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兵机窝吧
关注: 242 贴子: 3,541

欢迎航空兵战友们到机窝集结啦!

  • 目录:
  • 航空航天
  • 6
    ——与杨素月医生合影 ——与黄育英、李庆岗合影 ——与蒙厚贵夫妇合影 一二九,女兵故事 1958年,1968年,都是部队增员大发展的年头,入伍女兵也比较多。飞行人员与女兵联姻,有利于稳定部队。1958年,我们部队的战友不少是与空军疗养院、陆军医院的医护结了婚。例如:北戴河疗养院,有三位,与黄冠杰、蒋贤元、谭锡钦成亲。杭州、青岛、临潼疗养院,有多位,与彭贻讲(谢莹莹、谷龙潭(薛秀媛)、何泉录(彭陆英)、诸兆民(桂慧芳)
  • 8
    一二八,那个年代的政治问题 空勤队伍整齐又崇高。因为我们肩负着人民的重托,祖国的使命。队伍建设当然应该高标准,严要求。 从航校到飞行部队,在战友身边也出现了一些所谓“政治问题”。 二十四团卢云昌老战友在那个时期,经历了不公正的对待,有着“不白之冤”。老卢是1933年出生,15岁参加革命,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在陆军荣立大功一次,选送到空军以后,航校毕业,1954年分配到空八师。他对飞行事业十分热爱
  • 3
    ————黄报云、史来臣、与苗一哥 2010.5 ————附图:黄暴云的书法 《八师轶事》之一二七, 黄报云的体会 (飞行团与保障场站) 空勤转地面工作之后,许多战友干的不错。 黄宝云停飞后过渡在场站,任职导航连指导员,后油库兼储备油库任协理员。唐殿发,后来是营房股长。朱传科,是修理厂助理、卫生队教导员,还有刘传文、吴芳华…… 黄宝云,在北京和我有过一番推心置腹的感慨,使我更加敬重战友的真率情,善感悟,美心境。 “为
    苗一哥 2-24
  • 0
    一二六,折翼的鹰(不成功的因素) 成功的人,各有各的传奇;不成功的人,因素都是相似的。 转业干部,到了地方,都是降级使用。地方干部不算太待见转业干部,地方本位主义吧。有些地方排外情绪严重。你就是飞行多年的出身,毕竟到了地方上,是占了一些人的位置,影响了原来干部的升迁、挤占了地方干部的待遇,还要考虑住房等福利。毕竟转业干部的职级,相对于地方干部晋升快,都不低。有句话说得好:是虎,你也得卧着;是龙,你也
    苗一哥 2-22
  • 6
    一二五,当年靶场今何在?渊源文化狐爷山(四) ——空中看汾阳机场 在太原古交与吕梁交城的交界之处狐爷山。当年的轰炸靶场(111°32’29”,37°37’46”)是在移动野靶的基础上,勘察修建起来的。现在搜索地图,三十几年前的靶场早已了无踪迹。 野靶,临时铺就,移动目标,只允许一次性接近上空,近似实战,比常规训练有难度。记得那年冬季大雪,提前一天,已通报地面引导组,明天有科目。谁知第二天狐爷山目标引导组,无线电通信不畅,
    苗一哥 2-21
  • 27
    (编者:今天,22团战友在机窝发了一张照片,他告诉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定襄拍的,先是惊奇,竟然是我曾经维护的13号轰五,这应该也是13号轰五最后一次露面了,激动之时,我把照片发给13号机组的战友。老机械师刘正强感慨颇深,欣然命笔。) 作者:刘正强 呵呵,轰五十三号老伙计出现了!难忘的军营,难忘的战友,难忘的轰五,难忘的十三号飞机。 虽然我们相伴多年的老轰五,已全部于八九年左右,从洞库里移至汾阳机埸修理厂厂房外面
  • 0
