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绰吧 关注:95贴子:8,349

回复:【资料】东汉太后——窦章德的政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后汉书》:
章德窦皇后讳某,扶风平陵人,大司空融之曾孙也。祖穆,父勋,坐事死,事在《窦融传》。勋尚东海恭王彊女沘阳公主,后其长女也。家既废坏,数呼相工问息耗,见后者皆言当大尊贵,非臣妾容貌。年六岁能书,亲家皆奇之。建初二年,后与女弟俱以选例入见长乐宫,进止有序,风容甚盛。肃宗先闻后有才色,数以讯诸姬傅。及见,雅以为美,马太后亦异焉,因入掖庭,见于北宫章德殿。后性敏给,倾心承接,称誉日闻。明年,遂立为皇后,妹为贵人。七年,追爵谥后父勋为安成思侯。后宠幸殊特,专固后宫。
  初,宋贵人生皇太子庆,梁贵人生和帝。后既无子,并疾忌之,数间于帝,渐致疏嫌。因诬宋贵人挟邪媚道,遂自杀,废庆为清河王,语在《庆传》。
  梁贵人者,褒亲愍侯梁竦之女也。少失母,为伯母舞阴长公主所养。年十六,亦以建初二年与中姊俱选入掖庭为贵人。四年,生和帝。后养为己子。欲专名外家而忌梁氏。八年,乃作飞书以陷竦,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自是宫房惵息,后爱日隆。
  及帝崩,和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临朝,尊母沘阳公主为长公主,益汤沐邑三千户。兄宪,弟笃、景,并显贵,擅威权,后遂密谋不轨,永元四年,发觉被诛。
  九年,太后崩,未及葬,而梁贵人姊嫕上书陈贵人枉殁之状。太尉张酺、司徒刘方、司空张奋上奏,依光武黜吕太后故事,贬太后尊号,不宜合葬先帝。百官亦多上言者。帝手诏曰:"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朕奉事十年,深惟大义,礼,臣子无贬尊上之文。恩不忍离,义不忍亏。案前世上官太后亦无降黜,其勿复议。"于是合葬敬陵。在位十八年。
  帝以贵人酷殁,敛葬礼阙,乃改殡于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姊大贵人俱葬西陵,仪比敬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4-11-09 22:37
回复
    🌸翻译:
    章德窦皇后,扶风平陵人,大司空窦融的曾孙。祖父窦穆,父亲窦勋,因事而死,事载《窦融传》中。窦勋娶东海恭王刘强女氵比阳公主为妻,窦皇后就是氵比阳公主的长女。窦勋既死,家道废坏,多次叫相工面相问善恶消息,见到窦皇后的都说她一定大尊大贵,不是一般的官员的妻妾容貌。窦皇后六岁能读书识字,姻戚人等都很惊奇。章帝建初二年(77),窦皇后与她妹妹都送入长乐宫,进止合乎规矩,风度容貌都很出众。章帝听说窦皇后有文才美色,多次向众姬傅母打听。等到见了面,极以为美,马太后也以为很特异,因而进入妃嫔居住的掖庭,见于北宫章德殿。窦皇后天性敏捷,尽心地承欢应接,上下前后应酬很得体,因而好名声一天天传扬开来。建初三年(78)三月,立为皇后,妹为贵人。建初七年(82),追封爵谥窦皇后父亲窦勋为安成思侯。窦皇后宠幸特殊,独占后宫之爱。
      起先,宋贵人生皇太子刘庆,梁贵人生和帝。窦皇后无子,妒忌宋贵人和梁贵人,屡屡在章帝面前说她们的坏话,使她们逐渐被章帝疏远嫌弃。于是进而诬陷宋贵人搞歪门邪道,宋贵人自杀,废皇太子刘庆为清河王,记在《刘庆传》中。
      梁贵人,褒亲愍侯梁竦之女。少失母,为伯母光武女梁松妻舞阳长公主所抚养。年十六岁,建武二年(26)与中姐都选入掖庭为贵人。建武四年(28)生和帝。窦皇后养为己子,想以窦氏为外家而忌恨梁氏。建武八年(32),窦皇后以匿名书诬陷梁竦,梁竦获罪被诛,梁贵人姐妹忧愤而死。从此宫房因畏惧而屏息,窦皇后的宠爱日隆。
      到章帝去世,和帝即位,尊窦皇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临朝,尊母氵比阳公主为长公主,增益汤沐邑三千户。兄窦宪,弟窦笃、窦景,都地位显贵,专擅威权,后来以致密谋不轨。和帝永元四年(92),发觉被诛。
      永元九年(97),窦太后去世,还没有来得及埋葬,梁贵人姐姐梁..上书陈述贵人枉死的缘由。太尉张酉甫、司徒刘方、司空张奋上奏,依照光武黜降吕太后的先例,贬窦太后尊号,认为不宜和章帝合葬。朝野百官,也有很多这样的奏报。和帝诏令说:“窦氏虽不遵守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我奉事十年,深深地考虑大的原则,在礼方面,臣子没有贬低尊上的记载。有恩德不忍离析,有仁义不忍亏待。前世上官太后的父亲和燕王谋反被诛,太后年少,又是霍光外孙,也没有受到降黜,大家不要再议论了。”于是窦太皇和章帝合葬于敬陵。在位十八年。
      和帝以梁贵人残酷地死去,殡殓埋葬之礼都简单欠缺,于是改殡于承光宫,上尊谥为恭怀皇后,追补丧制,百官缟素,与姊大贵人都葬西陵,仪式与敬园葬窦太后相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4-11-09 22:37
    回复
      🍀辛得勇看法:
      竇太后施展這一手法的奧妙,關鍵在於這是一場雖然根本沒有任何理由打、但卻是必勝無疑的戰爭。蓋在此前的章帝元和二年,北匈奴就已經相當衰弱,以至“黨衆離畔,南部攻其前,丁零寇其後,鮮卑擊其左,西域侵其右,不復自立”,至南匈奴擬議出擊北匈奴之前,更是其國“大亂,加以飢蝗,降者前後而至”(《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衰弱得根本不堪一擊。既然必勝無疑,也就可以成功地爲竇太后自己、同時也給大哥解套,既消解了彼此的尷尬,又可以藉用這次戰功爲由頭,使竇憲昇官晉位,進一步掌控朝政。結果,是竇憲官昇大將軍,竇太后且把這一職銜的地位擢至三公之上(《後漢書》卷二三《竇憲傳》。晉司馬彪《續漢書·百官志》一),增大了竇憲的權力,也提高了他的地位,亦即強化了竇家的權位。一舉兩得,政術的運作,相當老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4-11-22 14:19
      回复
        我转载啦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5楼2024-12-02 00: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