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我前面两个帖子的人应该知道我遇到了2个问题
一个是调度优先了小核
一个是分配到大核的进程被在几个大核间来回切换
这种调度倒是不至于损寿命,但是性能也发挥不太出来,唯一的实打实的优势就是功耗低。但是对于我这种用它干活的人来讲就真的不太友好。
实验思路:
基于我的三项测试,既然这代io有富裕,那么增加一些并发数也不会反过来降低效率。刚好我的任务三内存占用很低,同时开几十个进程都没问题,那么就用它开刀了。
既然调度的时候优先了小核,那么,如果并发数超过小核数量不就强制使用大核了吗?所以我直接给它20个并发,如此一来,系统面临二选一,或者是16小核+4个大核,或者是8个大核+12个小核。即使是前者大核也没法频繁切换内核,由此省去一部分调度时产生的时间损耗。
而对于高并发高占用率导致的发热问题,我去bios里调了风扇参数。cpu组由标准调到了高效,排风组触发加速的温度每stage下调2-5度,转速上调5%。进风组触发温度不变,转速上调5%,然后100%转速的stage下调到68度,监控温度由cpu package调整为多温度源,附加了芯片组
由于我的任务三的计算量导致总时长过长,因此无法多次测试采样,所以只能记录过程现象和大致问题。
现象:
1. 修改前功耗100瓦,修改后最高功耗147瓦(nb!)
2. 修改后,8大核+12小核,小核会有来回切换的现象(这个实验中考虑到大核任务会先完成,因此没有锁内核)
3.一部分任务完成后,减少的是小核。大核仍旧全满载
4. 以任务三的文件访问量,ssd的负载在修改前后无变化
5.温度最高见到64度,随后随着风扇提速,迅速回到51度(nb!)
6. 最后剩2进程时,cpu开始睿频,温度低于45度后加速到5.7g,持续了大约20秒后温度上升,一个内核恢复5.4g。
比起功耗,我倒觉得这代的发热是一大改善呀
试验结果:
修改前,10进程耗时2小时6分25。
修改后,20进程耗时1小时24分11
调度的两个问题已解决,实际工作时间也终于比139那台短了
一个是调度优先了小核
一个是分配到大核的进程被在几个大核间来回切换
这种调度倒是不至于损寿命,但是性能也发挥不太出来,唯一的实打实的优势就是功耗低。但是对于我这种用它干活的人来讲就真的不太友好。
实验思路:
基于我的三项测试,既然这代io有富裕,那么增加一些并发数也不会反过来降低效率。刚好我的任务三内存占用很低,同时开几十个进程都没问题,那么就用它开刀了。
既然调度的时候优先了小核,那么,如果并发数超过小核数量不就强制使用大核了吗?所以我直接给它20个并发,如此一来,系统面临二选一,或者是16小核+4个大核,或者是8个大核+12个小核。即使是前者大核也没法频繁切换内核,由此省去一部分调度时产生的时间损耗。
而对于高并发高占用率导致的发热问题,我去bios里调了风扇参数。cpu组由标准调到了高效,排风组触发加速的温度每stage下调2-5度,转速上调5%。进风组触发温度不变,转速上调5%,然后100%转速的stage下调到68度,监控温度由cpu package调整为多温度源,附加了芯片组
由于我的任务三的计算量导致总时长过长,因此无法多次测试采样,所以只能记录过程现象和大致问题。
现象:
1. 修改前功耗100瓦,修改后最高功耗147瓦(nb!)
2. 修改后,8大核+12小核,小核会有来回切换的现象(这个实验中考虑到大核任务会先完成,因此没有锁内核)
3.一部分任务完成后,减少的是小核。大核仍旧全满载
4. 以任务三的文件访问量,ssd的负载在修改前后无变化
5.温度最高见到64度,随后随着风扇提速,迅速回到51度(nb!)
6. 最后剩2进程时,cpu开始睿频,温度低于45度后加速到5.7g,持续了大约20秒后温度上升,一个内核恢复5.4g。
比起功耗,我倒觉得这代的发热是一大改善呀
试验结果:
修改前,10进程耗时2小时6分25。
修改后,20进程耗时1小时24分11
调度的两个问题已解决,实际工作时间也终于比139那台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