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八五太极吧
关注: 1,417 贴子: 11,647

百度杨式八五太极吧 更多健康快乐你分享

  • 目录:
  • 保健养生
  • 4
  • 0
    太极拳的这个动作你能坚持9秒以上说 一般来说,喜欢站立的人,比喜欢躺着或坐着的人,身材更好。 与躺着的姿势相比,站姿所消耗的能量要多出10%。 而单腿站立更是一项反重力的肌肉锻炼运动,能测出你的身体年龄状况哦,那么,接下来做一次身体测验吧! 图片 ▲标准动作 双手打开,保持平衡,单脚站立于平地上,另一只脚微微抬起,当往后抬起的腿与地面平行时,开始计时。一共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注意这个动作已被列入中国 国民体质
    sdddf 3-18
  • 29
    李雅轩先生在杨守中先生1949年所赠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上》上所写的眉批上说:“盖气沉丹田则一身松舒,含胸拔背、松肩沉肘自然有之。若单注意去作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恐与身心舒适有碍,学者不可不慎。”。 这是否是说含胸拔背是松静盘拳一身松舒的结果,不是方法?
  • 2
    有喜欢太极的朋友吗? 弘扬中华武术 传播太极文化,强身健体大人小孩都可以,
  • 38
    谈到松,大多数人都以为是人体筋骨上的松,个人认为,太极拳所谓的松,应该是指精神、思想、意识上的放松,并非特指形体上的松,经验告诉我们,一旦精神思想发松了,人的形体也就会跟着放松,而如果思想精神想紧张的,形体也必然处于紧张状态。有过各种赛事经验的人,或者是有过各种大考经历的人,应该都会明白这种紧张情况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太极拳锻炼之所以讲究松,主要是因为,人只有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才可能使人体内
    小象 1-23
  • 3
    客气的话不多说,请各位尽情交流友善交流。
    小象 1-21
  • 0
    最近看到的文章,发在这边大家一起探讨,大家看看对不对啊? 发力训练是任何一个拳种都必须的,不发力何以打人?又何以胜敌?不发力不可以称之为拳,反过来说,又不是所有的发力都称之为拳。只有适合击打与御敌之力才称之为拳之力。发力的训练目的不是为发而发,而是为了使用。  太极拳发力方法有别于其他拳种,不用打砂袋、木桩,更不用药助。太极拳发力训练只在自身,主要方法是强化自身本能和挖掘自身潜能,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
  • 0
    大家好,我是老陈,很多杨式八五太极的朋友手里都收藏一些玉器,但是都不知道真假,我做和田玉15年了,大家手里有物件拿不准的可以拍高清图发给我免费鉴定。
  • 0
    生活中99%的人因为不懂和田玉,在挑选鉴别和田玉时最怕遇见两点:一是怕买到假货,二是怕买高买贵.说实话入行十几年,刚接触和田玉时自己也被人忽悠过,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自己也总结了一些和田玉收藏经验,今天分享给大家。 有和田玉方面的疑惑可以加老陈,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老陈教你的知识不足以让你少读十年书,但是可以让玉友们少交学费、别花冤枉钱。
    家cntv994 4-27
  • 10
    昨儿看到吧友发的杨拳经验,鸣老师一一做了批注。意导气仍属用力,想请问老师用意不用力的用意体现在哪里呢?敌力袭来,如果不以意反应,导气运身做出动作,还当怎么反应呢?
  • 0
    请教大家,练八五拳要转腰时屁股动不动?
  • 2
    在新疆创业做什么行业好
  • 1
    陈映池老师的太极球功夫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 1
    叶咏湘老师是杨氏太极第六代传人吗?
    _Huayra 8-8
  • 1
    悠然太极的陈映池老师是不是上过电视?
    乌练凳 7-24
  • 17
    棚在两臂,履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要攻。 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 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滯在双重,通在单轻。 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 0
    杨式八五太极
    nQ0VL2pp8X 4-18
  • 0
    《罗小黑战记》今年推出大电影,这部国内2d动画,到底好看在哪里
  • 1
    动脑筋 攒!!!
  • 17
