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敏感一点的中国人,不难从外表上就能辨认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精神气质之普遍不同。这个不同,就是“自尊”的有无,或者程度的不同。很多中国人比起西方人来说,少了一份“自尊”。
可能有人会简单地把这个现象归因于西方国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但我个人以为这是非常表面的原因,甚至根本不是原因所在。要探讨这个现象及其原因,我认为应该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去思考。
当然,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什么是“自尊”。
1。什么是自尊?我们中国人有自尊吗?
自尊牵涉到“自爱”。在词汇的定义上,自爱和自尊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差别不大,彼此也有密切的联系。在英文中也有“自爱”(self love),“自信”(self confidence)和“自尊”(self esteem)等词汇。我在本文中主要讨论“自尊”,不但因为其中包含了“自爱”与“自信”,还因为“自尊”是“自爱”和“自信”的混合 - 因为爱自己和信自己从而尊重自己。
自爱是自尊的基础。在前一篇“童年与自爱”中我提到自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爱”的重要。爱,是我们对生命之存在的肯定。有人爱自己,是对自己的生命价值的肯定,有更多的人爱自己,我们就能更多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所以爱,是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但又由于他人之爱不具备自爱的恒定性。所以自爱,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大保障。
自爱与他爱(来自他人的爱)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无条件的,后者大多数都是有条件的。因为一般来讲,别人都是因为你的某种外在或者内在品质而看重你(当然“他爱”也有无条件的,但相对很少)。而自爱,或者说真正的自爱,是无条件的 - 即对自己的本性的全部接受。
一个爱自己的人,是一定尊重自己的。所以如果在此给自尊下个定义的话,自尊,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与生俱来的天性和后天形成的所有属性的肯定和尊重。
一个自尊的人,首先肯定自己的天性 – 无论自己先天的条件如何;其次无论自己后天的命运如何,境遇如何,也仍然会去珍惜自己,看重自己。总之,自尊就是对自己的无条件的接受。而自尊的最大特点,也就是“无条件性”- 对自我本性的尊重不以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改变。
如果说以上听起来还有点抽象,再举具体例子。人的天资各有差异,后天也是命运无常。我们可能生性开朗,也可能生性含蓄;我们可能生来聪明伶俐,也可能生来愚钝;我们可能出生于名门,进名牌大学,做达官名流,也可能出生微寒,无条件读书,作蓝领工度日,然而,所有的这些先天和后天的条件,都不是我们爱自己或者不爱自己的原因。我们对自己的即存的现实,以及自己想改变但尽力之后仍然不可改变的现实,都应该全盘接受,并珍惜。所以,一个蓝领工人在一个亿万富翁面前,绝不应该仅仅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低下他同样高贵的头;反过来,一个社会地位很高的人,在社会地位相对低的人面前,也不能因为这个差异而践踏后者的人格。这就叫做人格平等。
提到“自尊”,不得不提到“自我”。如果说自爱和自尊是针对的我们自己的这个与生俱来的天性的话,这个内在的天性,就是我们的“自我”- 一个完全区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人的独立属性。
过分膨胀的 “自我”自然不值得推崇,因为它会压制他人,但这个独立属性的存在,却是成熟人格的必需品。因为“人格”,就是指的我们的这个“自我”。一个人格成熟的人,就是自我成熟的人。他们会尊重自己的这个“自我”,听从它的需要,满足它的合理要求,并且在它受到攻击时懂得保护它。而人格不成熟的人,就是那些在成长过程中 “自我”受到压制的人。他们的人生,是受他人的左右,并且在自己的“自我”受到压抑或者伤害时不但不保护,反而使出更大的力去压制它。
在人格不成熟的人中,如果他们的“自我”的生命力稍微强一些的话,他们就会活得很痛苦,处在“自我”和“他我”(或者叫被扭曲的了“自己”)的搏斗中。而如果他们的“自我”生命力很弱的,最后的结果就是自我的彻底被压制甚至消亡(很多人的自我甚至在儿童期就被父母压制后消了)。
可能有人会简单地把这个现象归因于西方国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但我个人以为这是非常表面的原因,甚至根本不是原因所在。要探讨这个现象及其原因,我认为应该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去思考。
当然,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什么是“自尊”。
1。什么是自尊?我们中国人有自尊吗?
