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吧
关注: 52 贴子: 4,379

鲁南眼科医院

  • 目录:
  • 疾病治疗
  • 0
    长时间在户外使用贴膜后的手机,眼睛会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手机贴膜容易使手机屏幕的光线发生折射,会加重眼疲劳。尤其是在户外,屏幕照明不足,更难看清字体,睫状肌便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晶状体持续保持较大的凸度,眼睛很容易因为调节过度而疲惫,会形成或加重近视。
  • 0
    出行:术后可以搭乘飞机吗?矫正后角膜的生理形态正常,坐飞机带来的气压变化并不会伤害眼睛,但是机舱内比较干燥,可以随身携带眼药水,缓解眼睛的不适。 上课/上班:通常手术后第二天,即可达到或者接近正常视力,对生活用眼无影响。需要提醒的是,术后同样应培养健康的用眼习惯,不能过度用眼。建议术后一个月以内,使用电脑或手机20~30分钟后休息10~15分钟,可以远眺或者闭目休息。一个月以后,可适当延长用眼的时间,每使用电脑1
  • 0
    1、叶黄素及玉米黄素。 它们能阻挡伤害眼睛的蓝光,使视网膜黄斑部免于受到伤害,保持视觉灵敏与清晰,预防黄斑变性。叶黄素和玉米黄素也是很好的抗氧化物质,减少氧自由基对眼睛的伤害,能预防白内障的发生。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叶黄素,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2、花青素。 花青素是强效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氧自由基对眼睛的伤害,有助预防白内障;还可稳定血管的内皮细胞,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眼睛所含微血管最细,密度最高,这些微血
  • 0
    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眼疲劳、酸胀、干涩、视力下降,从而产生近视、干眼症等。 ②看手机、电脑时不眨眼会导致眼干、眼疲劳。 ③睡前关灯躺着看手机会诱发青光眼,还易致两眼近视的度数不一样。 ④乱用眼药水。 ⑤边走路边玩手机。 ⑥暴力揉眼睛。 ⑦戴隐形眼镜超过8小时/天。 ⑧眼妆卸得不彻底。 ⑨晴天出门眼睛不做防晒。
  • 0
    正确佩戴眼镜不会加快近视,相反,未及时矫正或欠矫正会导致近视快速。 合适的配镜度数,会给孩子提供更加清晰的视觉体验,减轻因用视物模糊导致的用眼疲劳,因此,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并及时更换合适度数的近视眼镜对于控制近视进展十分重要。
  • 0
    长期过度用眼会导致眼内期调节功能的睫状肌紧张甚至痉挛,导致验光时出现偏差,因此在验光时,医生会先对孩子进行散瞳,散瞳后睫状肌放松,可以验出孩子真实近视情况。 散瞳前,医生会检查孩子眼压和前房深度,对孩子而言不会导致眼压增加和青光眼,但散瞳后会有一段时间视物模糊,要注意避免强光刺激。
  • 0
    防蓝光眼镜无法预防近视。 对个人而言,自然光中的蓝光,也分短波蓝光和长波蓝光。短波蓝光(385nm-445nm波段)可能会影响睡眠,光线强烈时会损伤视网膜,而长波蓝光(445nm-505nm波段)可以调节褪黑素及血清素的分泌,有利于改善人的睡眠。 之所以会产生蓝光可预防近视的观念,可能是因为佩戴蓝光眼镜会缓解佩戴者用眼过度导致的眼干,从而导致误解。
  • 0
    近视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治愈和逆转近视。近视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它与用眼习惯、生活环境和遗传相关,目前只有极少数短期内近视改善的案例,这些案例可能是由于过度用眼导致的疲劳性视力下降,经过休息调节后恢复,而并非真性近视。
  • 0
    普通的近视眼,视力相对稳定,有的人习惯除了洗澡、睡觉都戴着,也有的人习惯只有在有需要的时候才戴。无论是哪种习惯,只要自己眼睛舒服不累都可以,没有严格界定。 但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特别是超过1000度的超高度近视,建议还是要长期佩戴眼镜。高度近视患者眼轴拉长,如果视力不矫正,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 儿童近视超过50度就应该佩戴眼镜,而且不建议经常摘下来;对于成年近视眼患者来说,看远处的东西必须戴眼镜。
  • 0
    户外活动时光照充足是预防近视的关键。各种球类运动都是很好的户外运动方式。在打球时,双眼追踪球类远近运动轨迹,可以有效锻炼睫状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跑步、做操、集体玩耍、游戏、散步等都是不错的户外运动方式。