    一二四,当年靶场今何在?滹沱河畔飘炊烟(三) 滹沱(hū tuó)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经代县、原平县、定襄县、五台县、平山县,穿越太行山,东流至河北省与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阳河相会入海。滹沱河两岸,从古至今无不闪烁着悠远辉煌的历史文化之光辉。 流经原平县区域的滹沱河两岸平缓而树木繁茂,无论春秋,来此野游,相聚烧烤的驴友,都是乐此不疲,相忘而归。日和风轻的日子里,袅袅炊烟在滹沱河
    苗一哥 2-20
  • 3
    一二三,当年靶场今何在? 一晃这许多年,当年靶场今何在?改革发展,换了容颜,空军靶场,今为公园。以下连续四篇: 红枫湖区成乐园(一)。黄旗海边勒马还(二)。滹沱河畔飘炊烟(三)。 渊源文化狐爷山(四)。 其, 红枫湖区成乐园(一)移栽前几年发出过,是《八师轶事》之五十。只从第二部分开始发来。 当年靶场今何在?黄旗海边勒马还(二) 属于内蒙古集宁市地区的黄旗海,呈不规则三角形,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6 9公里,湖
  • 3
    一二二,师级飞行干部牺牲——《八师轶事》 这是咱们空军建设史上的重大损失。空8师副师长长李治国,张文亮 ,空50师师长宋宗周、空36师师长梁平、空2师师长张庆和、空5师师长马勇、空25师副师长孙守桢、副师长侯维明、空5师师长马勇、 这些是航空兵师级的领导。他们为国捐躯,血洒蓝天。 没有哪个兵种像航空兵部队这样,只要还没有结束他们的飞行征程,他们就随时准备,为挑战蓝天而奉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真是空军建设史上的重大损失。
    苗一哥 2-18
  • 2
    一二一,重在生命与健康 我师寿命最长的是谁?应该是九十九岁高领的的高颖敏老前辈,原师政治部主任,副军职。可叹的是他已于2019年逝世。他光明磊落,性格开朗,从不计较个人的升迁、得失。 现在还健在的老同志:有彭子明老师长90岁,一期甲班飞行)。李云卿90岁,(一期甲班飞行)。马承宪93岁(一期甲班飞行)。邹积贵91岁。 贾学仁92岁(二期甲班飞行)。王侃93岁(二期甲班飞行)。曹天渊92岁(一期甲班通射),蔡觉民90岁(一期甲班
    苗一哥 2-17
  • 9
    一二〇,空中H取样 (H试验空投) 原子dan实验空中取样飞行,可以肯定的认为,在当时防护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极大地影响飞行员的寿命。原子DAN实验空中取样飞行,也在我师多次施行。1966年末-1973年期间,24团就在南京地区,华北地区上空,以致14号基地上空,多次进行。检测设备安装在领航舱,显示辐射当量。当年参加H取样的37名飞行人员,至今已有21人因病去世,其中飞行6人,领航6人,通射9人。相当一部分人员,离世的年龄还不大,都是在五、
    Tedddy 11-14
  • 8
    寻访李锡兰——《八师轶事》之四十八 李锡兰,1936年生于广西百色的浦北县。1953年参加工作,1956年入伍。我刚到部队的时候,他在战斗大队,22团那个一大队是清一色的尖子人员,飞的都是战斗科目。他提职不快,离开团里的时候,是领航副主任。像大多数领航员一样,记得他讷言寡语,低调为人。1978年唐山大地震时,ZYJW电令空军,迅速提供唐山空中照片,我师领受任务后,下达到我团(距唐山较近),那是一个星期天,都在澡堂里洗澡,参谋接
  • 8
    二十二年,精心守候 苦难,是人生的垫脚石。可是在蒋荣华面前,这一垫脚石,实在是太厚重了。老蒋今年已经是八十三岁了,是一名有着六十三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一九五六年七月,投笔从戎二十六年。有着二十多年的蓝天生涯。经预、航校学习后分配至空八师二十三团改装轰五,后又到二十二团和二十四团改装轰六,执行和园满完成各项战备任务,一九八二年转业回到了南京。从一名普通的团级飞行人员,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成为优秀的检察干
