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春吧
关注: 2,119 贴子: 74,480

敬爱神仙缅怀大师

  • 目录:
  • 明星
  • 1
    吴小如  在全国解放前,不少京剧演员都认为到天津演出可不简单。因为天津的观众要求特别高,演员在台上稍有疏失,就会受到观众的严峻批评,批评的方式主要是喝倒彩,真有点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的劲头儿。  比如当年谭富英在天津演《坐宫》,只要“叫小番”的嘎调稍有含糊,必吃倒好。始而富英很紧张,一到该唱嘎调时就“卡壳儿”,后来他爽性放开胆量,该怎么唱就怎么唱。
    梨园居士 04:21
  • 2
    张云溪 戏曲中的武打种类颇多,风格不一,有的疾如暴风骤雨,有的缓若小溪流淌,有的动静有致,打、舞更迭。
  • 2
    夏永泉 北池子大街北口路东,有一所四套不同平房组合起来的院落,这里曾是中国京剧院旧址。1959年我们由中国戏曲学校毕业,分配在这里工作。一进大门是个小礼堂,每天便在这里练功。一天,我们都在压腿,不知谁喊了一声:“李少春来了!”大家便一窝蜂地飞奔到各个敞开的窗口上,争着探出脑袋向外张望。他中等身材,穿着一套笔挺的驼色西装,一头乌发整齐地向后背去,头较常人大些,但不失协调,金丝眼镜闪闪发光,刚刚刮过的络腮胡须
  • 1
    吴小如  老友王金璐先生去年拍了一部十集电视连续剧,剧名《武生泰斗》,据闻不久即将在电视台播映。外地有家报纸对此进行宣传,说此戏是以京剧武生泰斗杨小楼生平为蓝本而编撰的。我因与金璐是熟人,略知剧情梗概。窃以为除杨小楼生前曾被誉为“武生泰斗”外,从剧情内容看,似乎与杨生平并无什么关联。
  • 2
    原创 博览戏韵 庄谐净美 德艺兼修 孙盛武(1913-1986)。河北河间人,生于上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1
    陈古虞  读六月二十九日未央君大作《潘老丈说英语》后,我想起了一出空前绝后的怪戏。沦陷期间,戏曲学校出演于广和楼,一年七夕,报上登出《新天河配》广告,我因为好奇心动,想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也被吸引去了,原来如此!
  • 2
    潘侠风   李少春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红起来的文武精通的著名演员。他原籍河北省霸县,是“清末“五达子”之一、著名梆子”演员“小达子”(原名李桂春)之子。幼随其父迁居上海,七岁练功、学戏,十岁登台演出。十一岁请著名“老生”陈秀华正式开蒙,随后,又请贾德保、陈福寿说戏,文武兼学,齐头并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青年时代的李少春北上献艺,以“武生戏”《夜战马超》、“老生戏”《击鼓骂曹》两个不同“行当”的剧目
  • 2
    张肖伧 谭与马,皆京朝派须生名角,在今日且可称为梨园中之骄子。四大名旦之外,以谭、马与金少山、李少春诸伶为最红,兹谈谭富英与马连良。
  • 2
    高唐  一到北京,听说李少春音带上生了一个疙瘩,不上台已经半年多了。李少春和我,相交有素,他是上海人关心的文戏能唱、武戏能打的一个好演员,如今他病了,我不免去探望于他。
  • 2
    何开庸   《四郎探母》二百余年来常演不衰,引起许多人的思考。何以如此呢?我想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 1
    原创 吕铭康 吕铭康工作室 猴戏南北风格有别,各有特色。六小龄童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用中国国画来比拟的话,南派猴戏就像工笔画,要求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很猴化,演员要像真猴子一样,把猴子的动作、表情和高兴、生气的情感表演出来;而北派猴戏则像写意画,它不要求演员一举一动一走一站完全猴化,而是在猴气之外突出人气、打出威严,把猴的动物性与人的传奇性和社会性结合起来。” 南北两派都有非常杰出的代表人物。人称“杨
  • 1
