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遇到外部冲击和内部调整,经济增长乏力,需求疲软,物价和信心低迷。
外部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出口增速一路下滑;内部受1998年国内特大洪水冲击,加剧国内通缩形势。
1996-1999年实际GDP增速由9.9%下降2.3个百分点到7.7%。物价经历了连续2年左右的同比负增长,CPI同比由8.3%下降到-1.4%,PPI同比由0.3%降到-2.9%,名义GDP增速持续低于实际GDP增速。

其中国有企业严重亏损也是重要原因,1997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达到831亿元,比1987年上升了12倍。1998年实现盈利的国企仅占31.3%。
经济下行2个季度,果断出手,从年初定调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
本轮刺激虽然没有总规模数字,但覆盖范围极广,刺激短期需求与长期供给侧改革并重。
1996-2002年,我国共降息8次,降准2次。1年期贷款利率从12%下调到5.31%,1年期存款利率从10.98%降到1.98%。
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6%。但并未如期带来M2的回升,反而M2增速从1997年年17.3%下降到2000年5月13%,主因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盈利不佳、银行资产质量堪忧等。

连续7年增发近万亿长期建设国债,超前布局基建。自1998年8月增发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此后连续7年累计发行9100亿元,金额占名义GDP的1.13%。赤字率从1998年的1.08%提高至2002年的2.59%,用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998-1999 年,基建投资拉动固定投资完成额明显反弹,2000年经济基本面全面回暖。有学者测算,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对GDP增长的贡献为每年1.5至2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经过这一轮刺激,我国正式进入经济腾飞的黄金年代,此后十年平均经济增速实现10%左右。

外部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出口增速一路下滑;内部受1998年国内特大洪水冲击,加剧国内通缩形势。
1996-1999年实际GDP增速由9.9%下降2.3个百分点到7.7%。物价经历了连续2年左右的同比负增长,CPI同比由8.3%下降到-1.4%,PPI同比由0.3%降到-2.9%,名义GDP增速持续低于实际GDP增速。

其中国有企业严重亏损也是重要原因,1997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达到831亿元,比1987年上升了12倍。1998年实现盈利的国企仅占31.3%。

经济下行2个季度,果断出手,从年初定调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
本轮刺激虽然没有总规模数字,但覆盖范围极广,刺激短期需求与长期供给侧改革并重。
1996-2002年,我国共降息8次,降准2次。1年期贷款利率从12%下调到5.31%,1年期存款利率从10.98%降到1.98%。
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6%。但并未如期带来M2的回升,反而M2增速从1997年年17.3%下降到2000年5月13%,主因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盈利不佳、银行资产质量堪忧等。

连续7年增发近万亿长期建设国债,超前布局基建。自1998年8月增发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此后连续7年累计发行9100亿元,金额占名义GDP的1.13%。赤字率从1998年的1.08%提高至2002年的2.59%,用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998-1999 年,基建投资拉动固定投资完成额明显反弹,2000年经济基本面全面回暖。有学者测算,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对GDP增长的贡献为每年1.5至2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经过这一轮刺激,我国正式进入经济腾飞的黄金年代,此后十年平均经济增速实现1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