  • 7
    《八师轶事》之119——一大队是拳头 定襄家属区里,有一栋房子比较突出,那就是东面靠前的一个独门独院,自留地儿也比较大点。开始是陈衍栄老副团长(丹东人)一家住在那里,后来是团领航主任稽万福,李炳仁大队长,彭贻奖副团长,王运顺参谋长,蒋萦祥蒋秀蓉一家。李炳仁大队长在一大队待的时间比较长,有影响力。那一张在北戴河时一方面军的合影,李炳仁、周生光、张德泉、王长国等人,个个虎虎生威。 一如家属区的突出院子,一大
    苗一哥 9-19
  • 24
    作者:苗一哥 《八师轶事》之118——二大队回忆 我在二大队,先后待过两次。三大队转二大队转一大队转二大队,感情深厚,这儿的回忆,有苦有甜。当然,所有的回忆,都是老来感觉的苦辣酸咸甜,杂陈当中,彷佛回到了当年。人生真谛,在于品尝生命中每一段可贵的经历。 先从第二方面军先讲起吧。二大队领航主任是吕凤国,副主任是于志英。吕在1977年前后转业,于志英的技术好,姜文华团长和陈刚主任没有启用团副主任潘希圣,一大队主任
  • 8
    转发苗一哥的《八师轶事》系列之117-三大队的情怀 《八师轶事》之117——三大队的情怀 我从航校毕业分配到空八师二十二团,正是到的三大队。在三大队的日子啊,让我难忘。 那是1969年春节刚过,空八师刚从南京队调到大同不久,二十四团将要到贵阳飞训,二十二团从怀仁西营区转移到了冯庄。三大队就住在冯庄,这是一个孤立的,被断垣土坷垃围起的,三栋平房的苏式营房区。从这里到师部,到机场,都需要在土路上乘车约半个小时。 当时大队
  • 8
    为确保飞行安全,地勤除了工作严谨认真外,还要遵循近乎于苛刻的飞行安全条例。 例如,在飞机检修中,如发现工具、备品、甚至地勤人员服装上的纽扣等丢失,都必须找到,防止遗落在飞机上,埋下安全隐患。 75年的春天,我们在怀仁机场中停机坪做机械日。后勤的三轮车送备品来了,机组军械员去领红油漆。由于人多,他把油漆盒放在了三轮车侧面台板上等候,就是这期间油漆盒竟神秘的消失了,虽经千辛万苦寻找,仍不见踪影, 13号飞机被
  • 3
    怀仁机场之野兔 —— 飞机是天上飞的,野兔是地下跑的,因为有了机场,它们得以同在。 一次,飞机上天,大家坐在工具箱前的梯子上,突然,几米外跑过一只野兔,机务二中队刘树德举手投石,野兔应声倒地。 还有一次飞夜航,团长李云卿(飞我们13号长机)提前进场,习惯的坐着吉普车转跑道,当他来到我们跟前时,告诉我:“跑道头有只兔子,是飞机撞的,检回来”,我还心想:“扫跑道的怎么没检走。” 有意思的是,夜航飞机上天,我们
  • 12
    《八师轶事》之116, 八师与四十八师融为一体 坐落于青山碧水之间的湖南耒阳、邵东,已是空八师挥师南下离开山西高原,转驻南岳衡阳的新“航空兵机窝”。高高的祝融峰,辉煌的南岳大庙,比较其北岳恒山,确也宏大。现在的新八师,从机窝到营房,也不知比较起二十多年前的原四十八师,现代化几何?据说,新师部设在了衡阳空军医院原址,是不多见的与其三个飞行团、两个场站分别配置。八师与四十八师在二十多年前融为一体。 先从西沙自
    Mr丑猫 12-19
  • 6
    《八师轶事》之115,大国羽翼的故事,三十六师 三十六师,被称为大国羽翼---是一支光荣的部队,可歌可泣的故事很多。 1952年8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随周恩来总理去苏联商谈空军订货问题时,苏方答应援助中国10架杜—4重型轰炸机。图—4飞机在当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远程轰炸机,与美国的B-29型轰炸机同属于一个级别,但在某些方面比之有不少的改进。以此,于1953年3月15日,在河北石家庄正式组建空军独立第4团,下辖3个飞行大队,团长姚长川,政
