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万里你和我——《八师轶事》之一〇三
风儿吹不走白云的眷恋,
胸膛里总有那话语绵绵。
碧空万里你和我,
梦里依稀忆蓝天!
在这个用怀旧,以老战友老同学为相互想象和鉴赏的年代里,诸多往事值得回顾和分享呈现。
南京机场,大同机场、汾阳机场和定襄机场的岁月,有多少战友彷佛就在眼前。那些属于我们空八师战友的光荣征程,我们相互间有着不尽的怀念。
有一位从“互联网”上看到我的有关文字以后,给我发来邮件,他说:“家父叫王荣光,五六年到五八年在空八师二十二团一大队,是仪表员,主要负责自动驾驶仪的修理。这一点,他和我们孩儿辈提起的时候很是自豪,说自动驾驶仪是飞机上最难修理的部分。”“当年大队长是叫王文臣,这是小时候他给我们说起的,正确与否请你给我们查证一下。”“由于家父去世的已经有将近二十年了,所以他的一些经历和事情,只能从他留下的几本日记中找到一些零散的东西,来还原一下他在部队的情况,还有小时候他给讲的一些,来回忆一下了。”“家父在空八师时,曾是师篮球队队员,王静当时好像是团长吧,要是的话,应该是二十二团团长,也爱好打篮球,所以当七九年四月份,家父去部队办理错划右派的手续时,遇见王静副师长,提起自己的名字,他还记得,父亲当时很激动。”
我查了一下,给他复了信。王荣光,1953年入伍,1956年从沈阳第八航校(当时的机务航校),分配到八师,那个时期,部队驻芜湖、南京、杭州,22团团长陆续是崔海生,姜玉峰,王静。他在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复员转业回原籍洛阳。当时空地勤是混编在每一大队。当时的大队长王文臣,后来升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1979年拨乱反正以后,给予王荣光平反,恢复名誉。一位地勤,充其量是关心国家政治大事,敢讲真话,也可能是瞎放炮,怎能划为右派呢?因言遭灾,我深感同情,这是时代造成的悲剧。据说,当时不少人,因为错误的处理,改变了他一生的成长轨迹。
八师轶事,不少战友问我,你怎么记忆的这么多?有日记吗?我回答,当年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只是几个笔记本还没丢掉。许多的资料,都是在饭桌上,推杯换盏之间,战友们回忆出来的,有些线索,也是网上交流出来。是大伙一起写出来,算是对部队、对战友、对那个年代的“往事并不如烟”。
八师轶事,不少战友问我,你怎么记忆的这么多?有日记吗?我回答,当年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只是几个笔记本还没丢掉。许多的资料,都是在饭桌上,推杯换盏之间,战友们回忆出来的,有些线索,也是网上交流出来。是大伙一起写出来,算是对部队、对战友、对那个年代的“往事并不如烟”。
战友的鼓励,是我继续加油的动力。战友周岩,是二十三团1970年入伍的,他后来到了作战科目标引导组。他的老父亲周旋,资格相当老,和吴凯、孙书孟等老领导都曾经在一起。他看了《八师轶事》,回复我说:“老苗真得感谢你、把空八师上上下下都串在一起,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连老太太都表掦你!”
傅运东回忆出,同期毕业生,康承钢{外号康书记)、白杨彪、夏大兴、岳玉和、姚武臣、王光泰、刘记明、余汉臣,戴绍尧、李忠义、胡世昌……当年日常生活方面的憾事,还是对于空勤的严格管理,必须是28周岁以上才能结婚,好像79年以后,才将晚婚年龄放宽到26周岁。还有就是停飞不可立即转业回地方,须要有两年以上到其它地面岗位的过渡期。刘记明,当年“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学习会上发言的时候,讲出了“对嫂子有想法,一度深深暗恋……”
23团的老战友刘德贞,还记得当年的这一顺口溜:“李满囤,康文慧,刘大鼻子,盛志顺。”……
穆金领航员在22、23、24三个团都待过,后来调到四航校。穆金故事多,把玩过猎枪,摆弄过摩托,给我讲起不少当年调皮的事,偷鸡“贼”,下南白村里摘枣还是尝梨,老乡给逮着了三个哥们,可是竟然没发现,树上还蹲有一个,就是他自己。宿舍里和夏宝安、于继军、马恩星,四人打扑克,贴纸条,打着打着,竟然动起了手来,当然,事过以后还是要给老哥道个歉的。晚饭后散步,明着看到有领导在后面也散步,他不管那一套,耳语几个人,“并排走啊,别闪开了,谁闪开了,谁是小狗”,可是竟然还是让领导听着了……他讲出来的调皮的故事,可谓用车载斗量,一千零一夜。
战友里犹还记得:七四年24团去空军北戴河疗养院疗养,其间组织了一场24团空勤与疗养院工作人员的拔河比赛。有趣的是比赛一开始,只见空勤队指挥梁炳麟主任的手往下一按,空勤队不动了,任凭拔河对方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拔不过去,过了一会只见梁主任的手一挥,仅几秒钟就把对方拔倒在地上了。小故事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回忆起来还是觉得那么有意思。