    黄裳  厉慧良先生因病猝逝于天津,不禁为之痛惜,驰骋菊坛仅存的一位大武生从此绝响了。我看他的戏不多,抗战中厉家班在重庆演出时,因为学校远在扬子江头的九龙坡,进城不便,竟无观摩的机会;解放后才零碎看过他几次戏。前两年他来沪演出,又看了一次艳阳楼,而且参加了一次为他举行的座谈会,得有见面的机会。我的“大武生”的想法也就是由那次观摩引起的。
  • 2
    叶鼎洛  在中国戏剧界,有一种所谓“票友”的,那是将唱戏当做游戏的事情。自己既非真的伶人,但却喜欢唱戏,而且也竟唱得很好,于是凑着自己的时间与兴致,登台唱出拿手的戏。
  • 0
    徐慕云   《战太平》这出戏,许多年来已沦为扫边老生的开锣戏,此番贯大元搭入更新,因为他身材略短,面色苍老,并且嗓音宜高不宜低,所以我劝他多演靠把老生剧,而将穿青褶子的一类戏少唱;更在报端先将《战太平》的特点,详述一过,故而当他头一次贴演该剧时,虽仅上了个八成座,然而第二次再贴这戏时,居然连台上都卖了百余座位,后来还不断有许多票界朋友专要烦他这戏,看看他饰华云被擒时的“拨浪鼓”怎样翻法,以及那句“
  • 2
    有不少朋友垂问:“学余有何捷径?”我的回答是:“学习任何科学、艺术并无捷径,只有法门。”又问:“什么是学余的法门?”我便作了以下的解答。
  • 2
      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导演侯文瑞,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4月13日11时46分逝世,享年81岁。   侯文瑞,1942年生于梨园之家,父亲侯万春,工麒派老生;母亲韩月樵,著名女武生。   侯文瑞,1955年至1958年分别在西安戏校,北京和平京剧团学戏,1958年8月随毛世来任团长的“和平京剧团”(吉林省京剧院前身)借调来吉林省支援文化建设的志愿者之一。演出(参演)代表剧目有《大探二》《白水滩》《挡马》《雁荡山》《秦香莲》《红灯
  • 3
    作者:傅谨 和宝堂 谭门七代,一脉薪传,谭氏家族的历史,浓缩了京剧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用谭门七代为纲目,每个世代一章,差不多就是一部完整且连贯的京剧史。这七章,每章都有厚重的内容,体现了京剧近两百年的辉煌成就与曲折经历。
  • 2
    李洪春  在京剧戏班内,不管是对汉民、对回民,在烧香、顶码子,遵守行规上,要求都一样,因为它不分民族与信仰。行规有十条,大致是:
  • 2
    陈定山  北派武生推杨小楼,南派武生推李春来,均为巨擘。春来生于咸丰五年,小楼生光绪三年,少长二十岁,故小楼出师,春来已成名久矣。春来字起山,北平高碑店人。出身于春台梆子科班,出演于北平天和馆(即文明园故址)。
  • 2
    徐凌霄  “雅洁”与“秽俗”亦是对待的,昆黄既然分雅俗,当然昆的词句要干净些,是的,就大体上比较起来,好像昆词是干净些,在昆、黄、梆三种剧曲而论,最秽的当然要数梆子,未经京朝雅化的皮黄,大概也够受的。
  • 2
    魏子云    皮黄戏的形成,到今天算来,不过二百来年。被称为“京剧”,也不过百来年。但在这百来年之间,却产生了所谓“派”之一说。好像这一“汪派”、“杨派”以及“梅派”、“马派”之说,乃始于皮黄,非始于昆弋。我不知在早年的昆弋腔以及秦腔梆子,有无某派之说。这一问题,留待戏剧史家去说吧!对于皮黄来说,今已谓之“流派”。  
  • 2
    韩希白  经常有人提出:南派京剧或称海派京剧为什么到40年代以后几乎没有更大的发展,或者说是进入衰落时期呢?这里我们可以引进一个历史学上的专用名词一一“停滞”,“停滞”可以理解为缓慢发展和渐趋衰微。 经济发展的制约
  • 1
    老桐    “票”就字面上说是一种可以换什么东西的凭券。“票”所以也叫作入场券。入场券不限于听戏。逛公园,游艺会,都可以用入场券,也就可以说都可以用票。据说戏园子里起初本无所谓票。那时候仅有前后台管事的前往各坐客中间,背着大布口袋去敛钱。同时连茶钱一齐收,这当然谈不到“票”。  后来听说某会馆票友有定期彩唱的方法。就在一个票上注明戏目,日期。日期注明在票的四角上。那就是说每张票可以用四次,每一次剪去
  • 2
    王宗伟   著名京剧小生叶盛兰不仅是一位文武兼擅昆乱不挡的好演员,而且还是小生行当中最敢创新亦最有成就者。现将笔者所知的轶事录出,以飨读者。
