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A:这是俄罗斯苏-27SK的组装版,由沈阳飞机公司在沈阳组装。最初配备了苏-27SK的标准组件,但后来服役的歼-11A已经换装了国产导弹警告系统。歼-11A于2007年停产。
歼-11B:这是中国尝试完全自主生产的改进型苏-27。歼-11B实现了机体平台、材料、动力装置等的全面国产化,并配备了自主研制的先进飞控系统、雷达火控系统、高度综合化的航电和武器系统。歼-11B在空重上比歼-11减少700公斤,机体寿命增加1万小时,同时提高了隐身性能,雷达反射面积减少到4平方米。歼-11B于2013年停产12。
歼-11BS/BSH:这是歼-11B的双座型,采用电传飞控技术,有海军版H。它是为了满足海军的需求而设计的1。
歼-11D:这是歼-11系列的进一步改进型,机首雷达罩和航电系统进行了更改,但目前研发已终止,转为对歼-11B的改装升级。
歼-11BG:这是歼-11B的改进型,主要改进了航电系统,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虽然其战斗力尚可,但整体上并未超过苏-35和歼-16。
技术特点和性能对比:
歼-11A:性能与原版苏-27相近,但在航电系统上相对落后。
歼-11B:大幅改进了航电系统,提高了隐身性能和机体寿命,但与歼-20和歼-16相比仍有差距。
歼-11BG:在歼-11B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航电系统,装备了更先进的雷达,但整体战力并未超过苏-35和歼-16
歼-11B:这是中国尝试完全自主生产的改进型苏-27。歼-11B实现了机体平台、材料、动力装置等的全面国产化,并配备了自主研制的先进飞控系统、雷达火控系统、高度综合化的航电和武器系统。歼-11B在空重上比歼-11减少700公斤,机体寿命增加1万小时,同时提高了隐身性能,雷达反射面积减少到4平方米。歼-11B于2013年停产12。
歼-11BS/BSH:这是歼-11B的双座型,采用电传飞控技术,有海军版H。它是为了满足海军的需求而设计的1。
歼-11D:这是歼-11系列的进一步改进型,机首雷达罩和航电系统进行了更改,但目前研发已终止,转为对歼-11B的改装升级。
歼-11BG:这是歼-11B的改进型,主要改进了航电系统,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虽然其战斗力尚可,但整体上并未超过苏-35和歼-16。
技术特点和性能对比:
歼-11A:性能与原版苏-27相近,但在航电系统上相对落后。
歼-11B:大幅改进了航电系统,提高了隐身性能和机体寿命,但与歼-20和歼-16相比仍有差距。
歼-11BG:在歼-11B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航电系统,装备了更先进的雷达,但整体战力并未超过苏-35和歼-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