。他的炊饼坛子能够富裕开张,与他有第一笔起家本钱有关。


            IP属地:安徽12楼2013-01-03 17:30
            回复
              有本钱对做生意真的很重要吗?
              是的,至少水浒没有否定这个定律。举个例子
              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那一章里,李鬼老婆说:“。。。。。你去寻些麻药来,放在菜内,教那厮吃了,麻翻在地。我和你却对付了他,谋得他些金银,搬往县里住去,做些买卖,却不强似在这里剪径。”
              敢情这对夫妇就是因为没有作生意的本钱才不得不在深山里靠抢行人积累原始资本,根据后来李逵抄家的收获“些碎银两,并几件钗环”,这种经济状况与郓哥、石秀估计差不多。
              还有孙二娘两口子,张青对武松说:“城时怎地住得,只得依旧来此间盖些草屋,卖酒为生。”-----我有段时间一直在思量;武大夫妇在城里都能住得,为什么张青夫妇在城里住不得?貌似书上也没说他们是逃犯需要藏匿。归根结底,这两位也是没有干正业的本钱,所以躲在偏僻地方对来往客商下手。
              武大起家的最初本钱究竟从何而来,风铃提出一个倒赔的妆奁


              IP属地:安徽13楼2013-01-03 17:50
              回复
                武大起家的最初本钱究竟从何而来,风铃提出一个倒赔的妆奁。即那位大户嫁出潘金莲时候是给了一笔钱 ,这笔钱就成了武大郎起家卖炊饼的起步资金。
                因为书上没提那笔嫁妆到底值几何,数目是不是大到可以让武大郎独自撑起买卖的全部预支成本。我总疑心,潘金莲毕竟不是那大户的闺女,且大户还对她怀恨在心,这桩报复性指婚,他究竟愿意贴多少钱进去?
                武松投案自首之前,邀请众邻居帮他收管家里值钱变卖的物品。武松在家庭重大变故之后,还能想到安排这件事情,具体金额却又不甚清楚(家里财政不是他管),说明武家向来是有家底,非石秀恽哥等无产阶级之辈可比。也非李鬼那种“些碎银两,并几件钗环”菲薄家底可比(如果武大家只有那么点儿家产,武松不会惦记着,武松的大手大脚,即使劳改、逃亡途中,十两的银子都可以随手撂给他人,你换个其他人试,可爱的李逵是贫苦出身,被李鬼养老娘的谎言感动时也之施舍了五两银子呢)。
                那位开银铺的姚二郎,将变卖家私什物的银两交付与武松收受,到底有多少呢。


                IP属地:安徽14楼2013-01-03 18:06
                收起回复
                  有些事情,当初看不真切,但是细细把各个桥段读下来,就会发现颇有可疑之处。
                  再次回到我很早以前提出的猜想
                  武松和武大兄弟俩真的是出身市井下层人家吗??
                  一、对他们经济状况,生活状况的描写,与书里那些明确来自下层的好汉完全不同。
                  二、他们的精神状态,对钱财的态度,与书里那些明确来自下层的好汉完全不同,武松没有在意过花费,武大也没有在意过。武大对恽哥的大方,武松叮嘱哥哥宁可少赚钱也呆在家里,如这种思维就不是穷人的思维(王婆和恽哥是穷人思维,一切从经济利益出发),如果没有仓廪实的底气,武家兄弟会这么不在乎钱财利益的损失?
                  仅仅因为武大郎是卖炊饼的,就肯定他们兄弟俩是穷光蛋?


                  IP属地:安徽15楼2013-01-03 18:19
                  回复
                    关于武松有可能出身中产家庭的观点,已经发过不少帖子了
                    总结起来就是,武松受过教育,包括文化教育和礼仪教育。武松不像三阮和李逵那样有赌博习气(很多下层群众都有此爱好,但是林冲卢俊义宋江我就没看到),武松身上没有刺青(有刺青不一定代表就是市井出身,但我总觉得多少意味着在市井混过)。武松对金钱的不在意和散漫,说他慷慨,那也得先有培养慷慨的家庭环境作土壤~~),至于武松的傲气,在我看了多少带有清高的意味,这种清高逐一分析起来其实很有意思,但不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在另外一个帖子里我和毫升争论,武松为什么要拿走张都监家的六件银器,毫升认为是为了逃亡路途的资费需要,我觉得更主要的动机是赌气和破罐破摔,其实他根本没拿那几个银器当回事,最后还不是全给张青讨便宜要去了。
                    总之,武松是个把精神层面的需要看得高过物质层面需要的人,从一开始到后来,都是如此。按照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提到的“人的五个层次需要”,(从低到高,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认为武松应该是停留在第四以上。


