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445贴子:2,991,731
  • 54回复贴,共1

震惊,佛陀两千多年前就知道进化论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事还得从吃肉说起。
———
当时有个叫大慧的修证者向佛陀请教关于吃肉的问题,为什么跟着您的修行者有的吃肉(五净肉),有的又不吃肉,您到底是主张吃肉还是不吃肉,请明确的告诉大家,以方便大众更好的修行。
大慧的意思就是你别整那些幺蛾子,说什么吃就是不吃,不吃就是吃,说什么可吃可不吃,什么五净肉可吃,你就明确给我一个准,主张吃还是主张不吃。
———
佛陀一看大慧这架势,知道不是普通愚民,不能再藏着捏着了,于是也摊牌了。
佛陀说我以前确实说过五净肉可吃,但我也说过吃任何东西都当做在吃药,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得不吃,那就可以吃。
佛陀的意思就是你小子别拿我以前说过的话来埋汰我,我说过的话多着呢?老子明确告诉你,老子主张的就是不吃肉,但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吃肉就要死了活不下去了,你可以把肉当做药来吃吊着你的✓命,好了后继续给老子吃素。
———
重点来了!
接着佛陀列举了十二条不吃肉的理由,其中一条就是我们所有众生包括鸡鸭鱼牛兔,往前推亿万年,都有血缘关系,都是血亲,因此不应该吃肉。
这不就是妥妥进化论吗?佛陀早就知道人是进化来的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05 12:51回复
    佛陀说的不是进化论。佛陀说的是轮回。人会轮回为动物。吃动物肉就是吃人肉。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08 07:59
    收起回复
      进化?高频突变还差不多。
      什么叫进化,一步一步升阶分化适应环境那叫进化,
      人家进化论说的是从实习,到正式员工,到小组长,到部门主管,到执行副总,到总经理,到股东,到董事……
      主打一个稳步前进,适者生存。
      佛教徒说的是什么?今天是部门主管,明天一觉醒来,成董事长了,后天再一觉醒来,又退到实习生了。
      主打一个心跳不定性,轮回等来生,你管这叫进化?
      进化论说人与动物可能亿万年前都源自草履虫,现在已经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分支,
      佛教说的可是草履虫和万物亿万年有可能都是人,现在是随机分布去了各个物种当中,
      能把这两种南辕北辙的说法硬扯到一起给自己脸上贴金,也很符合佛教的一贯行事风格。
      这也算是我见过碰瓷进化论碰的最清新脱俗的一种说法了。