    苗一哥 2-2
  • 23
    连载作者:苗一哥 我的预校航校同学,有王俊琦、陈兴怒、蒋英番、曹志新、魏铁夫、杨春荣、陈相友、孙志品、鄢荣光、张俊义、王福绵、徐火,刘光才、朱明聪、几位当年分配到了红旗师——空十师。 关系密切的兄弟师,空十师和我八师,有这么几个关注点: 1,前后脚,相隔20天,八师和十师相继成立,并装备了前线轰炸机杜二。空八师于1950年12月27日在吉林四平组建,空十师是1951年1月17日在江苏南京成立。 2,都参加了抗美援朝轰炸大和岛的
    aray2019 10-17
  • 7
    《八师轶事》之111,七郎山之夜——曾经的飞行员小乐队 七郎山下曾经诞生了空军第一支飞行员业余小乐队——二十二团空勤小乐队。二十二团地处山区远离城市,贫瘠之地的飞行生活单调而枯燥,青春的热情无处释放,三点一线的日复一日,转业成为大多数飞行员的期盼。如何让部队充满活力,如何让飞行员安心国防,如何让部队的生活更有意义,成为团领导操心的大问题。为了丰富飞行员业余文化生活,团里决定成立一支空勤小乐队。 随着电子
  • 4
    一 一 〇,余继寿、郑土桂的惊险经历 每个人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书写出来,是平凡而又不平淡的。那些深刻、难忘的事情,那一件件影响到后来的事情,可能是至今也都镂骨铭心的。 郑土桂78年11月份在唐山拖把着陆,左侧风已达24米/秒,在众目注视之下,飞机几乎是横着接地;惊险。 还有一次是78年11月30日。郑土桂从唐山机场转回定襄机场。彭贻讲是指挥员,气象台事前没有预报出天气的极端变化,当时雪下得最大,到处白茫茫一片,看不见机场
  • 14
    一〇八、定襄场站,那些孩子们的故事 当过老师的家属,有刘国恒的妻子,黄报云的妻子,付万华的妻子…… 当然,如果再包含其他两个团,两个场站,还有许多的家属,在“老师”的行列中。老师是挺不容易的,舍弃了在原来地方上的优越岗位,为了部队的孩子的成长,当上了自己学校的“孩子王”。 有了这些“红旗小学”的园丁的培养,许多在七〇、八〇艰苦年代读书过来的孩子,如今已成祖国的栋梁。我只是选择记忆深刻点的那些孩子们的故
    苗一哥 2-17
  • 5
    《八师轶事》一〇七,飞行励志哥之二,通天之路的曲折故事 我讲的是咱们部队里,通天之路的曲折故事。飞行励志哥,刘效忠,山东人,整编时随25师73团到定襄22团。他是我团1982年的空中通信射击员。山东航空公司筹建时由李元书大队长引荐,他前往应聘成功,因此提前退役。到山东航空拟飞运七机型飞机,后因山东航空领导决定使用“萨博”SAAB一340起步,此机型上只有正负驾驶员没有其他专业空勤人员,因此28岁的他由山航推荐保送到中国广汉民
    苗一哥 7-29
  • 2
    一〇六, 蓝天上的励志哥(之一) 在民航飞行员的行列里,我最佩服这么几位从原来领航、通信岗位上,华丽转身的励志哥。朱雨波、贺生、刘效忠、丁琳……说他们是励志哥,是因为他们不甘原先命运的安排,依靠自身的刻苦努力,抓住机会转行,奋而一飞振天。 2017年八一节那天退休的朱雨波,是一直飞到六十岁的波音737机型驾驶员。他原是22团、24团轰五、轰六领航员,洛阳人。参与35周年国庆空中阅兵时,曾和高福祥、高树林编组在领队长机
    苗一哥 3-3
  • 15
    一〇五,多多军飞转民航 许多飞行员改为了民航驾驶员,二十多年前吧,在我部特别突出。一是大裁军的需要,一是民航大发展的形势,还有轰炸机全天候技术,特别容易改装大客机,即使是一些领航员,也有顺利成功改装的例子。对一个人来说,巨大的收入差,经济收益,飞民航是那么的有吸引力。 当然,在通向波音、空客机长的道路上,也要付出超常努力的,要逐级通过外语、模拟器、等各种考试,在美国、欧洲代培的阶段,也是充满艰辛。 陈
    苗一哥 2-2
