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高中有一个重要的管理模式:年级组管理。然而,真正将年级组管理体制落实到实处,并能充分发挥出空前优势的是赤峰实验中学。三个副校长任年级主任,直接管理本年级的全面工作,有充分的人财物管理权,对师生的教和学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管理,对教学的管理从备课、上课一直抓到学生成绩的考核;对教师的管理从选拔培养、考核任用一直抓到奖惩去留。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从入学报到、在校学习生活以及与家庭、社会的配合一直抓到毕业升学考试。体现了管理重心下移,减少了中间环节,三个年级组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高。与此相配套的实行了数字化考核评价机制,每学期由学校班子、科室、全体师生对年级组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兑现奖惩。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目前,该校以最科学、规范、严谨的管理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学校与学校的差距在哪里?真正的差距一是管理,二是师资力量,其他方面都无足轻重。赤峰实验中学除了管理上的一流外,就是师资上的雄厚。现在,146名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32名,特级教师1名,自治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0名,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7名;硕士及相当学历的12人,留学生3人。学校每年都从高校中挑选一批优秀大学生、从一流高中中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到校任教。这些高素质教师,有着充分的潜力。学校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上周,笔者在学校采访时得知,2006年他们将再从市内外招聘一批一流高中教师到校任教。
甘于奉献,敢打硬仗是这所学校教师的一贯作风。办师范,他们能用三年时间把全区排名倒数第三的中师办成了全区最好的学校,教出了为赤峰乃至全自治区基础教育服务的一批又一批教学骨干。办高中,他们同样有能力用最短的时间把学校办成全市一流的高中,他们自加压力,通过培训,过教材关,过教法关,接受一次次考核,胜任了高中教学。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老带新,新老结对子,一学年互相听课评课达200多节,为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供了和谐的环境。2005年,全市高中教师教学能手比赛,3名教师全部入选,其中语文教师以高分获得第一名,2名被推荐为自治区教学能手。住校教师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常常到晚上十一、二点钟;每次考完试,他们总是利用晚上及时把试卷批完,白天照常上课;家在赤峰的老师,星期六上完课回家,星期日匆匆赶回学校,从没耽误过一节课。在这所学校中,老师们没有一个在校外办班的,把全身心投入到了教学中,仅三年就赢得了一流的教学效果。
一个学校能否让学生有一种既严又爱“家的感觉”?赤峰实验中学正在营造着这种文明、平安、和谐的氛围。
首先是严格管理。对学生实行寄宿制、全封闭、动态化管理和数字化考核,这也是赤峰实验中学所独具的特色。学生全部住校,科学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优劣表现以分数记录,根据减分程度,分别由班主任、年级组主任谈话,进行教育。一个年级组相当于一个小学校的管理,全员全程全面管理,也叫无缝隙管理,比如学生外出请假,住宿登记,班主任、年级组、德育科层层把关。学校实行就寝晚点名制度,严禁学生漏宿。学生入学时,要签订一个“安全协议”,让学生知道哪些是不安全行为和不允许做的内容,以此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当地派出所周副所长说:这个学校的安全管理是没说的,很多事儿都想到我们前面去了。这么多年,几乎没给我们找过麻烦,也没发生过安全事故,是一所让人放心的学校。
其次是亲情和爱的投入。在这所学校,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有什么想法和困难能主动向教师说。教师与学生经常沟通,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了解得一清二楚,非常有利教学相长和学生的成长。学生中的贫困生,如果没人资助,肯定完不成学业。学校从校长到老师每年都资助一定数量的贫困生。周校长每年带头资助4名贫困生。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全体职工捐献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救助贫困生。采访学生时,我们在高三·一班见到了王秀梅、王秀丽姐妹俩。由于家在农村,父亲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多年,家庭十分困难,难以支撑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姐姐王秀丽考上高中后无奈主动退学,回家照顾父亲已辍学一年。学校家访了解情况后,鼓励王秀丽复学,周校长得知后,全部承担起对王秀丽姐妹俩的资助。
每逢节、假日学生最想家的时候,校长老师放弃和家人团聚,请学生吃饭,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等等,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实验中学说,我们就是要“竭尽全力将学校办成让学生特别满意、家长非常放心、社会充分认可的学校”,实践证明,他们正在执著地实践着这一诺言。
2005年,赤峰实验中学的两件大事对赤峰教育界来说,是具有震动性的新闻:一是在自治区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又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军区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这一殊荣填补了赤峰教育界的空白;二是赤峰市政府、市教育局决定,将赤峰实验中学整体迁往赤峰城区办学,这在赤峰市教育史上前所未有。
2006年,学校整体迁入赤峰城区新校址(赤峰二中原校址),划归红山区管理。红山区委、政府及教育局给予全力支持。他们凭借大量的资金注入和政策扶持,在赤峰二中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新建了学生餐厅和学生公寓,全新配置了最先进的教学、实验、电教、音体美设备和师生工作、学习设施,实施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设施设备赤峰领先,办学条件赤峰一流。
赤峰实验中学为什么能迅速崛起?是实力?还是有潜力?它的奥秘究竟在哪里?那就是他们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有一支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多年的积淀,铸就了雄厚的办学实力,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今年,他们制定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进入市区后,他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校办成自治区示范性高中,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
赤峰实验中学离他们的奋斗目标不远了!
(摘自赤峰教育报)
--------------------------------------------------------------------------------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chifeng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赤峰市教育局版权所有 建议在1024*768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