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传说吧 关注:85,875贴子:377,911

【都市传说】对冰山图里几个词条的解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在吧内浏览之后发现有一些内容还没有得到解释,正好我个人对其中几个词条有所了解,开帖解释一下。主要与历史,考古,文化有关。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9-15 21:49回复

    新埃及学
    一位id为JinLinE大辉的自媒体人,在微信公众号,知乎等平台发布的自己创造出的历史研究成果。
    主要内容为将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帝王与埃及地区,两河流域的帝王相联系,通过一些十分迫真的论证,如“屈原所写‘吾将上下而求索’意味着他是沿着尼罗河在上下埃及求索”,“古埃及法老雕像和中国演员长得特别像”来证明华夏文明即埃及、苏美尔文明,并得出了一个十分幽默的王表。
    由于其逻辑过于神秘,难以详细论述,其幽默程度大概如下图所示。



    IP属地:河北2楼2024-09-15 22:00
    收起回复
      追更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9-15 22:33
      回复
        cy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9-15 22:37
        收起回复
          Cy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9-15 22:37
          收起回复


            这两个内容相似,所以放在一起说。
            骷髅幻戏图是一幅由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团扇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画中大概内容是一个骷髅货郎用小骷髅傀儡逗小孩玩。虽然画面看起来有些诡异,但考虑到其文化背景,似乎就不难理解了,有四幅被认为是李嵩创作的《货郎图》{数量存疑},其中三幅都出现了骷髅,无论那些货郎图当中有几张真货,根据记载考证至少可以确认的是,作者李嵩本人十分喜欢在作品中加入骷髅元素,后世研究者一般认为这与全真教教义有关,以庄子叹骷髅的故事来表达关于“四迷”的思想,即人死后皆为白骨,应抛弃四迷,取得开悟。

            眼药酸
            “酸”是宋“官本杂剧”的脚色名称,所谓脚色,类似于后世戏剧中的“行当”,也有人认为“酸”是指不通世故的酸腐秀才。由“酸”主演的杂剧,往往被命名为某某酸,顾名思义,眼药酸就是一回由“酸”主演的杂剧,在宋代,该杂剧十分著名,以至于出现了用于专门宣传的册页,也就是今天的广告宣传画,杂剧本身早已失传,被视为都市传说的也是该册页而非杂剧本身。
            图中左侧为扮演卖药人的演员,右侧为扮演买药人的演员,可能是由于卖药人身上挂着许多眼睛而给人诡异之感,遂被传播开来(说实话确实很诡异)


            IP属地:河北6楼2024-09-15 22:40
            收起回复
              cycy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9-15 23:14
              收起回复
                插眼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9-15 23:29
                收起回复

                  行西王母筹
                  又称行西王母诏筹,是汉哀帝时期一次大规模的活动。
                  孝哀皇帝中建平四年(戊午,公元前三年) 春,正月,大旱。 关东民无故惊走,持稿或槀一枚,转相付与,曰行西王母筹,道中相过逢,多至千数,或被发徒跣,或夜折关,或逾墙入,或乘车骑奔驰,以置驿传行,经历郡国二十六至京师,不可禁止。(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二十六)
                  四年春,大旱。关东民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西入关至京师。民又会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屋,击鼓号呼相惊恐。(汉书·哀帝纪)
                  四年春正月。关东民相惊走。或持筹。相与号曰西王母筹。道中相逢。多至数千人。或披发徒跣。斩斫门关。逾墙入屋。或乘骑奔驰。或致驿传。行经历郡三十六所至京师。又聚会祀西王母。设祭于街巷阡陌。博奕歌舞。又传言西王母告百姓。佩此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户枢中有白发。(汉纪卷二十九·孝哀皇帝纪)
                  (解释内容发不出来,大家自己猜想吧)


                  IP属地:河北10楼2024-09-16 00:11
                  收起回复

                    该项应该是指成都天府广场施工时挖出的石雕,石雕高两米,长三米,有人认为它是犀牛,根据《蜀王本纪》记载:“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压)水精,因曰犀牛里。”所以有一种说法是,该石雕即为李冰镇水的石犀。

