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历史:
1819年之前 最早出现於中国史籍中的新加坡称为龙牙门、凌衙门、单马锡、淡马锡、息辣、息力和石叻等。在新加坡出土的文物有宋朝真宗(998-1022年)、仁宗(1023-1063年)的铜钱与瓷片,证明了宋朝已有中国商人到过新加坡。南宋赵汝适於1225年写成的《诸蕃志》明确记载着商船从泉州港抵此的航行过程及贸易情况,其中的<三佛齐门>篇记载中国商舶到三佛齐贸易,必先在「凌牙门经商三分之一」,然后才到三佛齐。《南洋测蠡》记载新忌利波已有中国人的坟墓:「有唐人坟墓,碑记梁朝年号及宋代咸淳」。梁朝为中国五代的后梁(907-922年),咸淳是南宋度宗的年号(1265-1274年)。 这点可证明907-1274年间,新加坡是有中国人居住的,并在死后葬在这里。1615年成书的《马来纪年》,记载
新加坡岛南面的吉宝港口即古龙牙门12世纪中到14世纪中叶,新加坡由信诃补罗王朝统治,为中国元朝藩属国,1320年「有元朝曾到龙牙门索象」。1325年龙牙门也遣使者朝贡等记载。元朝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一书中记述了他在淡马锡的所见所闻,其中记载包括了见过居住在新加坡的华侨。在其《岛夷志略》〈龙牙门〉一条中,写出了当时新加坡确有中国人居住,与中国泉州通商,并与单马锡当地妇女通婚、混居於当地人民中。 在14世纪,新加坡因受爪哇满者伯夷与暹罗素可泰王朝的侵略,於1377年和1391年遭毁灭性的破坏。古新加坡被破坏后,便少有中国人在新加坡的足迹记载。15世纪时的记载显示新加坡为马六甲苏丹的武士和海人的聚居地。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在他的航海图上亦曾提及它的古称「淡马锡」。1420年,郑和第六度出使印度洋也曾途经新加坡,但未有中国人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