  • 0
    在生活和工作中,几乎人人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做到以下几点,可以尽量减轻长期看电子屏幕的不良影响。 1、遵循“20—20—20”法则。 “20—20—20”法则,即观看电子屏幕20分钟后,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20秒以上。看电视或投影仪时,眼睛距屏幕3米以上;用电脑时,眼睛距屏幕不少于50厘米;用手机时,与脸的距离要保持33~35厘米。 2、改变用眼习惯。 增加日常的眨眼频率,可以放松睫状肌,尤其是在看屏幕时;平时少用手揉搓眼睛,关灯后不
  • 0
    提到看手机对视力的影响,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近视,但长期看电子屏幕对眼睛的危害不只有它。 1、加速眼袋产生。用眼过度,眼周的肌肉易疲劳,影响眼部血液循环,眼眶周围脂肪肌肉及筋膜松弛,脂肪下坠、凸出而形成眼袋。 2、易引发干眼症。正常人平均5~10秒眨眼一次,借此分泌泪液,保持角膜润泽光滑和透明。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眨眼次数会明显减少,泪液蒸发而不能及时补充,角膜失去泪膜的保护会变得粗糙、干涩,导致视物不清或干眼症
  • 0
    在普通模式下,手机一般显示的是白色光,这种白色光由红、蓝、绿三种光组成,其中蓝光会对眼睛造成一定伤害。护眼模式通过屏蔽蓝光来实现护眼效果。开启后,手机屏幕的蓝光辐射比降低、蓝光峰值比提升,屏幕亮度和色温降低。简单来说,就是蓝光减少,利用红光和黄光柔和产生光线。因此开启护眼模式后,往往会发现手机屏幕变黄变暗,没有那么偏白刺眼了。 经中国消费者协会测试,一般智能手机在护眼模式下,蓝光会减少30%~40%左右,对
  • 0
    为了尽可能在视网膜上成像,眼睛会动用肌肉不停调节,时间长了就会视物疲劳。因此,散光的眼睛更容易累,经常眼痛、流泪,头痛,严重者甚至无法持续近距离工作。
  • 0
    许多人都以为戴眼镜时间长了,眼睛就会变凸。所以为了美,即便发生了近视也不愿佩戴框架眼镜。其实,眼睛是否变凸主要和眼轴长度以及眼球与眼眶的位置有关。 1.眼轴。是指眼球前后直径的长度,正常成人眼轴长度24mm左右,但近视患者眼轴长度更长,高度近视患者(600度以上)的眼轴多大于26.5mm。随着近视度数增加,眼轴长度会不断增加,造成眼睛变凸。 2.眼球与眼眶的位置关系。每人的眼眶大小不同,例如,相同眼轴长度的两个人,眼眶更
  • 0
    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眼疲劳、酸胀、干涩、视力下降,从而产生近视、干眼症等。 ②看手机、电脑时不眨眼会导致眼干、眼疲劳。 ③睡前关灯躺着看手机会诱发青光眼,还易致两眼近视的度数不一样。 ④乱用眼药水。 ⑤边走路边玩手机。 ⑥暴力揉眼睛。 ⑦戴隐形眼镜超过8小时/天。 ⑧眼妆卸得不彻底。 ⑨晴天出门眼睛不做防晒。
  • 0
    眼底疾病是导致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且多为不可逆。 可能导致失明的4个眼底疾病 ①老年性黄斑变性; ②高度近视眼底病变; ③视网膜脱离; ④视网膜血管阻塞等。糖尿病患者也需要警惕,一旦糖尿病病程超过了二十年,90%以上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0
    当我们进行户外活动时,接受的平均户外光线是普通室内光线的20倍左右,这样的强光照射会使视网膜照明增加,使多巴胺释放增加,从而抑制了眼轴的生长。 研究发现,户外活动时间少,近距离工作时间长的孩子的近视发生率是户外活动时间多、近距离工作时间短的孩子的2.3倍。因此,沐浴在明亮的大自然光线下,能有效预防近视。 另外,流动的新鲜空气对眼睛也有好处。有研究表明:持续用眼可能会导致眼睛巩膜微环境缺氧,进而导致近视的发
  • 0
    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近视度数随儿童生长发育逐年增高,至18岁左右趋于稳定,部分高度近视患者至成年后还在进展,会发展为病理性近视。对于个别近视进展迅速的儿童,在医生监测下可酌情采用综合疗法。 重要的事再说一遍:近视可防可控但不可治。预防近视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社区共同的努力,采用综合预防策略以降低、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
  • 0
    1. 产生视力疲劳。近视者除了看不清远处物体外,多数还容易产生视觉疲劳。长时间近距离视物或眯着眼睛看东西,会使眼外肌、睫状肌过度紧张,容易引起眼睛疲劳。 2.影响日常生活。由于视力低下,眼睛经常干涩和疲劳,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且长期佩戴眼镜,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3.导致相关眼病。近视会引起许多眼部并发症,且具有一定的致盲几率。近视可能会引发视网膜变薄、退化、变性,严重者可造成视网膜脱落、近视患者飞