  • 1
    四戒堂主人  “名伶三世梅余耳,英秀而还汝最贤。侪辈草时俱习熟,而翁在日屡周旋。更能将母承先志,难得称觞值闰年。真舞斑衣学莱子,听歌吾亦忘花颠。”民国八年旧历闰年七月十八日,余叔岩在西河沿正乙祠为母称觞庆六旬寿,前录为樊山老人当日之纪事诗也。余母七月十八日生辰,因家属有在沪者未能及期赶至(据闻如此),是年适闰年七月,遂改迟一月补祝。樊山诗第六句“难得称觞值闰年”,意谓巧值,又是夜各名伶所演多反串戏
  • 2
    华  在前些年有过一个相当时期,看戏的人(捧角的除外)是专为看某某名伶而去,但是现在则不同了,关于角色的瞻仰不仅限于某一个大梁,正是所谓班底也要相当硬整的,否则,就是大梁怎样强,也不会得到大众的同情。正如同,任你红花多么艳丽,没有绿叶相衬,红花的颜色也难久持的。
  • 3
    寻找李少春 “手提红灯四下看”的英气不再,对他而言,时间不仅没有抚平伤痛,相反却让人习惯了痛。
  • 3
    包玥 李浩天(1943—2019),京剧大师李少春先生之长子,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艺术上深得其父真传,曾任北京京剧院业务办公室主任,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舞台总监。
  • 5
    徐城北 记者:你曾说,京剧的“角儿”从谭鑫培起到李少春止,李少春先生之后,中国京剧舞台上根本就没有“角儿”了。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
  • 2
    丁耀森   众所周知,陈大濩先生是深得余派三昧的传人之一,他的表演艺术得到京剧界行家们的公认。在三十年代与孟小冬、李少春合称余氏三杰,蜚声京、津、沪艺坛,誉满全国。他灌了很多唱片和录音,在解放初期,就已有著名京剧教师范石人先生把他的唱腔编成曲谱,流行于世,如《搜孤救孤》《沙桥饯别》《战太平》《击鼓骂曹》和
  • 2
    吉祥满族 光绪三十四年,清德宗光绪帝载湉驾崩,实际上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经慈禧太后钦定,光绪帝同父异母的弟弟载沣的儿子溥仪成为了皇位继承人,承清穆宗同治帝载淳之嗣、兼祧光绪帝。
  • 3
    原创 博览戏韵 锲而不舍 精益求精 李小春(1938—1990) 河北雄县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 3
    刘新阳 红毹寄梦 由范钧宏先生改编,阿甲先生导演,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等前辈首演出于1958年的现代京剧《白毛女》,虽然无法与后来1964年被确定并推广的八出“革命样板戏”相比,但它却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演出的众多京剧现代戏中比较有影响的一出。对现代京剧《白毛女》的艺术影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恐怕莫过于中国京剧院众多艺术家联合打造的“李杜”经典版本。但据我所知,除李少春先生外,作为“后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也
  • 2
    创作组 寻找李少春   『我是1958年来的天津市京剧团,之后就跟着厉慧良、张世麟、丁至云等老先生同台演出。老先生们对我有很多的培养,见我是棵好苗子,就鼓励我往李少春先生的路子上走。就这样,我在1961年的时候就拜了李少春先生为师。』马少良介绍说:『李少春先生文的、武的都好,他的表演文武昆乱不挡,很多人都非常崇拜他。』跟着李少春学戏的这段经历让马少良受益匪浅,延着老师的路子,马少良一步步走来,艺术不断精进。之后
  • 2
    许思言   提倡继承流派,为当前需要,原是振兴京剧的好事。凡好事,若强调过头,又往往会产生滑稽突梯的东西。世所谓“有利必有弊”,我们既要推奖其利的一面,同时也须戒惧其弊端,将它堵塞,使流派向正途发展,以尽其利。
  • 2
