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玮吧 关注:472贴子:4,455
  • 1回复贴,共1

为什么烟总和记忆啦往事啦有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4-08 23:33回复
    我爸的酒量在南方人里属于不错的那档,烟也抽,我妈常恨此事。我小时候对烟所知不多,但看爸爸抽,爱玩烟盒里的箔纸,所以大致知道烟盒分软硬,软的松垮垮皱巴巴,不喜;硬的比较方正,可以搁蜡笔。
    我爸虽抽烟,但不太放肆,饭后等我们都散了餐桌,他自己来一支。他吃饭喝酒都慢,消消停停,常被我妈骂“前三灶吃到后三灶”——这是无锡话,我音译而已。所以他身上烟味不重。我妈虽常骂他抽烟,但自己偶尔也来一支,比如胃疼时节。后来偶尔想抽了,就扮胃疼。
    我爸出自城郊近乡,据说最初吸的都是土烟——夫土烟者,和乡下的汽酒、土烧鸡等,都是乡间宴席必备——后来他在单位忙国际贸易,各国人都交接,吸烟的品味略有变。因为我妈在家里比较林则徐,我心理上不太爱烟。加上陪爸出去吃东西常被烟呛,一直有些怕。小学时媒体都宣传万宝路的广告男主角肺癌死了,更视为畏途。
    小时候看书,总能看到各类烟段落。马克·吐温自嘲说戒烟极易,他都戒百多次了。余华《朋友》结尾里说利群飞马西湖之类的牌子,有浙江朋友说确实是浙江的镇地之宝。朱自清说烟就是个玩意儿,跟嚼橄榄差不多,要个劲儿。然后就是古龙小说里天机棍孙老头儿的旱烟、福尔摩斯的烟斗、村上春树不断出现的“把烟碾死”(林少华的译本)。大概第一次对烟草有一点儿感觉,是《基督山伯爵》里,基督山神神道道哄阿尔贝抽土耳其烟喝咖啡,听海蒂讲那过去的故事。那段氛围极出色,烟雾缭绕光影离合。村上春树在《1973年的弹子球》里有过句,大概意思是阳光下抽烟有种灵魂出窍漂浮而出的意思。
    后来交结的抽烟朋友一多,切身感受就多一点了。有的朋友烟不离手,就跟我经常巧克力上瘾停不下来;也有的情绪到了时候来一支,带点自省意味琢磨什么的吐烟。各有所好。有朋友跟我仔细聊过这茬,大概意思:年轻人抽上烟,各有原因。有些纯有点《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感觉,觉得抽了支就算长大了;有些是为了融入周围那种“我们不是孩子了,是成年人”的氛围;有些,像《骆驼祥子》里所谓,纯粹为耍个飘。
    就是说,烟在形成身体依赖之前(其实身体依赖烟的人并不多),经常就是个很符号的东西。所以还是朱自清概括得精当:没它也就那样,但有了它就多点意味,可以咂摸一下。
    有些烟的牌子是通过女孩子知道的,比如某个女孩子抽绿装寿百年,枝很细,她抽来很美,抽完后嘴唇有薄荷香味,很微妙的性感。整个房间都有种清澈但确实存在的感觉,像去到了远方。几年后再见,她戒掉了烟和酒(她喝威士忌),改喝普洱茶。跟她谈起这事,大概意思,烟和酒代表人生一个阶段吧。
    我认识的抽烟女孩子不少,有瘾的不多。她们抽烟,大多数和情绪有关。人自有感情纠连一时找不到合适表达方式的时节,怔怔坐着一支烟,许就吐出去了。每个女孩儿再怎么好强霸道,最后都会有某个时节怔怔坐着右手托腮,都忘了烟还在烧的那么一小会儿温柔似水都不设防的时光。
    对雪茄,我一直以为是香烟的加强版。雪茄在NBA是拿来做庆功的,在古巴是格瓦拉和卡斯特罗的代表,在电影里是巴顿及华尔街大亨耍酷的玩意,在丘吉尔那里是他伟大精神的象征。对于类似的标签意味过重的东西,我都稍微有些抵制,所以不爱。去年冬天有朋友送了些,教我,我表示我不抽烟。朋友劝说可以试试,“反正不太进肺,对身体影响也没香烟大。试看,不喜欢就送父母吧。”
    然后就试上了,直到现在。
    我现在还没法抽环径大的雪茄。罗密欧与朱丽叶、彼亚赛马斯(名字挺长,是这个牌子吗?)和科伊巴某几款手卷的大环径,基本抽完大半支会晕会反胃,大概是所谓醉雪茄。帕特加和丹纳曼的小环径就稍微好一些。有朋友推荐过丹纳曼甜干邑,小巧又甜的一支,但我总觉得不惯。
    雪茄的好处似乎是添加剂比香烟少些(我没试过香烟,分辨不出),另加发酵过,味道醇厚些。据说好雪茄要藏,我不是专业的,手头没这么多豪华设备,所以通常想起来就买支,两天内抽完了事。保湿不当的雪茄抽起来费力,又干又辣。
    


    2楼2011-04-08 23: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