  • 0
    一旦配了眼镜,则除了洗脸和睡觉外都应戴着它,因为近视眼患者在戴用合适的眼镜后,处于正视眼的状态,调节和辐辏机能恢复了自然关系。戴镜不仅是为了增进视力,而且是在适当距离内读书和工作,使眼睛的调节和辐辏机能间有正常的协调关系,避免眼睛疲劳。
  • 0
    配镜不是件小事,但很多家长重视不够,随便找一家眼镜店就给孩子“快速”配了一副眼镜。但是快速配镜容易逼孩子成“真近视”。因此,提醒家长暑期给宝配镜,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眼科检查,合理配镜。
  • 0
    当平行光线从外边射到眼球中,会聚焦在眼睛里的视网膜上,而近视眼的聚焦点则落在了视网膜前面。 一般将近视度数在300°以下称为低度近视,300°-600°之间称为中度近视,600°以上的就是高度近视。 从发病机制上来看,中低度近视通常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比如用眼习惯差、长期近距离看书或看屏幕、中小学时期课业负担过重等等。 而高度近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大,比如父母都是高度近视,他们生下的孩子发生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就特别高。
  • 0
    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绝大多数是由于视网膜裂孔导致的,也称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当视网膜随着眼轴增长被拉的越来越薄,就有可能在某个地方发生破裂。视网膜破裂后,眼球腔里的玻璃体就会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的下面,视网膜就会离开它原本所依赖的那层组织,称为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几率比正常眼高大约七八倍。 当发生视网膜脱离时,患者视网膜脱离地方的视野对应的将会是一个黑幕或黑影。随着视网膜脱离
  • 0
    并不是每个高度近视都会发生视网膜脱离,但是,高度近视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概率确实比视力正常者高出许多。为什么呢?高度近视者比正常人眼轴要长,度数越高眼轴越长,眼轴变长之后会牵引视网膜,使其慢慢变薄,视网膜变薄之后发生裂孔、脱离的概率就会相应增加。因此,高度近视者就容易发生视网膜的脱离。
  • 0
    如何尽早发现孩子弱视?除了到医院做视力检测外,家长平日里也可留心观察小孩的行为,看孩子是否经常眯眼睛,抱怨看不清;是否不能准确拿到东西,走路经常摔倒;侧着脸看电视或者凑到电视机跟前;眼睛有斗鸡眼等现象,这些都可能是弱视的表现。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做一些简单测试。比如拿东西遮住孩子的一只眼睛,然后再遮住另外一只,观察孩子是否出现遮挡某一眼时出现哭闹、拒绝或拿不到东西,而遮挡另一眼时却是正常的。
  • 0
    1、老花眼是由于眼睛的衰老引起的,又称“视敏度功能衰退症”,它并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指的是由于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收缩功能降低,进而使视力调节功能受损,让人在看近处物体时看不清楚。大约到了40岁以后,大部分人会开始出现老花眼。 2、患有近视眼的人一样会患上老花眼,只不过老花的度数会被近视度数抵消一部分而已。比如,如果近视度数在200度左右,老视度数也是200度,那么看近处时就
  • 0
    1. 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重视孩子早期的视力保护与健康,多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及时预防近视发生。 2. 正确认识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建议每天进行 2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保护远视储备,预防近视发生。 3. 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 15 分钟,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 30 分钟左右,之后应休息 10 分钟,远眺或闭眼
  • 0