自尊牵涉到“自爱”。在词汇的定义上,自爱和自尊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差别不大,彼此也有密切的联系。在英文中也有“自爱”(self love),“自信”(self confidence)和“自尊”(self esteem)等词汇。我在本文中主要讨论“自尊”,不但因为其中包含了“自爱”与“自信”,还因为“自尊”是“自爱”和“自信”的混合 - 因为爱自己和信自己从而尊重自己。
自爱是自尊的基础。在前一篇“童年与自爱”中我提到自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爱”的重要。爱,是我们对生命之存在的肯定。有人爱自己,是对自己的生命价值的肯定,有更多的人爱自己,我们就能更多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所以爱,是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但又由于他人之爱不具备自爱的恒定性。所以自爱,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大保障。
自爱与他爱(来自他人的爱)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无条件的,后者大多数都是有条件的。因为一般来讲,别人都是因为你的某种外在或者内在品质而看重你(当然“他爱”也有无条件的,但相对很少)。而自爱,或者说真正的自爱,是无条件的 - 即对自己的本性的全部接受。
一个爱自己的人,是一定尊重自己的。所以如果在此给自尊下个定义的话,自尊,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与生俱来的天性和后天形成的所有属性的肯定和尊重。
一个自尊的人,首先肯定自己的天性 – 无论自己先天的条件如何;其次无论自己后天的命运如何,境遇如何,也仍然会去珍惜自己,看重自己。总之,自尊就是对自己的无条件的接受。而自尊的最大特点,也就是“无条件性”- 对自我本性的尊重不以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改变。
如果说以上听起来还有点抽象,再举具体例子。人的天资各有差异,后天也是命运无常。我们可能生性开朗,也可能生性含蓄;我们可能生来聪明伶俐,也可能生来愚钝;我们可能出生于名门,进名牌大学,做达官名流,也可能出生微寒,无条件读书,作蓝领工度日,然而,所有的这些先天和后天的条件,都不是我们爱自己或者不爱自己的原因。我们对自己的即存的现实,以及自己想改变但尽力之后仍然不可改变的现实,都应该全盘接受,并珍惜。所以,一个蓝领工人在一个亿万富翁面前,绝不应该仅仅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低下他同样高贵的头;反过来,一个社会地位很高的人,在社会地位相对低的人面前,也不能因为这个差异而践踏后者的人格。这就叫做人格平等。
提到“自尊”,不得不提到“自我”。如果说自爱和自尊是针对的我们自己的这个与生俱来的天性的话,这个内在的天性,就是我们的“自我”- 一个完全区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人的独立属性。
过分膨胀的 “自我”自然不值得推崇,因为它会压制他人,但这个独立属性的存在,却是成熟人格的必需品。因为“人格”,就是指的我们的这个“自我”。一个人格成熟的人,就是自我成熟的人。他们会尊重自己的这个“自我”,听从它的需要,满足它的合理要求,并且在它受到攻击时懂得保护它。而人格不成熟的人,就是那些在成长过程中 “自我”受到压制的人。他们的人生,是受他人的左右,并且在自己的“自我”受到压抑或者伤害时不但不保护,反而使出更大的力去压制它。
在人格不成熟的人中,如果他们的“自我”的生命力稍微强一些的话,他们就会活得很痛苦,处在“自我”和“他我”(或者叫被扭曲的了“自己”)的搏斗中。而如果他们的“自我”生命力很弱的,最后的结果就是自我的彻底被压制甚至消亡(很多人的自我甚至在儿童期就被父母压制后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