                    IP属地:安徽16楼2013-01-03 18:36
                    回复
                      还有一点时间来说说武大
                      只能说到哪里是哪里了。
                      武大除了礼仪上的教育比武松差一些,其他方面还是不错的,武大应该也识字,否则不会要求武松写信,做生意好歹也要会算账。
                      重要的是武大对钱财的态度,注意了,我前面也有说过,即使他是个生意人,也并不像王婆等那样养成了金钱思维。
                      水浒传的原著里,没有文字交代过这兄弟俩以前为钱发过愁,
                      其实很多事情是读者把自己的想象当成了事实。包括武松的父母在他们多大年龄去世的可能。
                      我有个同事,一对双胞胎,其中有一个是脑瘫。于是父母交代健康的那个孩子,在他们身故后一定要将哥哥照顾到底。
                      其实我疑心在武松的家族里,也有过长辈们的安排。武大的条件使他不具备出人头地的可能,那就让他掌握一样手艺,再给予资金的支持,让他今后可以养活资金。至于武二,有培养的前途,就送他出去接受比较完善的教育,如果能光宗耀祖更好,如果不能,也必须担负起保护哥哥的一生的义务。
                      要出门了,接下来的以后找机会再写。


                      IP属地:安徽18楼2013-01-03 18:53
                      回复
                        回小云,
                        第一,在书中武松花钱的散漫大度明显是超出平均水平之上的,如家里只是经济能力尚可,那未免多少带有点败家相了。(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史大官人史进,在和鲁达、李忠一起酒楼遇金翠莲时候出手的风格-----------从那时候起,我就发现十两银子是个分界线,类似于正常人情的最高标准,武松出手基本都是十两银子,以后找个机会单独开贴讨论这个。
                        我猜疑武松原先家庭条件可能甚至够得上“富裕”二字,还有两点旁证:
                        1、最近才发迹的破落户财主西门庆就是个“从来悭吝,不肯胡乱便使钱”,比武松小气多了。西门庆吝啬的原因可能与他是破落户出身有关,虽然发迹了也难以忘记以前的穷。因此
                        不排除武松成长时期经济条件其实比西门庆更好,未为钱发过愁。
                        2、武大郎如果生活来源仅靠几个炊饼维持生活,从义理人情出发武松也不会让亲人受穷却把1000贯随意给陌生人。一个比较符合逻辑的理由是,武松知道他哥哥其实不缺这1000贯钱。我猜测武家在清河县也是有田地的大户,武大郎既然搬家到阳谷县,自然会将不动产通通变卖,这也可以解释他们可以租住小楼,生活条件也相当不错。


                        IP属地:安徽28楼2013-01-06 17:33
                        回复
                          武松自小以大英雄大风范的标准要求自己,非凡之人行非凡之事
                          -------------------前面咱们不但分析了武松,也找出了武大郎对金钱得失的淡漠意识,总不能说大郎的意识也来源于“以大英雄大风范的标准要求自己”吧········
                          后人不止一次评价,说武大应该卖掉老婆。言下之意,对于穷人武大来说,一笔丰厚的收入比漂亮婆娘更实惠,这种想法也是建立在武大应该把钱看得更重的误解上。事实是,我没有找出武大把钱看得更重的地方。武松和武大都面临过金钱和其他的选择,但是他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宁愿损失金钱。


                          IP属地:安徽29楼2013-01-06 17:37
                          回复
                            武松这一形象承载了作者的诸多意念,不管家境如何,必须重义轻财、有礼有节
                            ---------------------这点我反对。水浒诸色人物的精彩和逼真,早在我们上初中时候就接触过各种分析,水浒里不存在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人物,武松后期还抢过孔亮的酒肉,作者写每一个细节都有他的道理,不存在“必须”重义轻财、有礼有节。


                            IP属地:安徽30楼2013-01-06 17: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