  • 5
    蓝天万里你和我——《八师轶事》之一〇三 风儿吹不走白云的眷恋, 胸膛里总有那话语绵绵。 碧空万里你和我, 梦里依稀忆蓝天! 在这个用怀旧,以老战友老同学为相互想象和鉴赏的年代里,诸多往事值得回顾和分享呈现。 南京机场,大同机场、汾阳机场和定襄机场的岁月,有多少战友彷佛就在眼前。那些属于我们空八师战友的光荣征程,我们相互间有着不尽的怀念。 有一位从“互联网”上看到我的有关文字以后,给我发来邮件,他说:“家父
  • 4
    一〇二,飞行人员队伍里,永远的军嫂 八师足迹:曾经驻在四平,沈阳于洪屯,齐齐哈尔三家子机场,南苑机场,大土山机场,唐山,江西赣州,福建连城,青海格尔木,云南祥云,昆明机场,芜湖机场,南京大校场机场,杭州笕桥机场,大同怀仁机场,贵阳磊庄,定襄,文水,衡阳耒阳,邵东。先后驻训过有61个机场。跟随八师足迹一起前行,还有那些永远的军嫂。 在这一篇回忆里,我讲一讲最值得称道的,咱们队伍里永远的军嫂。 八师第一次师职
    收不完666 10-27
  • 15
    一〇一,空中防线 空中防线,唯此为大。这是一段历史。过去一个时期里,台湾的心战宣传,相当卖力。下令各单位对大陆实施各项作业,包括印制传单,气球空飘,设计“飞向自由”广播特别节目,由八个心战电台21个波段联合播放,甚至还成立了“虎啸作业”,利用无线电通信直接对飞行中的共军飞行员进行喊话。我军的空中防线,由此而生。 因家庭在文革当中遭受冲击,政治停飞,在文革期间比例挺高。八师还好,有些飞行员,被防线一把关
  • 1
    一〇〇,轰炸靶场的故事 领航员,几乎都有轮流去轰炸靶场值班,当指挥员的经历。我曾经去过苏家寨靶场半个多月。章如荣,他去过狐爷山靶场当指挥员。通信员一般在飞打地靶训练科目的时候,都去过原平靶场当指挥员。 李加强,1983年他在25师,也去过红枫湖靶场担任指挥员。他回忆说,有些领航员照不了弹着点照片,我给他们的报靶,都是报近不报远,皆大欢喜。刘廷贵、郑洪海等人也都没少去原平靶场。 靶场指挥分队的人生活更艰苦些,吃
  • 1
    九十九,苑晓龙,和我一起去航博 前几年,肩并肩的战友苑晓龙,和我去了航博,那是一个令诸多战友梦牵魂绕的地方,那是一个见了就会引起回想万千的地方,那是一个讲不完故事的地方! 我们在一起,拍了许多照片,有时间再发来一些吧。苑晓龙,我们也是二十多年未见面,他的同期生,有韩振义,穆金,高兴义,潘双陆,彭构新,赵延寿,郁冠光,廉效忠等等。这一期,是一预校、十六航校文革间断以后恢复培养的一期,苑晓龙是唯一留在了2
  • 5
    九十八、郑云台,与军迷大学生们在一起 2017.6.18是个星期天,北京语言大学军事爱好者联盟几位大学生,还有年青的钦老师,来到了八师老前辈郑云台的家中,倾听郑老情深语厚的回忆。我努力记录下来这些珍贵的口述史料。不单单是对于大学生们,对于我们这些后一代,这可都是一种精神传承呀。 郑云台,1933年生于四川,1949年志愿入伍进入华北军政大学长辛店分院,后来选飞到了一航校,成为第二期甲班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刚成立的装备杜二的
  • 2
    领航精英荟萃——《空八师轶事》之九十七 . 在我军轰炸机飞行部队,初期选拔训练的领航员,大都是文化素质相对于飞行员稍高一些,这是因为技术难度的条件要求。但是,因为受到前苏联建军思想的影响,重飞轻领,领航员的提拔晋升,远不如飞行员。据说美军则不同,轰炸机领航员,属于战略作战司令部管辖,军阶地位较高,如同战略谍报人员,而飞行员则相当于驾驶技术人员。目前,因为全部是大学院校培养训练,文化素质都相当的好些。
    雅颂君 6-19
  • 1