地勤战友还回忆过这样一段故事:一场足球友谊赛,41号机组对阵36师足球队。那是参加核试验的一个插曲。1977年9月41号机组参加核试任务,除了保证飞机随时出动,闲时经常在36师足球场踢球,练练射门,传传球,练练腿脚,还真当回事,次数练多了,围观的36师的兄弟们也多起来,有的也练练脚,他们听说是八师的一个机组,于是相互沟通,来打一场足球比赛,可是咱一个机组的人不够,怎么办?最后与参加核试的防化连联系,他们调来4个防化兵,记得是北京入伍的,他们球踢的不错,经过磨合,战术配合,一场激烈的球赛,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经过激战,2:1战胜36师足球队。赛后兄弟单位一直夸,八师的一个机组都这么历害,可见八师的实力不能比呀。
在刘永堂、郑云台战友牵线以后,我熟识了北京语言大学军事爱好者联盟,这些个年轻的大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因为对国防知识、航空知识特感兴趣,起名“国防知识爱好者协会”,2012年9月成立,是校学生处(武装部)领导下的学生组织,简称“军事联盟”。他们有知识,爱国防。我们在一起,已经组织了几次活动。有意思吧?
我还收到李锡兰老战友儿子的电话,他也感谢我,写出比较详实的回忆,有些关于自己父亲的历史细节,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如果是八师随军子弟,看了这一系列的回忆文章,也会回想起,在南京、大同中营区生活的时光,儿时的伙伴。在无畏庄红旗子弟小学、神堂小学读书的日月,自己的老师、同学。即使没有随军,八师子女们也都多多少少听自己父母讲过老八师的那些难忘的时光。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254fa81a5c379317d688621dbc5b784/21144c395343fbf2b8b59ea4ba7eca8064388f6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d7ba45b8013632715edc23ba18ea056/53c7d05594eef01f068d2042eafe9925bd317d61.jpg)
风儿吹不走白云的眷恋,
胸膛里总有那话语绵绵。
碧空万里你和我,
梦里依稀忆蓝天!
在这个用怀旧,以老战友老同学为相互想象和鉴赏的年代里,诸多往事值得回顾和分享呈现。
南京机场,大同机场、汾阳机场和定襄机场的岁月,有多少战友彷佛就在眼前。那些属于我们空八师战友的光荣征程,我们相互间有着不尽的怀念。
有一位从“互联网”上看到我的有关文字以后,给我发来邮件,他说:“家父叫王荣光,五六年到五八年在空八师二十二团一大队,是仪表员,主要负责自动驾驶仪的修理。这一点,他和我们孩儿辈提起的时候很是自豪,说自动驾驶仪是飞机上最难修理的部分。”“当年大队长是叫王文臣,这是小时候他给我们说起的,正确与否请你给我们查证一下。”“由于家父去世的已经有将近二十年了,所以他的一些经历和事情,只能从他留下的几本日记中找到一些零散的东西,来还原一下他在部队的情况,还有小时候他给讲的一些,来回忆一下了。”“家父在空八师时,曾是师篮球队队员,王静当时好像是团长吧,要是的话,应该是二十二团团长,也爱好打篮球,所以当七九年四月份,家父去部队办理错划右派的手续时,遇见王静副师长,提起自己的名字,他还记得,父亲当时很激动。”
我查了一下,给他复了信。王荣光,1953年入伍,1956年从沈阳第八航校(当时的机务航校),分配到八师,那个时期,部队驻芜湖、南京、杭州,22团团长陆续是崔海生,姜玉峰,王静。他在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复员转业回原籍洛阳。当时空地勤是混编在每一大队。当时的大队长王文臣,后来升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1979年拨乱反正以后,给予王荣光平反,恢复名誉。一位地勤,充其量是关心国家政治大事,敢讲真话,也可能是瞎放炮,怎能划为右派呢?因言遭灾,我深感同情,这是时代造成的悲剧。据说,当时不少人,因为错误的处理,改变了他一生的成长轨迹。
八师轶事,不少战友问我,你怎么记忆的这么多?有日记吗?我回答,当年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只是几个笔记本还没丢掉。许多的资料,都是在饭桌上,推杯换盏之间,战友们回忆出来的,有些线索,也是网上交流出来。是大伙一起写出来,算是对部队、对战友、对那个年代的“往事并不如烟”。
八师轶事,不少战友问我,你怎么记忆的这么多?有日记吗?我回答,当年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只是几个笔记本还没丢掉。许多的资料,都是在饭桌上,推杯换盏之间,战友们回忆出来的,有些线索,也是网上交流出来。是大伙一起写出来,算是对部队、对战友、对那个年代的“往事并不如烟”。
战友的鼓励,是我继续加油的动力。战友周岩,是二十三团1970年入伍的,他后来到了作战科目标引导组。他的老父亲周旋,资格相当老,和吴凯、孙书孟等老领导都曾经在一起。他看了《八师轶事》,回复我说:“老苗真得感谢你、把空八师上上下下都串在一起,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连老太太都表掦你!”