    从近视的发生原理来说,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是不可逆的!已确诊为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除小部分是由于屈光间质的曲率异常造成的,大多数是由于眼轴变长造成的轴性近视。就像孩子的身高不会变矮一样,眼轴变长了也不会再缩短。
  • 0
    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或视光机构进行眼部检查,主要包括视力、眼底、眼轴、屈光度数等,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和假性近视。散瞳验光是一种诊断性的检查方法,对于儿童近视防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散瞳验光:孩子的睫状肌调节能力很强,如果验光时不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孩子又处于假性近视期阶段,验光结果就可能包含了假性近视的度数,导致眼镜度数不准确,影响屈光发育。散瞳验光可以放松睫状肌,这时的验光的结果更客观、更可
  • 0
    1.看东西变近:孩子看东西离得很近,例如,看电视、读书或者玩电子产品的时候眼睛距离很近,写作业时弯腰弓背,等等。在正常的距离看不清,必须通过拉近眼睛和物体的距离才能看清,喜欢凑近屏幕。眼睛处于调节异常、紧张痉挛的状态,表现为看远不清,一方面会形成假性近视,另一方面更易引起视疲劳,加快真性近视的形成和进展。 2.喜欢眯眼、皱眉、歪头、仰头看东西,经常拉扯眼角:孩子眯眼和皱眉以及拉扯眼角这些小动作可以使眼睑
  • 0
    1.遗传因素。 顾名思义是遗传造成,这需要追溯到父母甚至祖父母一代有无高度近视发生人群,如果一方有高度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的概率会比其他小朋友高,如果父母双方都近视,近视发生率比同龄小朋友更高,遗传因素由父母双方决定。 2.环境因素。 现在更多近视是环境因素造成,最主要是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眼睛,容易造成眼睛疲劳,进而造成眼轴不断增长,近视度数不断加深。环境因素是造成青少年近视的最主要原因。避免长时间近距离观看
  • 0
    1.眼疲劳症状: 在一般情况下,倘若青少年近视,在看书的过程中可能会感觉到书本上的字是模糊的。望向远处,再转向近处,极有可能会出现眼前模糊的情况。一旦青少年出现上述症状,就需要予以高度重视,这些情况的出现,意味着青少年用眼过度造成了眼疲劳。长此以往,青少年近视的可能性将不断上升。 2.知觉过敏症状: 青少年在近视时极有可能出现知觉过敏症状,主要是指青少年在眼睛疲劳的同时,可能会出现眼睛灼热、发痒、干涩、胀
  • 0
    学习效率下降:阅读材料和看黑板时视线模糊,长时间学习时眼睛较正常视力更易感疲劳。 阻碍职业选择: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等专业要求视力不低于5.0。 影响个人容貌:眼球突出,眼睑松弛,双眼无神。 危害身心健康:不方便参与户外运动,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甚至出现社交障碍。 高度近视引起诸多眼底病变: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白内障、近视性黄斑病变等。
  • 0
    1.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长时间沉迷于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在黑暗中使用电子屏幕。 2.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 3.家庭中要根据孩子的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学习用的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并注意纠正孩子的不良坐姿。 4.如果孩子出现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戴镜学生视物模糊等迹象时,要及时带其到正规眼科医
  • 0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浑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晶状体是人眼球中重要的光学部件,正常情况下是透明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晶状体蛋白变性而发生混浊,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称为白内障。 白内障的症状: 1.视力减退、持续性视物模糊是白内障最常见的症状。 2.对光度、色彩的敏感度下降。 3.近视度数加深,需要经常更换眼镜,或表现为原有老花眼消失。 4.单眼复视或多视症,如夜间仰望星空,可以看到几个月亮。
