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能上得有趣呢?兴趣的源泉何在呢? 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个源泉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们的眼前,你只要走近去看,在你面前就会展示一幅令人惊异的大自然的秘密的图画;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兴趣的源泉则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发现它;而很常见的情况是,这个"攀登"、"挖掘"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的过程本身,这是兴趣的重要源泉。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我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接合点和线索,因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揭示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例如,在下一节课中,将要讲到植物的根系及其在植物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已经成百上千次地见过植物的根,乍看起来,教材中未必找得出任何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但是,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我对孩子们讲述说,那些很细很细的根须怎样在土壤里吸取植物所需要的物质。我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到各种事实的这样一个接合点上来:在土壤里,有一种生命在时刻不停地进行着,无论冬夏,这种在土壤深处的生命都永不熄灭;亿万个微生物好像在为许多根须服务,如果没有这种复杂的生命,树木就不能活下去。我说:"孩子们,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土壤的这种复杂的生命。想一想,它是怎样依赖于从周围环境中提供的物质的。那样,在你们面前就会展示出生物和无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无生物怎样变为构成生物的建筑材料,--这正是各种事实的结合点,我把这一点讲清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少年们的心,他们就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他的愿望。我在课堂上激发了儿童对于土壤中发生的、然而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隐秘的过程的兴趣,于是在下课后我们就到田里去,以便特地去看一看土壤的剖切面。孩子们怀着惊奇的心情察看了小小的禾本植物的长达两米多的根。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发现。但是从实质上说,他们只是刚刚踏上了发现和探索的道路。我把草地上和荒地上的几种植物的根指给孩子们看。我们把一些草根(去掉它们的茎)种下去,其中许多草根初看起来已经完全干枯和死掉了,可是它们竟成活了,长出了嫩芽,变成了绿草。还有一棵葡萄的根也成活了,发了芽。 这件事鼓舞了孩子们,他们的思想变得非常好奇和活跃。他们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豪感:我们是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在我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可见,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当然,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此外,还有一种纯粹思考(运用智慧进行概括、系统化的活动)带给学生的欢乐。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能上得有趣呢?兴趣的源泉何在呢? 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个源泉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们的眼前,你只要走近去看,在你面前就会展示一幅令人惊异的大自然的秘密的图画;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兴趣的源泉则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发现它;而很常见的情况是,这个"攀登"、"挖掘"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的过程本身,这是兴趣的重要源泉。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我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接合点和线索,因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揭示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例如,在下一节课中,将要讲到植物的根系及其在植物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已经成百上千次地见过植物的根,乍看起来,教材中未必找得出任何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但是,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我对孩子们讲述说,那些很细很细的根须怎样在土壤里吸取植物所需要的物质。我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到各种事实的这样一个接合点上来:在土壤里,有一种生命在时刻不停地进行着,无论冬夏,这种在土壤深处的生命都永不熄灭;亿万个微生物好像在为许多根须服务,如果没有这种复杂的生命,树木就不能活下去。我说:"孩子们,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土壤的这种复杂的生命。想一想,它是怎样依赖于从周围环境中提供的物质的。那样,在你们面前就会展示出生物和无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无生物怎样变为构成生物的建筑材料,--这正是各种事实的结合点,我把这一点讲清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少年们的心,他们就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他的愿望。我在课堂上激发了儿童对于土壤中发生的、然而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隐秘的过程的兴趣,于是在下课后我们就到田里去,以便特地去看一看土壤的剖切面。孩子们怀着惊奇的心情察看了小小的禾本植物的长达两米多的根。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发现。但是从实质上说,他们只是刚刚踏上了发现和探索的道路。我把草地上和荒地上的几种植物的根指给孩子们看。我们把一些草根(去掉它们的茎)种下去,其中许多草根初看起来已经完全干枯和死掉了,可是它们竟成活了,长出了嫩芽,变成了绿草。还有一棵葡萄的根也成活了,发了芽。 这件事鼓舞了孩子们,他们的思想变得非常好奇和活跃。他们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豪感:我们是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在我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可见,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当然,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此外,还有一种纯粹思考(运用智慧进行概括、系统化的活动)带给学生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