    九十五、老飞都爱叫“外号” 那个年代,在一起吃、住、行、玩、飞,老飞们都像老小孩,嬉笑之间,都有个外号,空勤团简直能变成个动物园: “老虎”、“瞎猫”(有一次,火车行驶中,安郁春,他说他看到了一只真老虎,马上,就有人说笑他:你也能看见大老虎?怕是瞎猫碰见死老虎了吧?由此出名)、“刘狐狸”、“大野马”(高头大马的老郑,在篮球场上,可以横冲直撞。)、“熊猫”、“猴子”、“骡子”、“耗子”、“癞蛤蟆”、“
    雅颂君 5-7
  • 5
    九十四,青岛疗养登泰山 疗养各地,是飞行人员得以休养保健,饱览山河,开拓眼界的大好时机。 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北戴河、兴城、临潼,其次才安排去大连、青岛、杭州、庐山、灌县(现在的都江堰)、武汉东湖、桂林。那里都是国家级的疗养区,密集了各大部门的疗养院。空军的疗养院,占尽好山好水。 北戴河,历年来成为夏季的避暑地,各部委都在那里建起了疗养院,空疗院落里、路旁边的的果树,给人的印象是,梨呀苹果,葡萄,到了收
    苗一哥 9-25
  • 1
    九十三,行管无小事 我对汾阳机场的印象比较浅,是只去过一次,也还不如对现在的,新八师的师部营区印象深一些。毕竟,山西山区里的神堂村,比不上湖南的大城市衡阳。那年还是地面,与场站的任仪德副站长乘车去开会,行管安全,复转、志愿兵军务会。当时,师领导班子是师长徐水香,政委李锡江(据说,他是唯一找得到的,亲历1950年12月27日空八师四平组建大会的人)、李东南后接任,副师长高福祥,后接任师座、胡世昌(领航副师长,许
  • 1
    九十二,黄河拍电影 我亲历的飞行任务行动,多和H-5型飞机属于多种用途机型有关,续航能力强,装载能力强,适应多种气象条件,可以说,轰五身经“百战”。——与歼击机合练,担当目标机;与高炮合练,担当拖把机;与导弹、雷达、电子合练,担当干扰机;与某部卫星发射合练,担当校验机;武器试验场的试验,投放的是子母弹、布雷弹,特种炸弹;参加了诸军兵种的合练与演习;多类型的科研试验;包头黄河防凌空中轰炸,北方空中大面积
  • 6
    九十一、飞行人员的寿命 飞行人员的寿命,到底是短一些,还是长一些? 有人说,长时期的空中飞行,高空高速,高度紧张,高空缺氧,易患心脏病,加之在恶劣的地区(高原、荒漠)长期生活,耳闻目睹各种飞行事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是新式装备改装,有的还参加过he试验取样飞行,难免遭到辐射污染,能长寿得了吗?可以肯定的认为,原子dan实验空中取样飞行,极大地影响飞行员的寿命。 也有的认为,原本选飞时的身体素质就比较好
  • 0
    九十,惊险一刻,意志考验 由二十三团机务大队的刘永堂回忆引起的故事,很有曲折性。主要是因为,老刘对当年的目击记忆深刻,而其他空地勤都因为当年没有见到大张旗鼓地通报,所以再一次的回忆出来的话,没有当事人,郑洪海团通讯射击主任,师通讯射击副主任现身出来发声,是挺不容易记录下来这惊险一刻。 这也是意志的考验。 寂静的机场上空,突然钻出一架飞机来,而且一头扎下来就要落地,你紧张不? 那是1975年初春,大同,偌大的
    苗一哥 4-11
  • 6
    八十九、空八师的飞行事故汇集 我在团里的时候,见过一本团史笔记。后来,李凤翔副团长记录的这一本团史,传下来交给了我,我后来也曾在上面,继续记录了一些大事记,算是续写团史吧,不知后来流传下来没有。 22团,是八师的骨干团,在大裁军的背景下,1998.8.28到2002.2年,也消失过一段时间。(23团,则是,建制就晚,1952.10才建制。1955.3又因为组建新部队,整个团建制分别调到了10师、20师,直到1964.8才又恢复组建了23团。1985年,又裁撤了番
  • 1