      IP属地:山东3楼2024-11-08 11:06
      收起回复
        轮回从物理上,都是可能的。那天,发明一种轮回机,把一个人,从一头丢进去,另一头,没准出来什么玩意。只不过这种发明,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非常非常难。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08 19:15
        回复
          但是这种非常非常难的发明一旦出现。这人轮回成什么玩意,就是非常非常容易的事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08 19:18
          回复
            不要怀疑,一切梦想都能实现,问题只是这个梦想的发明家还没有出现。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08 19:21
            回复
              什么飘风不终日?这就是无知。开个风扇,能吹好几年。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08 19:23
              回复
                一个小偷一按按钮,说,要有光,便有了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1-08 19:35
                回复
                  为何古代的神棍,对立刻就有光这事,这么惊奇?而对现代人小偷的话语就不以为然?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1-08 19:49
                  回复
                    神奇与平淡无奇之间,隔着无知。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08 19:53
                    收起回复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析:
                      关于“道”,佛陀以“空”来称呼;儒家以“无极”来称呼;耶稣就用“上帝”、穆罕默德就用“真主”来称呼。那到底什么是“道”?如果将“道”解释成规律,那只能去幼儿园哄孩子。
                      “道可道”吗?当然“可道”。它本来寂灭,无在无不在,动静一如,显微无间。大则包含十方,小则细入微尘。一片清虚,万相无碍。寂静而丝毫不减,喧扰而丝毫不增。动静两时全体现,从来不曾隐藏,从来不曾显露。归纳一下就是:它是不生不灭的,是实相无相的,是时空无限的。有首诗所描述的正是“道”。
                      有物先天地,
                      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
                      不逐四时凋。
                      上面的文字已经把“道”给说得很形象了,但问题是,不明白还是不明白,因为“道”是需要体悟的,不能只在文字名相上绕来绕去。事实上,“道”本无名,为了沟通方便,就给它命了一个假名。“道”着重在“空”上论述;“名”着重在现象界论述。
                      既然“名”都是假的,如果我们一味地执着在经典文字名相上,那肯定是找不到“道”的,要么放弃和否定,要么容易落在宗教信仰的层面。所以,我们学佛修道需要借助经典的指引,但不要迷执在经典的文字名相上面。
                      当我们把“物质”解析,第一步是分子,再解析就是原子,原子外围是电子,中间则有质子、中子,再追溯下去是光子、介子、夸克。目前所能够找到的是夸克,再击碎之后发现是“能源”,然后就看不见了,是一个“空”的世界。物理学家只能够看到“能源”,看不到“空”的玄妙。
                      “空”不等于“能源”,“能源”是弥漫在整个无边无际的“空’里面的。它们合在一起,无形无色、无质无碍,所以称做“无”。
                      “无,名天地之始”,“无”是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这个“无”里面不是什么都没有,如果是顽空,那就不可能生出万物。所以,这个“无”是真真切切的“有”。
                      “有,名万物之母”,“有”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母体。我们可以方便的把“有”理解为“能源”。当因缘成熟的时候,“能源”会凝结而形成极微小的粒子夸克,然后再慢慢凝聚而形成核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分子。不同的分子再经过排列组合,就形成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现象界,一切你、我、他、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就是这样演变出来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当我们明白了这个“无”和“有”之后,就要常常站在宇宙的本体,也就是要从“空”、从“道”的角度去感悟天地万物的整个演变过程,以体悟它们的奥妙、浩瀚和伟大。反过来还要常常站在“有”的立场去观察天地的孕化,以至于演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会感到,大自然造化万物竟然是如此的“徼”妙、玄妙。
                      《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中的“色”就是“有”,“空”就是“无”。现在的物理学家发现能源能够转换成物质,物质又可以转换成能源,也就是“有”“无”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但是,不管怎么转换,都是“同出而异名”,都是来自于无边无际的“空”、无边无际的“道”。
                      这样的“道”实在是无法形容、无法诠释。难怪老子在深度体悟“道”的玄妙之后,由衷地感叹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说到“门”,大家头脑里马上会有个“门”的相,生活中,我们什么样的门没见过!正因为如此,修道的人最容易着相去找悟道的“门”,道家把“门”叫做“窍”,用一些隐喻、暗语,犹抱琵琶半遮面,说得人心痒痒,于是努力去找这个“门”,这个“窍”,而这一找,则让我们亿万年也悟不了道。
                      特别补充:通常意义的“宇宙”是从三维的角度说的,而“法界”则包含了更多高维次的空间,所以在以后的文章里我通常都说“法界”。


                      IP属地:广东12楼2024-11-08 20:08
                      回复
                        还往前推亿万年,动物是血亲呢,那植物不也是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1-10 10:56
                        回复
                          梁丘据,吕氏齐国宗室,中国历史上重用“酷吏”的第一名相,被后世历代贤士所称赞,亦被历代贤士称之为“田氏代齐”的始作俑者,宋朝“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梁丘据》道:“国渐移田氏,人谁悟景公。牛山两行泪,据与寡人同。” 梁丘据是齐景公身边的左右丞相之一,深受齐景公的赏识,后受封地于山东梁丘(今山东成武),以封地为姓,为梁丘姓始祖。按文献记载,梁丘据为人热情开朗,虚心好学,温顺和善,且善于揣摩齐景公的心思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25-02-05 06:40
                          回复
                            那个土木堡有个疑问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25-02-08 1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