    太极明老师教的很好,只是没有机会亲自登门感谢。杨式八五大架不太适合自学,方法不对,会伤膝盖。还好我一直都是放松落胯体会感觉,沉肩坠肘导出上肢动作,还算上下一体。没有出现膝痛不能好转的现象。五年来,按太极明老师曾指点的几句关键的话,慢慢练出了一些东西,现在与普通人摸手,不用刻意用力,发放他们很容易,有时候越放松发的越好,但遇到力大于我的人,体重于我的人,还是需要用一些力,但也不发冷劲,只要得机得势也
  • 1
    祝吧里各位拳友新春快乐
  • 29
    现代太极拳在杨露禅之前叫十三势,因其外形过于绵软故又被称为绵拳;十三势即掤捋挤按采列肘靠,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合之则简称八五势。势者,形之动也,站着不动就不能称为势,成语势如破竹就是势这字最好解说。凡是在拳架中不能充分显现出十三势的就不能算是太极拳,陈家沟的传人或者会说杨露禅是跟陈家陈长兴学的,据此而认定太极拳是由陈王廷所创造,但是,我要问一下,为什么杨露禅跟陈长兴学了,但是却不认陈王廷反而认张
  • 2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gyNjA4MjcwOA==.html?sharefrom=i
  • 6
    http://my.tv.sohu.com/us/12708565/5818827.shtml
  • 2
    “筋骨,关节,内脏”是典传训练的核心内容!“筋骨,关节”好理解,如同弓箭的“弓架”和“弓弦”。“内脏”置于人胸腔腹腔内,称之为“五脏六腑”,是人体的几大工作系统,担负着人体重要的工作机能,属于重点保护的对象,何以用到发劲当中去呢?“内脏”既分散也统一,各个内脏之间由筋膜相接,与脊柱又相连,如同藤上葡萄,牵附于脊柱之上,与横膈膜连为一体,上下提坠位移!产生上下的冲撞劲力,而使得身体呈现弹簧般的垂屈伸,与人体各关节相互呼应,而产生人体重量的垂直上下崩弹,有人称之为“千斤坠”,集百余斤的重量于一处,而产生的冲撞劲力,通过关节的传递,直接作用于“手脚”等梢节,产生巨大的打击劲力,称之为“将身体挂在手上”!击物要能透,肢节必须强硬,通过盘练,使梢节如钢鞭。“速度,劲力,硬度”构成了打击的必要条件!
  • 2
    这些元素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发力体系,使进攻的效果瞬间加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这种催化剂进入“寻常百姓家”,使其变得不再寻常!(陆功翰)
  • 6
    君子動口不動手,有時先動手反被教訓,面子就更掛不住了。 君子懂得以他人為鏡,明自己言行得失;小人長戚戚,就以刪帖逃避觀他人言行以內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g-2Uy780E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4ODEyNjQyOA==.html?from=s1.8-1-
  • 1
    筋骨齐鸣,是关节缝隙打开的标志 我们在练习开关节的过程当中,会听到“嘭嘭”的声响,称之为“筋骨齐鸣”。 “筋骨齐鸣”为历代武林高手衡量功夫高低的一个必要因素!出拳出腿,抖身出尖,轰然而出,周身筋骨发出“砰、砰”的声响,仿佛武打片中配音的场景,气场十足,众人视为神奇! 实际上,此为筋骨之音,关节缝隙打开的标志。关节位于关节囊内,关节间由白色大筋所链接固定,此物质是具备弹性的,当关节缝开,则大筋拉开,产生
  • 5
    大家如何看待蔡肇祺的《我所认识的太极拳》书和其人。感觉书中说的太极拳特别是凌空劲有点太玄。
  • 1
    所有好看的太极拳手机壁纸
  • 83
    原贴发在杨式太极吧《安般念,佛家功》中,对于一时半会儿不可能练太极拳的小朋友,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功法,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持小朋友脊椎的弹性,对于小朋友各方面都有好处。再特别贴一次。 我第一次做面壁下蹲这个动作好像是三年前了,在办公室里,还穿着鞋,两脚分开往下一蹲,结果一屁股坐地板上了。做不出,就有点气馁,也就没做。 猫步走了几个月,咦?面壁下蹲可以做出来了,心里很高兴。但因为这个动作做不多,也没下工夫
  • 21
    翻看个人图书馆,有友人荐以少林拳术秘诀一文,粗看后觉与太极拳有相通之处。故转载于此。
  • 94
    不好意思太极明,将太极拳吧的公开帖转到你吧! 只是不想被人泼脏水! 希望你见谅!
    94无名 5-31
  • 6
    当我们能够把拳真正“练到身上”,你会发现练拳可以是“半自动”化的,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阻力点”,就会自动崩发出劲力,用这样的方式发劲,不容易累,即使连续打几百个,也不会耗很多体能。虎豹等猫科动物,擅长筋骨劲,它们在奔跑时,持续性非常强。 我们打拳,就类似于动物奔跑时候的状态,用身躯带动肢体运动,加上筋骨的崩弹,动作显得轻灵而有稳健,但又能做到疾如闪电。传武讲“出手如箭,回手如钩”是充分运用了动物奔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八五子弟

目录: 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