  • 0
    01用眼注意劳逸结合。 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避免过多使用电子产品,即使是看纸质版的阅读物,也应该尽量缩短持续阅读的时间。向窗外远眺,多看看远处的物体和绿色的植物。视远与看近相结合,放松眼部肌肉,使眼睛得到适当的休息。 02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用眼距离过近或者过远,看书、写字姿势不正确,都是导致少年儿童近视的重要原因。正确的读写姿势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视力保护至关重要。读写姿势要端
  • 0
    儿童及青少年,眼睛的睫状肌调节能力很强,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可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从而易形成调节紧张的“假性”近视)。如果不进行散瞳验光,则难以准确区分该近视是调节性近视(假性近视)或是真性近视,也不能消除过度调节作用对验光结果的影响,无法准确判定眼的真实屈光状态的性质与程度,在配镜时会导致远视度数过低或近视度数过高。 所以,对于儿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散瞳验光非常有必要。即使定期复查时,医生也会
  • 0
    趴着睡一会,起来的时候会觉得视物不清、双眼发花,得好一阵子才能缓过来。这其实是因为趴着的时候,眼球受到压迫,引起眼内压上升,同时导致眼球中的血流形成障碍。 长期这样趴着睡,可能会引发近视和青光眼。对于已经患有近视的朋友来说,趴着睡觉则会使近视加重,并逐步发展为高度近视;对于那些高度近视患者,眼睛若再遭受长时间的压迫,则有可能引发失明。 所以可以非常明确地说,趴着睡觉并不可取。若条件允许的话,午休时选
  • 0
    1、 家长应提高对视力不良和近视的防控意识,定期主动接受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完成各年龄阶段的眼病筛查、视力和“远视储备量”的监测,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致盲性眼病,预防近视的发生。 2、 日常养育照护中应保证婴幼儿充足睡眠、均衡膳食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婴幼儿眼部清洁卫生。 3、2岁以内不建议观看或使用电子屏幕,2岁以上观看或使用电子屏幕时
  • 0
    1、“飞蚊症”在中老年人、有“三高”疾病或高度近视人群中比较常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2、生理性“飞蚊症”是人眼正常的老化现象,多数是由于随年龄增长玻璃体不全后脱离导致。 3、病理性“飞蚊症”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首发症状。比如,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最初常表现为单眼突发的“飞蚊症”,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错过这个早期的信号,使病情加重,预后变差。而玻璃体积血也就是俗称的眼底出血,也经常表现为“飞蚊症”加重,
  • 0
    视力下降是白内障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症状,这个与混浊的部位有密切关系,一般早期晶体周边的混浊对视力影响较小,中央的混浊或者后极部或核部的混浊可比较早的影响视力。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所以很多白内障患者会感觉到 白天视力不如傍晚视力好。 一部分核性白内障因为核部屈光指数增加,屈折力增强,产生核性近视,有的老年人看近甚至于不需要花镜。所以看近比以前更清楚,这也是一个可
  • 0
    歪头斜着看东西和真正意义上的斜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斜视”指的是双眼视物的不协调,也就是当一只眼睛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睛发生了偏斜。 为大家举个例子。左眼向前注视的时候,右眼没有一起向前方注视,而是向左侧或者向右侧看,向左侧(内侧)看即内斜视,也就是俗称的“斗鸡眼”;向右侧(外侧)看就是外斜视。或者,在看东西的时候,两只眼睛一个高一个低,出现垂直斜视。 有的斜视可能伴有代偿头位,意思是歪着头看东西
  • 0
