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心思吧 关注:13贴子:148
  • 13回复贴,共1

又读“意境”一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意境的结构特征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如在目前 ”的较实的因素,称为 “实境 ”;一部分是 “见于言外 ”的较虚的部分,称为 “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 “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IP属地:湖南1楼2012-12-08 19:53回复
    意境的本质特征
    意境的本质特征是 “生命律动”,即展示生命本身的美。
    在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中,是把宇宙境界与艺术意境视为浑然一体的同构关系。由于宇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形式,诗人对宇宙境界的体验就是一种生命律动的体验,而意境恰恰就是这种生命律动的表现。
    人心虽小,但可以装得下整个宇宙。诗人之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他可以映射宇宙的诗心、宇宙的灵气。
    因此我们说,艺术意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文学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有三个特点:(1)表真挚之情。 (2)状飞动之趣。 (3)传万物之灵趣。


    IP属地:湖南2楼2012-12-08 19:54
    回复
      很多人都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这种解释大概是从清代开始的。
      清代有一位画论家布颜图,他就把“境界”规定为情景交融。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也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另一个概念,就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而“意象”的基本规定就是情景交融。
      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因此任何艺术作品都应该情景交融。但是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情景交融)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的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IP属地:湖南3楼2012-12-08 19:57
      回复
        意境的哲理性意蕴
        从审美活动(审美感兴)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一方面超越有限的“象”(“取之象外”、“象外之象”),另方面“意”也就从对于某个具体事物、场景的感受上升为对于整个人生的感受。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
        我们前面说“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的规定性之外,还有特殊的规定性。这种象外之象所蕴涵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意蕴,就是“意境”的特殊的规定性。因此,我们可以说,“意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种类型。


        IP属地:湖南4楼2012-12-08 20:01
        回复
          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喜欢画“远”,高远,深远,平远。
          中国山水画家为什么要画“远”?因为山水本来是有形体的东西,而“远”突破山水有限的形体,使人的目光伸展到远处,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到无限的时间空间,进到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所以,“远”,也就是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同样,中国古代诗人也都喜欢登高望远。屈原、阮籍、李白都写过登高望远的诗。为什么要登高望远?也是为了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到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一种人生感和历史感。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园林大概最能说明问题(最能说明什么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园林的特点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也不是一片孤立的风景的美,而是有意境。
          那么什么是中国园林的意境呢?就是突破小空间,进入无限的大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物本身,而在于它们可以引导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从而丰富游览者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明代有位造园学家,名叫计成,他有一部书叫《园冶》,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缦。”这段话说得非常好。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物,为什么柱子这么高,为什么窗户这么大?就是为了“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也就是使游览者把外界无限的时间、空间的景色都“收”、“纳”进来。


          IP属地:湖南5楼2012-12-08 20:04
          回复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有什么特点?或者说,它给人的美感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感?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
            意境就是如此。
            我们前面说过,意境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正因为如此,它往往使人感到一种惆怅,忽忽若有所失,就像长久居留在外的旅客思念自己的家乡那样一种心境。这种美感,也就是尼采说的那种“形而上的慰藉”。
            中国古代诗人喜欢登高远望,这样来引发自己对于人生的哲理性感悟,这种感悟,带给诗人的就是一种惆怅。这种惆怅也是一种诗意和美感。也带给人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在这种美感中,包含了对于整个人生的某种体验和感受,
            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IP属地:湖南6楼2012-12-08 20:06
            回复
              意境的五种境界:
              (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
              (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
              (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IP属地:湖南7楼2012-12-08 20:10
              回复
                重点: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


                IP属地:湖南8楼2012-12-08 20:13
                回复
                  意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它不是对客观对象本身的反映,而是对对象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
                  具体地说,意境是人对自己,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一种主观态度和评价,它与人的需要、欲望和理想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
                  意境在审美心理活动中,一方面,诱发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另一方面,融入其他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中,使整个创作活动都感染上意境的色彩。


                  IP属地:湖南9楼2012-12-08 20:16
                  回复

                    套头,高感光拍摄。


                    IP属地:湖南10楼2012-12-09 12:01
                    回复


                      IP属地:湖南11楼2012-12-09 12:02
                      回复


                        IP属地:湖南13楼2012-12-11 18:37
                        回复
                          很多年前的硬笔书法,留个爪,等60岁了再学书法。。。


                          IP属地:湖南14楼2012-12-12 11:05
                          回复
                            「糖水片」是摄影圈的用语,流行于数位相机普及之后。
                            「糖」代表美化、虚饰;
                            「水」平淡而普遍,意味著无创意、唾手可得。

                            在摄影圈所谓的「糖水片」,泛指摄影「赏心悦目、一看就懂、很漂亮、但也很普遍、不特殊」的照片。

                            在各大摄影网站、业余比赛、乃至于月历明信片经常可见的美女、夕阳日出、荷花、儿童,大多属于这类糖水片。他们共通的特点是:很漂亮、很普遍,少有特殊的摄影技巧和创意;只要摄影器材、技术达到一个基本门槛,人人都可轻易拍出糖水片。
                            「糖水片座谈会」,不少摄影家发表看法。
                            藏策认为糖水片是「打著美的名义的视觉俗套」;
                            李有祥更直接的说:「糖水片就是一些没有多少思想内容的照片,说白了就是一些垃圾片。
                            与会摄影家认为,糖水片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数位相机的出现,降低了摄影门槛,以及摄影者素质问题造成的;大量的复制和随意拍摄,使照片缺少思想性和内涵。
                            萧沉则对糖水片进一歨的下定义:
                            1.只有技术,没有艺术。
                            2.只有构图,没有意图。


                            IP属地:湖南17楼2012-12-20 1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