    八十八、烈士记心中 为了纪念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装饰一新的《中国航空博物馆》于2009年11月重新对外开放。在中心广场一侧,修建了空军烈士纪念碑群。有“空军空勤人员烈士和牺牲飞行人员纪念墙”。 在“空军空勤人员烈士和牺牲飞行人员纪念墙”上,刻有总数近1760人的名字。其中:有空战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有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模范英烈、也有作战中被敌人击落的参战飞行员,而大部分是平时训练牺牲的普通飞行员。 名单里,发现
    苗一哥 4-4
  • 1
    八十七、“杜二特务”与“轰五立功” 空八师是最早一个从螺旋桨轰炸机改装喷气机的一支部队,那是抗美援朝时期的1952年10月。 老杜二飞机,也给我们留下了老故事。我就先讲一个吧。 1952年,在沈阳于洪屯机场,当年李云卿驾驶09号杜二,起飞线上,加大油门,看到两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正常,请示起飞。就在飞机刚刚离开地面两三米的高度,只听到,左发动机唰的一声,立刻失去了拉力。飞机猛烈地向左转了二、三十度,几乎要与地面障碍物相
  • 13
    八十六,重型轰炸机的起步 老师长彭子明,曾经给我讲起了轰炸机部队建设的历史。我国重型轰炸机的起步,也是比较艰难的。战略空军的雏形,可以说是从杜四轰炸机开始。 1954年上半年,美国计划,在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进行一系列的核武器试验。当时的苏联,为了取得和试验的样品和资料,经过我国政府的同意,派有四架杜四飞机,进驻北京南苑军用机场。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苏联空军用杜四,深入太平洋500公里,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和准
  • 2
    八十五,轰六时代 机载轰炸雷达 二十四团,是我师的骨干战斗团,在全空军里,也是数得上的知名部队。二十四团涌现出许多著名的飞行人员,其中的老战友——广州的梁炳麟,陆续精心制作的"美图"作品——《向空八师老战友致敬》,让我们详细地知晓他们的平凡与光辉。作品中呈现出:(一)马承先、贾学仁、苗赫林;(二)蒋荣华、范洪宝、张凤权;(三)吴方其、 段玉明、夏远来,个个都是老前辈,令人尊敬。 轰六的改装。上世纪五十
    苗一哥 3-26
  • 3
    八十四,军属探亲记 “星期六制度”,随军的对于实行“星期六制”,抵触的情绪不少。马宁、张廷发接任以后,好像也没放松改。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改为为周三周六制度。 北空刘**司令员,当年在吉普车上与老婆谈话,也不避讳司机,说他当大队长的时候,就反对“星期六制度”,说,那个制度能管得住我吗?我晚上就溜回家里,完事之后再回到营房里。 泽 东要学习斯大林建设集体农庄,而且我们搞公社化、公共食堂,比斯大林的还厉害。据
    苗一哥 3-24
  • 2
    苗一哥 执笔 七十四,长空帅哥们——模特故事 李云卿,我师的老飞,也是我们的前辈,领导,他除了飞行、组织领导,还有文采,在晚年进入石家庄干休所以后,写了不少回忆录。有一个趣闻,老同志当年了解一点,年轻的同志都是不太知道了,那就是,他真真切切当了一把“模特”! 那是在1955年12月份,总政治部文化部发出通知,要在浙江省一江山岛对面的海门,修建一座英雄纪念碑,纪念1955年1月的陆海空三军登陆战役,解放一江山岛的胜利。
    苗一哥 3-5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机窝

目录: 航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