    1、闭眼休息和远眺是缓解视疲劳的两种常见方法。 闭眼休息可以使角膜表面湿润,减轻干涩和疼痛的感觉,还可以暂时避免视物模糊 重影的症状,让眼和大脑都休息一下。 远眺则是在长时间近视工作后,调整眼睛焦距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够帮助眼睛从紧张的近视工作状态中恢复,改善视疲劳。 2、闭眼休息和远眺应该如何选择呢? 长时间看近处(比如电脑或书本)造成眼睛疲劳的人,可能会感到远眺比较有用。 如果眼睛干涩或刺痛,则闭眼休息可
  • 0
    1、早发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眼压升高、眼球胀痛或伴有头痛、视物模糊、虹视、恶心呕吐等。需要注意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青光眼,叫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早期只能通过专业的眼科检查才能发现,尤其是青光眼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2、早诊断。 青光眼高危人群包括有青光眼家族史患者、高度近视患者、高眼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激素患者。建议以上人群出现上述症状后尽快就医,日常生活中至少一年进行
  • 0
    1、3岁以下的宝宝尽量不要接触电子产品。在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的基础上,3岁至6岁孩子每天使用电子产品不要超过1小时,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 2、手机屏幕小,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最好使用电视、投影仪等,同时让孩子保证合适的视屏距离,一般建议观看的距离是屏幕3至4倍对角线的距离。同时在使用投影仪的时候,要注意屏幕的分辨率,有效的对比敏感度可以让孩子视物更加清楚并减轻疲劳。 3、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不建议让孩子在
  • 0
    1、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2、有白内障家族史的人。 3、长期抽烟喝酒人群。 4、常处于腹泻、脱水状态人群。 5、长时间使用激素(糖皮质激素)或其他药物如麦角碱、缩瞳剂的人群。 6、长期烈日下工作或有接触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的人群。 7、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人群。 8、高度近视人群。
  • 0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乳头损伤、视野缺损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为特征的视神经疾病。那么哪些人群容易得青光眼呢? 1、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 2、40岁以上人群; 3、远视眼、短眼轴、浅前房及小眼球的人; 4、患有高度近视的人、性格比较急躁的人; 5、伴发偏头痛症状的中老年女性; 6、长期使用激素人群; 7、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高脂血症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
  • 0
    1、中高度近视的老年患者,做完第一只眼后,走路尤其上下楼梯时要注意安全,以免因为视觉不平衡造成危险。 2、部分患者可于术后3个月遵医嘱验光配镜,以调节屈光不正。 3、出院后如术眼突然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眼红、眼痛加重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治疗。 4、常规术后1周到医院复查。
  • 0
    1、创造良好视觉环境。 暗环境易导致视觉发育近视化漂移,良好的家居照明与采光环境非常重要。同时,要及时根据孩子的坐高调整合适的桌椅高度,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积极参加户外运动。 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至少2小时是防控近视的关键,户外活动也可以强健体魄,提高身体素质,保障生长发育。 3、调整作息保障睡眠。 足够的高质量睡眠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建议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保证卧室安静、无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