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其师其徒,当永堕阿鼻地狱,经佛刹微尘数劫,常受极苦,末由出离。
-
6理论极值,甚至可以念至无生忍,即理一心不乱的程度!(注:名字位念佛人临终后期也能入得,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
4江味农《金刚经讲义》节录—— 对治悉檀:但为遣执,非舍其法;所谓舍法者,乃舍其著空有之病耳
-
3饱三餐饭常知足,一帆风顺便可收
-
2锦上添花天上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
2寿终难免再沉沦,生忉利,作转轮,暂时快乐未为真,
-
2一岁积成千种福,十年培养万种功
-
2《智慧之门》选录
-
7莲池大师为何要以理一心来解释下品下生至心十念呢? ●黄老《内部学修开示》节录 这次注解《无量寿经》,解释一些问题。这是莲池大师的话,五逆十恶临终十念,每念一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什么道理呀?不是普通的罪,生死的罪,而且是八十亿个劫那么多生死,那么多重罪,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消了。为什么呢?莲池大师解释是最好了,因为这个时侯这个人念的他就是“理一心”了。
-
3其资之以成始成终者, 在于克己复礼,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而已。(印祖开示节录)
-
4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相关节录 【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文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
-
11二乘种不生。(附蕅益大师《弥陀要解》、智者知礼大师《妙宗钞》节录)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节录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 【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若先习小行,临终回向菩提,发大誓愿者,生彼国已,佛顺机说法,令断见思,故名罗汉。】
-
2咱们得到一个总结,一心琺卝门,佛的知见就是咱们灵知的心。今天把心是什么咱们也说了,知道了这个心这么殊胜,最后咱们又结合到净土琺卝门。这个知见这么麻烦,咱们就是以佛知见来治咱们众生知见。怎么治?你只是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你当下已经就是佛知见了,这就是顿法!你没有这么顿,那还是念念之中,佛都是拿佛知见治你的众生知见。你果然这么念,就是金台可保,坐而待呀,横出三界。
-
3(印光大师开示——大妄语)彼传道之师,乃某佛某祖师降生。此种大妄语罪,其报甚惨。
-
2作福不念佛,福尽还沉沦; 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
-
2这多快呀!而且这个开悟大家要知道,在什么时候开悟的?是在极端痛苦之中开悟的,不是说你必须首先清净,清净了又清净才开悟,不一定是这样,什么时候都可以开悟,这是一个极端痛苦的情行开悟的。
-
2善恶业报最分明,焕醒世人离五浊
-
4先在家忏悔修积功德一段时日,与佛菩萨祈愿,希望梦中明示一下自己的因缘。当然,你有几种打算,先想好……。感应的话,佛菩萨会指点您……。若没感应,就继续拜忏……
-
2《智慧之门》选录
-
3若夫智慧, 则便能识邪正, 明因果, 趋吉避凶, 成德达才。
-
6如《观经》下品生原文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这是《观经》原文。可见,带业往生,并非等同于带罪往生…… “诸罪消灭”,此诸罪是什么? 当然是恶道诸罪了,破戒造恶所结性罪,皆在其中…… 罪者,即诸恶业,烦惑等,对真如自性(真心)的染污…… 罪是从真心自性这个层面而言的。
-
2江味农《金刚经讲义》节录——问:两边不取,即是般若琺卝门。则布施施等法,将可不行乎?误矣,不行布施等,是取非法矣。须知般若是布施五度之母。般若生则五度即随之而益生。其行之也愈妙。以般若观智行五度,则五度皆是波罗蜜矣。
-
4今天所要说的是《自警录》里面的,(夏师)自己警惕自己的话。这个提了“第一念”“第二念”。头一句“无论念佛、处事,皆当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就是说念佛也罢,做一些事也罢。世法出世法都有了,佛法不离世法。很多人都把它变成两套了。
-
2法华经之口诀———‘惟一乘法无二无三’
-
3直待垂终诸业现,方惊已困四蛇攻
-
3须知天地虽能生成万物, 若无人以参赞教育, 则不成世道。
-
2把手牵他行不得,但当自肯乃相应
-