    李德生 “杜近芳的相貌长得与梅兰芳特别相似:瓜子脸、高异鼻梁、泡泡眼、尖下巴,扮出戏来活脱脱一个小梅兰芳,照出来的剧照,有时连梅先生自己也认不清。有一次,梅先生拿着杜近芳的《断桥》剧照问福芝芳:“这是我哪一年照的,我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
  • 2
    徐凌霄    “俗”亦可以作“讹”字讲,《三国》《水浒》的评语,常有“俗本讹”的话头。这可以证明一般对于“俗”字,又有讹误的印象。
  • 4
    望昔阁主  近天接到燕京老友的来信,内称谭小培、谭富英在广德楼合演《群英会》,观者踊跃,售出十一成,真可谓戏捧伶,伶捧戏。
  • 3
    刘澹云  现代之艺术趋势,已舍其旧日呆板气象,并打破专用物质直接敷陈之表现,转而注重于内涵的充裕,与情感之输动。于是使监赏者由其外表之种种方法,而追求其内涵之精义。则所谓现代之「新进的」艺术,是以极经济之手段,极单纯之依具,而达其美妙繁复隽永之目的。试细审艺术之佳作,无论古今中外,莫不隐有此种条件在乎中也。  
  • 3
    原创 博览戏韵 厚积薄发 承续芳华 祝元昆(1938-2021),河北南和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曾任河北省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 2
    春风馆主    近来为了几个更新舞台厉家班童伶,闹得昏天黑地,甚有拿他比做马连良、杨盛春、金少山第二,但是我始终反对。
  • 1
    戈宝栋戏曲文集 王如昆编 京剧艺术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一脉相承。比如古典詩词,它的格式与用辞都是非常精练而讲究的,篇幅不大,却回味无穷。这同京剧或其它传统剧种一样,演唱和各种表演手法都是十分精到。其形象、语言、音乐、做表、甚至一举手、一投足都讲究造型美,给人充分的艺术享受。从这点出发,不进行夸张是不行的!首先是形象上的夸张,无论生、旦、净、丑皆如此。最典型的是净行。把男性的阳刚之气发挥到了极至!
  • 0
    春梦  昆曲的规律甚严,一套曲子之中,不可以乱用两样的辙口,《单刀会》“叠雪”辙里的字虽不多,亦当一贯到底,到在乱弹身上就满不是那末回子事了,不但在一处戏里一段一段的,各不相顾,甚至于在同段里边还是用一句管一句。
  • 5
    《中国京剧》2024年5月 袁世海口述、袁菁整理 1971年秋,我接到可怕的信息,裘盛戎身患癌症住进了肿瘤医院。我和福瑗急去看望,看到盛戎枯瘦得脱型的面庞,半边脸还被烤成了深褐色,和一双深陷无神的眼睛。听到他无力的答话,刹那间,我被泪水窒息…… 盛戎,病入膏肓已近干涩的双眼,泪水忽又畅流。两人泪眼看泪眼,难明心意之痛,难尽诀别之言!回忆往昔兄弟情,往事还历历在目……
  • 2
    寻找李少春 楚:你来过很多次武汉吧?武汉有很多您的戏迷呢。 于:唉呀,我永远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来武汉的情形。那是1983年,我跟着剧院在汉口的江夏剧院(如今的民众乐园)演出。那场戏是《锁麒囊》,演出结束以后,我们卸了妆,一出门,看到武汉的票友们早就在那里咿咿哦哦地唱《锁麒囊》,拉的拉唱的唱,让我很震惊也很感动。 ……
  • 1
    戏曲中国 “三四人千军万马,六七步万水千山”,这句话是指戏台上用三、四个龙套演员,就可以虚拟地代表千军万马;演员在场上跑几个“圆场”,则表示跑了几十里或更远的路程。这其中表达的是戏曲艺术的虚拟性。 京剧中的虚拟性是指以虚拟实,也就是京剧界常说的“以假见真”。
  • 1
    李洪春: 《双巡营》是岳飞戏中的一出。演的是宋、金交战时,岳飞巡营遇到也在巡营的兀术,在牛头山下三次对阵的故事。 岳飞戏和关羽戏一样,也是一整套。从大鹏金翅鸟下凡起至风波亭止。中间包括《周侗教枪》、《枪挑小梁王》、《岳母刺字》、《挑滑车》、《八大锤》、《双巡营》、《请宋灵》以及前边提到的“八收”等几十出岳飞戏。
  • 2
    李如春   我生于1912年,天津人,艺名筱李长胜,我父亲李长胜系清末民初著名铜锤花脸,曾长期在上海与汪桂芬同台合作,老百代公司留有他所灌唱片多种。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3

会员: 春迷

目录: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