傅运东回忆出,同期毕业生,康承钢{外号康书记)、白杨彪、夏大兴、岳玉和、姚武臣、王光泰、刘记明、余汉臣,戴绍尧、李忠义、胡世昌……当年日常生活方面的憾事,还是对于空勤的严格管理,必须是28周岁以上才能结婚,好像79年以后,才将晚婚年龄放宽到26周岁。还有就是停飞不可立即转业回地方,须要有两年以上到其它地面岗位的过渡期。刘记明,当年“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学习会上发言的时候,讲出了“对嫂子有想法,一度深深暗恋……”
23团的老战友刘德贞,还记得当年的这一顺口溜:“李满囤,康文慧,刘大鼻子,盛志顺。”……
穆金领航员在22、23、24三个团都待过,后来调到四航校。穆金故事多,把玩过猎枪,摆弄过摩托,给我讲起不少当年调皮的事,偷鸡“贼”,下南白村里摘枣还是尝梨,老乡给逮着了三个哥们,可是竟然没发现,树上还蹲有一个,就是他自己。宿舍里和夏宝安、于继军、马恩星,四人打扑克,贴纸条,打着打着,竟然动起了手来,当然,事过以后还是要给老哥道个歉的。晚饭后散步,明着看到有领导在后面也散步,他不管那一套,耳语几个人,“并排走啊,别闪开了,谁闪开了,谁是小狗”,可是竟然还是让领导听着了……他讲出来的调皮的故事,可谓用车载斗量,一千零一夜。
战友里犹还记得:七四年24团去空军北戴河疗养院疗养,其间组织了一场24团空勤与疗养院工作人员的拔河比赛。有趣的是比赛一开始,只见空勤队指挥梁炳麟主任的手往下一按,空勤队不动了,任凭拔河对方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拔不过去,过了一会只见梁主任的手一挥,仅几秒钟就把对方拔倒在地上了。小故事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回忆起来还是觉得那么有意思。
地勤战友还回忆过这样一段故事:一场足球友谊赛,41号机组对阵36师足球队。那是参加核试验的一个插曲。1977年9月41号机组参加核试任务,除了保证飞机随时出动,闲时经常在36师足球场踢球,练练射门,传传球,练练腿脚,还真当回事,次数练多了,围观的36师的兄弟们也多起来,有的也练练脚,他们听说是八师的一个机组,于是相互沟通,来打一场足球比赛,可是咱一个机组的人不够,怎么办?最后与参加核试的防化连联系,他们调来4个防化兵,记得是北京入伍的,他们球踢的不错,经过磨合,战术配合,一场激烈的球赛,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经过激战,2:1战胜36师足球队。赛后兄弟单位一直夸,八师的一个机组都这么历害,可见八师的实力不能比呀。
在刘永堂、郑云台战友牵线以后,我熟识了北京语言大学军事爱好者联盟,这些个年轻的大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因为对国防知识、航空知识特感兴趣,起名“国防知识爱好者协会”,2012年9月成立,是校学生处(武装部)领导下的学生组织,简称“军事联盟”。他们有知识,爱国防。我们在一起,已经组织了几次活动。有意思吧?
我还收到李锡兰老战友儿子的电话,他也感谢我,写出比较详实的回忆,有些关于自己父亲的历史细节,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如果是八师随军子弟,看了这一系列的回忆文章,也会回想起,在南京、大同中营区生活的时光,儿时的伙伴。在无畏庄红旗子弟小学、神堂小学读书的日月,自己的老师、同学。即使没有随军,八师子女们也都多多少少听自己父母讲过老八师的那些难忘的时光。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254fa81a5c379317d688621dbc5b784/21144c395343fbf2b8b59ea4ba7eca8064388f6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d7ba45b8013632715edc23ba18ea056/53c7d05594eef01f068d2042eafe9925bd317d6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