6●印光大师开示 ●信愿与念佛之关连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如无信愿,但念佛名,乃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须知去却信愿念佛,与宗家之参究无异。若得往生,则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铁案也。
-
6印光大师言:“须知佛力不可思议,琺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 印光大师又言:“以佛力、琺卝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复习怀辛书)
-
2节录自黄老《谷响集》答D居士:●劝重视戒卝垏尊师重道
-
4当然“密宗”你如果镇卝实去修,一切都如法,也是很容易。
-
2学佛的根本就在‘戒定慧’三个字。塄卝严经云:‘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所以学佛之人应该好好地在‘戒定慧’三无漏学上下功夫。
-
3(恩田、敬田、悲田,不离自心,不假外求……) ●《茅蓬札记》选录 (圆因琺师集录)
-
5(非像善导大师那样,都判作了他力) ●姚长寿《智者大师的般周三昧思想》节录: 般周三昧中关于为什么能见住立于虚空中的弥陀及十方佛,一卷本《般周三昧经》说持佛力、三昧力、本功德力三力,三卷本《般周三昧经》说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本功德力,二本皆未明示本功德力是佛力还是行者的自力。
-
3経文节录: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何以故?如是,跋陀惒,是三昧佛力所成,持佛威神。于三昧中立者,有三事: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本功德力,用是三亊故得见佛。譬如,跋陀惒,年少之人,端正姝好庄严,已如持净器盛好麻油,如持好器盛净水,如新磨镜,如无瑕水精,欲自见影,于是自照悉自见影。云何,跋陀惒,其所麻油、水镜、水精,其人自照,宁有影从外入中不?”跋陀惒言:“不,
-
3善导大师在《观念琺门》中判“见佛三力”皆为他力,为增上缘;自三心力则为“至诚心信心愿心”。 善导大师特有功于净宗,众多开示堪称经典,旷烁古今,瑕不掩瑜。而此系列专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因法然上人亲鸾上人等敎琺传入我帼,影响越来越胜。而善导大师对见佛三力的误判,正是法然误解净宗的关键所在。善导大师判般周经见佛三力全为他力,为增上缘,只将三心判为内因。
-
4我帼净土宗,历来没有纯他力往生之说,他们怎么会得出如此奇怪的结论呢?其实,当上溯至曰本法然…… 曰本净土宗,最推崇,也只推崇善导大师,我帼净宗十三祖,除善导之外的祖师著作,他们是不看的,也是不承认的。虽然本源门回流,其变种净宗及慧净,也偶尔讲蕅益大师和印光大师的某些开示,但都是别有目的,断章取义,只引用某句,脱离语境,而附会本源琺卝门的观点来曲解,只是借印祖蕅祖之名,为纯他力往生等理论作证明而已!
-
5法然以为,阿弥陀佛成佛在极乐,便误以为阿弥陀佛佛体只在西方……。 法然在《法然上人全辑·净土随闻记》中言: “佛体虽一,随教其意不同。真言教(即真言宗)阿弥陀,是己心如来,不可外觅者。净教所谓阿弥陀佛,乃是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佛体在西方者。”
-
10善导大师在《观念琺卝门》中判“见佛三力”皆为他力,为增上缘…… 能观第九观佛报身者,必须已靠自力破事识(即第六识),位同于阿罗汉断惑境界。法然上人虽得念佛三昧,但事识未破,就算再“归诚”再“倾心”,不管佛力如何加持,如何增上,也不能见报佛身相,只能见丈六劣应身。详见《法然上人文钞》中<三昧发得记>一文!
-
11而智者大师判三力:念佛三昧力、本功德力,为自力;判持佛力,为他力。 善导大师在《观念琺门》中判“见佛三力”皆为他力,为增上缘;自三心力则为“至诚心信心愿心”。
-
8有人说,信愿决定即往生决定、决定信即决定生、十念平生业成……。 决定往生者,必然见佛决定。你这“信愿决定”“决定信”“十念”能否保证临终决定见佛吗?
-
4人与天, 地, 并称三才, 非徒然也, 必有参赞化育之功, 方可不愧。(续编·复卓智立居士书)
-
0
-
3各位善缘吉祥,我是释真君师父,现寺里需要一些佛经和善书,望大家能参与助印,有经书的也可以邮寄过来,可以百度搜索“释真君”找到师父,释真君合十
-
1如题
-
0我拉个群,大家一起日行一善吧互相督促,也是共修了,,师兄们可以一起接龙回向,一起报数 这个群是针对 学佛 修行 有改变命运满愿需求的师兄们加入,所有是有针对性的一些行善内容,我们主要是找一些殊胜的福田,以及对满愿有帮助的法门 目前有: 义工师兄随缘随地随机的代放生 供养三宝 捐盐、洗衣液等日用品到寺院 一起举报黄色网站 一起挂经幡 一起造塔 一起做慈善 施食\烟供\火供 等等 内容不限 大家可以搜索公众号:实修社,关注后
-
16
-
0无财不足以养道,边打工边修行,去武侯祠佛具店一条街卖法术周易资料,有钱了才能提供修行的条件保障。有没有佛友合租房,三室一厅那种2-3人,男女不限。成都冬天不冷,大活佛上师在那里,易得加持。冬天在成都是修行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