                    石犀如图所示,现陈列于成都博物馆当中,体型很大,实际看上去确实很壮观,铁牛,石犀是中国古代十分受欢迎的镇水神兽,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
                    巧的是,该石雕于2013年年初被挖出,接着2013年7月四川一地便发生大范围的持续性强降雨,许多人认为这是镇水神兽被挖走的缘故,因此产生了种种说法。
                    然而实际上,该石雕并不能确认为李冰镇水石犀,即使确认,用迷信的角度去考虑,那石犀也是镇河水“厌水精”之物,而非镇雨水之物,从没听说有什么能防止天上下雨的神兽(凤仙郡郡侯吧大概)很显然只是单纯的巧合而已。


                    IP属地:河北11楼2024-09-16 00:22
                    收起回复
                      cy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9-16 00:25
                      收起回复
                        cy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9-16 00:33
                        收起回复

                          蝗虫庙应该是指民间蝗虫信仰中为蝗虫建庙的习俗。
                          “蝗虫庙”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八蜡庙”,《礼记·郊特牲》记载:“八蜡以记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郑玄注:“其方谷不熟,则不通于蜡焉,使民谨于用财。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
                          也就是说,八蜡庙祭祀的有:神农,后稷,田地之神,庐舍之神,猫(吃鼠),虎(吃猪),水利设施,以及城隍,昆虫,明代修建了许多八蜡庙,而且这些庙宇一般都和城隍庙相邻,可见其职能性质较为相似。
                          而后由于蝗虫对农业生产的破坏较大,八蜡庙又与驱除蝗灾的刘猛将军庙相结合,逐渐演变成“蝗虫庙”,《光绪鹿邑县志》载:“刘猛将军庙,旧在八蜡庙旁,今与八蜡同龛。”《虞城县志》载:“八蜡祠,在县北关外,内并祀刘猛将军,相传将军神司蝗蝻”。
                          蝗神原本是八蜡庙中的虫神,然而却与灭蝗之神同祀,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此时蝗神在民间的形象已经发生改变,人们试图通过祭拜灭蝗之神来控制蝗灾。
                          蝗虫庙与其前身有所不同:蝗虫十分难以消灭,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无论怎么祭祀灭蝗之神,也不能避免灾祸,这导致在人们心中,蝗虫的形象日渐妖异化,被视为“神虫”,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人们希望通过祭祀蝗神来避免其发怒,造成蝗灾破坏,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蝗虫庙”诞生了,实际上蝗虫庙分布并不广泛,到清末,由于战争破坏等影响,庙宇基本都被毁坏了。
                          农民居然会祭拜蝗虫,听起来很诡异,但说到底就是一种民俗信仰而已,有其完善的发展历程,只要理解其中变化原因以及过程,其实还算是合情合理。


                          IP属地:河北15楼2024-09-16 00:37
                          收起回复

                            正如其名,是讨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后简称为心经)是否是伪经的话题,该话题充满了学术色彩,我个人是感觉不出有什么成为都市传说的潜力……
                            该话题最早由美国一位名为那体慧的教授提出,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心经:一部中国的伪经?》的文章,大概意思是,心经是由中国人伪造的,由玄奘法师翻译成梵文。
                            主要论据有:心经梵文版中部分用语并不符合梵文语法,有与汉文版强行对应的情况,不像是梵文母语者的作品。
                            但问题在于,心经是对众经文当中精髓要义的选辑,是撮略《大般若经》文义的“别生经”,开元释教录中记载心经为“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可见最早的译本远在玄奘出生之前就已出现,无论如何也不是“玄奘回译”——鸠摩罗什是十六国时期的人,是苻坚吕光姚兴抢着要的佛学大师,他翻译了许多经文,其中或许就包括心经。
                            且隋开皇十四年(594年)编写的《众经目录》第一卷已有《般若多心经》,《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在西行途中也曾诵《心经》,这些与玄奘同期甚至更早的记载,总不至于为他的造假行为遮掩。
                            综上所述,其实这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只要稍微搜索一下就能明白,要说有什么诡异之处,恐怕是心经作为最广为人知的经文被说成是伪经是一件很出人意料的事情吧。


                            IP属地:河北16楼2024-09-16 00:53
                            回复
                              更了踢我,不过这很多也不能算是都市传说吧,我还以为都很恐怖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9-16 01: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