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吧 关注:349,172贴子:10,506,126
  • 12回复贴,共1

我为何喜爱赵治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长期关注贴吧的吧u们一定在各种相关或不相关的帖子下看到过我花式吹老赵的回帖,一定好奇过我为何不去经常评价当今的柯洁申真谞李轩豪等一众流量棋手而文艺复兴式的为一位活跃在上世纪的棋手大书特书吧。本帖大概讲讲原因与我的心路历程,也帮大家熟悉一下这个已经快被渐渐淡忘的老棋手吧。
在我开始学棋时是古李如日中天时,当时我最偏爱小李。当然,事实上我那时并不了解小李。只是对一个长期被应试教育规训的孩子而言,小李是一个反叛主流的标志和塑像。我想很多因柯洁而了解围棋的人们对柯洁也有同样感情吧。小李的个性,桀骜与围棋的刻板印象“修身养性”形成了有趣的反差,他在棋盘上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我意识到“围棋还能这样下”。但当时对小李的拙劣模仿无论在棋还是在生活上都属于东施效颦,小李的天才奇想是超强计算力为基础,而我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怪棋却是哗众取宠。小李看似反叛实际是以自己的方式对不公的反抗,而我的叛逆只是为了叛逆罢了。
人大了点,棋强了点。偶像换了一个。大概到业余三四段水平吧,那时我最爱武宫正树。业余棋手对武宫的喜爱是不需要解释的。他的豪放自由和标志性宇宙流让我如痴如醉。我执黑起手必定三连星,享受着全歼对手的快感。输棋也无所谓,反正下周同一时间还能来道场复仇。那时我认为道场的棋是下不完的,朋友和伙伴会永远陪在我身边。人生仿佛有无数条光明的大道等待我去探索。
这种想法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呢?好像也没有某个标志性的事件。慢慢长大过程中一次次的挫折失败,当初无话不谈的朋友悄悄退出我的生活后渐行渐远。挚爱的围棋也因为学业压力离我远去。恍然大悟人生是一次次减法,伴随时间逝去的是我的梦想与自信。我并没有任何过人的长处,学业不精五音不全四肢不协调。就连引以为傲的围棋在真正的高手面前也不值一提,难以接受理想中自己的高大与现实中自己的平凡之间巨大差异。我变得越来越沉默了。我没有自信表现自己,也没有勇气面对自己。那时我爱上了一个自己儿时弃之如履的棋手——李昌镐,我笃信少犯错的人会比华而不实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面对学习上各种“天才”“大佬”们的天赋碾压和膜来膜去故作谦虚的互吹互擂,我用李昌镐的例子告诉自己赤子之心和勤勉的努力可以逾越智力差异与先天条件的鸿沟。然而李昌镐虽没有任何可以挑剔之处,但我终究不是李昌镐,李昌镐是历尽千帆,看破妙手后主动选择了51%胜率的平凡,而我只是为自身不得已而为之的平凡找一个避风港。本质上我依然热爱自我表达,希望得到大众的认同。违逆自己天性的喜欢石佛反倒让我更加压抑,也可以说我克制欲望与专注的能力还是无法与大李相比吧。
现在,最喜欢的棋手是赵治勋。毫不夸张的说,当深入研究赵治勋和读完他的自传后,有一种遇见知己的激动。原来顶尖棋手也有人像我一样缺乏自信而又纤细敏感。人生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痛苦,绝境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常态。在被命运的进攻压的喘不过气时,赵治勋竟能在无理苦棋中苦中作乐。这让我对许多事又有了新的思考,当面对痛苦时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逃避,但人生的痛苦躲不过十五。唯有真正的直面痛苦缺憾,然后——享受痛苦。现在的我依旧自卑,却不会在因自己的自卑感到自卑。悲观主义和自卑只是一种性格,决然不会导致必然的失败。甚至于如果能够意识到并正视自己的自卑与悲观,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悲观,所以每盘棋抱着“输棋就没有明天”的绝望感战斗到最后一刻。因为悲观,所以即使是盘上优势与人生顺风时也绝不松懈神经。因为痛苦已是常态,所以在人生突如其来的变故后坐着轮椅也要前往命运的决斗场。悲观绝不意味着自怨自艾,而是在认清世界真相后的依旧热爱。在这个普遍提倡自信,媒体宣传正能量,绝口不提或轻描淡写负面新闻的时代,我要借赵治勋之口说一句:自卑绝不定是坏事,人生的痛苦与冰冷的现实绝不应该回避,正视淋漓的鲜血吧,不要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假象中死于安乐。
“我的人生就如同一条治孤的道路。世界之大,岂能无容身之所;风浪再急,总还有停泊之港湾。在治孤的人生中,只有狭窄的空间,而没有狭小的胸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24 14:08回复
    古棋复兴运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24 14:50
    回复
      赵治勋很小的时候就去日本学棋,现在还是旅日棋士,他有可能也遇到了类似吴清源的困境,身为异乡人,想融入日本的环境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11-24 15:01
      回复
        偏个题,我下网棋的时候最喜欢对面下三连星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24 15:23
        回复
          大家都说赵治勋讲棋时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但深入了解之后会发现,在推崇一生悬命的日本棋界,赵治勋是真正用每一盘对局实践自己独特围棋理念、把个性完全呈现于整个职业生涯的斗士。
          我接触围棋不久就知道赵治勋这个名字:那是我人生中订阅的第二本围棋天地,上面刊登了彼时初夺LG杯亚军的陈耀烨的个人专栏。当时年方16、险些掀翻中国第一人创造最年轻世界冠军记录的少年,以自信的口吻讲述如何受赵治勋“劝君取地”的启发,形成略显极端的钻山豹棋风。由此我知道了有一本自传叫《超越实地与模样》,有一种围棋信条叫“活棋即厚势”。


          IP属地:浙江5楼2024-11-24 15:50
          回复
            写的很真挚


            IP属地:广东6楼2024-11-24 17:46
            回复
              对赵一点都不了解的时候,听了棋风就不喜欢。直到看到对老赵三星杯夺冠的一局的评价才喜欢的,布局当中局下,中局当官子下,官子当布局下。收官子的时候,左下角还只有星位一子。


              IP属地:广东7楼2024-11-24 18:09
              回复
                赵九段确实够苦的,坐着轮椅,打着石膏,缠着绷带和小林棋圣战对决,最终7番棋败北,未能卫冕,也不知道是悲剧还是喜剧。虽然他的表现和精神可圈可点,可歌可泣,但个人觉得他还是应该选择休养。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1-24 18:20
                收起回复
                  一开始下棋的时候也试图小李总是把棋下得特别薄,而且对治孤的理解仅限于只要对方的棋形不是拆二的话我打入进去就能让对方一无所得,因为自己擅长乱战所以实际上也确实是想掏哪就掏哪,但下着下着就发现自己虽然活了很多块但是每块只有两三目,这种行棋逻辑到现在都没改过来。所以最近总在想对于新手来说通过外势压迫对方是不是要比主动去掏空更容易把控局面


                  IP属地:韩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24 18:29
                  回复
                    赵治勋的第二个世冠太有斗魂风采了,隔了十几年,前无古人,现在还无来者。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1-24 19:01
                    收起回复
                      最喜欢老曹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1-27 1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