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曦吧 关注:74贴子:2,641
  • 3回复贴,共1

◢◢灬朦曦灬◣◣{2010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作者:无名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算是一篇仿文了,语言也好格式也罢,都多有借用。我竟不能以自己的文风来记念我的国文先生,实在是心中有愧。
我在十七八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可以算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了,因此仿来这样一篇文章。想我余生,也是不能忘记他的吧。
先生姓谭,名照国,学校里的先生们给他上的外号是“谭牛”,具体原因不详。我们私下揣摩,或许是因为此人倔强如牛,也或许是因为此人牛气冲天吧。他的相貌还算端正,圆脸小眼,脑门很亮,两道板刷眉,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只是没有人敢画他罢了。从这点来说,他不如高先生。虽然没有人敢画,但编排一下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们就以为三国藤吉算是和他很像的了。每当不方便指名道姓的时候,便以“藤吉”代之,同学彼此会意心照不宣,也是一种乐趣。他戴一副方片眼镜,镜片在明亮洁净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镜片的时候即已污渍斑斑。可惜就是这么一副眼镜还被我失手弄坏了,实在是罪过。他常常地打扮做市领导的模样,西装革履衬衫领带,很有为人师表的派头。但也有失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穿成了村支书包工头之类。比如那件灰色的夹克,带来的效果就很令人捧腹。他经常摆出一张困难脸,眉眼皱成一团,嘴角抿得奇形怪状。屈子劳苦倦极常呼天,如《天问》;而谭先生劳苦倦极常抽寂寞,也真是辛苦。我总以为,先生笑着的样子还是很耐看的,所以,还是少做困难脸、少抽些寂寞罢,如此减压总是不好的。
我的学校里,学生们对国文这类的课程总不太踊跃,有些同学的国文也实在是糟糕,又因为一些不便说的现状,先生如此这般也大抵可以理解了。刺猬的刺,我想大多是用来自卫的。
凭良心讲,先生讲课是很不错的。只因我受李先生的教诲长久一些,总是不能忘却故人,虽然明知他不错,但总在言语上挤兑他,胡说些他讲课无趣云云的胡话。有时他提问,也故意不作答。现在想来,这对先生是很不公平的。
有一天,先生讲到齐威王“赏一人,诛一人”时,说“诛”是多义实词,要我们取它“责罚”的意思讲一个成语出来。同学们沉默了很久,先生俨然是一副失望的样子。
等我想起“口诛笔伐”时,先生已经等不及自顾自在黑板上写起来了。由于我坐在前排,先生听见了我念叨“口诛笔伐”,写完板书后不紧不慢地回身指着我悠悠然道:“早干什么去了,马后炮你就是!”
因为正应着我的姓氏,所以这一句颇为同学所传诵,我更是得了一个“炮炮”的诨号。反正以后我是不回答他的问题了,甚至他指名道姓要我回答诸如“小说三要素”这类混账问题时,我也总是很干脆地回以“不知道”三字——不然,还不知要给我添出多少外号来。先生读课文时,总不肯拿出自己的功力来,大概还是前面提到的原因作祟吧。我曾有幸耳闻过零星片段,但之后再想欣赏时,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了,连录像都一起被他毁尸灭迹,不能不说这是一大憾事。我总盼望着,有一天有一个学生能让他愿意做一回徐锦澄先生。先生常教我的是做人要厚道、做学问要严谨这两句话,指摘我“学而不精”“广而不博”等语也是一针见血,足够我受用一生了。由此可见,虽然先生表面荒诞不经,但正经起来,还是很有水平的。老祖宗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果然是不错的。
其实先生很有些可爱之处,但念及先生英明神武玉树临风的形象,就不一一赘述了吧。不然生出事端来,总是不好的。先生是好人——有心侍弄花花草草,勇于练柳公的字,钟情苏子,乐读《论语》,这样的人不是好人也难吧——因此我很是希望,我的这位国文老师能幸福平安。这实在是一个庸俗而拙劣的祝愿,不过仆之心诚若此,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或许多年以后,同窗之间还会谈及先生,那时,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应多怀怅惘敬慕之意吧。



IP属地:河南1楼2011-01-03 11:32回复
    ……


    2楼2011-01-03 22:19
    回复


      14楼2011-03-07 07:55
      回复
        留名顶贴加粉儿。。。


        15楼2011-03-30 2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