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论】一个非专业玩家对套胶海绵的认知
-
(老炮儿出品,必属精品,不喜勿喷,杠精绕行)
-
随着奥运会,中国包揽五金,乒乓球在民间的热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年轻人放下手机,走入球馆,好极了!
请相信老炮儿:“体育是甜的,而乒乓球是甜中甜”
现在的乒乓球市场,基本都是卖的套胶,即海绵胶皮是贴好了的,比我们那个年代强多了。不过眼花缭乱的器材市场,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该怎么选择呢?不太挑拣的话,随便一块729普及套可以伴随一个业余玩家打个一两年都没问题。但依旧不少人看不懂所谓海绵的厚度和硬度到底是怎么回事,老炮儿作为一个非专业玩家,根据自身经验,和大家分享一点个人感受,希望能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这挨千刀的海绵硬度流派,居然还分为两个:“上海流”vs“天津流”,试问你背后大佬还彬个?答案是“红双喜”vs“729友谊”,两个爹没一个好惹的,一个是做底板大亨,一个是靠套胶称王。这就导致了市面上产品中标注的海绵硬度,无法统一,让无数吃瓜群众云里雾里。而专业球友们则互相指责对方P不懂一个,由此诞生了:
海军马鹿vs津军马鹿
海派硬度分三档,35及以下软--36到38中--39及以上硬,但一般没人打41因为实在太硬了只有专业队能玩得转。
津派硬度也分三档,但数字一下子大得多了,45及以下软--46到48中--49以上硬,同理,一般人也不会打到51。这一筐数字听上去蛮吓人的,尤其是能吓死一堆打狂飙3的。
==
那么该怎么选择呢,注意1,搭配反胶、正胶、长胶的情况下,硬度选择是不同的。注意2,你的打法倾向也决定了硬度选择是不同的。请大家不要绝望,这是乒乓球的魅力,个性化很鲜明。尤其是水平提高后,开始追求手感精细,选择上更需慎重。
-
1.反胶粘套
代表作:狂飙3
(本段文字使用海派标准)初学者打38是可以的,因为稳定性高一点,能较舒服地体验拉球感觉,多用于训练。再软就不合适了,虽然市面有37,但真不建议浪费这个钱。因为套胶软了后,球的滞板时间长,出球的杀伤和速度没了。NEO版的因为加了内能,所谓37其实弹性增强了,也有人用。常见比赛中多使用39,我也推荐大家用39。高手用40的也有。但海绵硬了之后,吃球不容易,需要瞬间发力更好,出球鞭打力增强,才能打出质量。如果你发力不好,那么就纯粹靠表皮薄摩擦蹭过去的,根本没打出狂飙的狂野。
-
2.反胶涩套
代表作:焦点3
(本段文字使用津派标准)焦点3是国人较常用的涩套,性价比奇高,是729的骄傲,它把昂贵的外国套胶价格打下来了。涩套注意啊,胶皮表面没粘性,所以海绵不能硬,不然无法吃稳球。薄摩擦则必下网,要连打带磨才行,不建议初学者使用,除非你是纯快攻路线。注意啊,涩套打纯快攻也很吓人的,老炮儿隔壁小区一个老太太就是这个配置,已成当地一霸,人人谈及色变,老炮儿也干不过。至于硬度,建议用42,高手用44。横板反手主弹拨,用44;正手如果用涩套主弧圈结合快攻,用42。没有人用40,太软出球拖沓。
-
3.正胶
(本段文字标准以套胶背面海绵上的印刷为准)反胶基本厚度没什么好讨论的,都是2.1和2.2。但是正胶有从1.7-2.2各个级别都有,更让人抓狂。
偏弧圈型,代表作:802-40
打40+的塑料球一般多用40,控制速度都有了。不建议用38,弧圈更稳了,但不太走球速度慢,纯粹找拍。颗粒胶吃球再好也比不过反胶,所以塑料球时代,802-40的处境尴尬,不如干脆换成涩套。
偏快攻型,代表作:802,大维388B1
快攻型正胶剑走偏锋,必须速度优先,海绵千万不能选软的。38正好,有速度,推挡借力有优势,变线突然性强。必要时能拉小弧圈过度,能突击下旋,基本技术都能应对。38以下概不考虑,尤其是35不要去买!如果你买了35,会发现借力效果极差,尤其是推挡完全失去杀伤。也有人为了尽快打透海绵发动底板力量,将海绵厚度减少,后果是底板控球对手感要求更高,控球难度大幅度增加,球在乱飞,回头在那里骂“正胶真八嘎”。还有人走极端而选用41,速度确实是有了,尤其是半高球的拍拍乐,确实很欢乐。但恶果是出球弧线变平直,低球回击老撞网,一旦错过高点期,几乎无法发动正胶突击,“一突一下网,一搓一冲天”,打球体验感很不好,回头和对手一起在那里骂“正胶真八嘎”。
-
4.半长胶/长胶
(无所谓什么标准,反正都是最软的)能打半长胶或者长胶基本都是控制流了,传统配置是横板正反反长,靠反手的干扰给正手的杀球创造机会。直板正反反长常见于大爷,倒板挺溜的,底板多半早已盘的包浆。控制流不会在追求速度,一般长胶海绵都是最软级别的,硬度不需要讨论,这里反而是海绵厚度的影响更大。
有人用单胶皮,其反旋转和怪异性达到了极致,但是控制也不容易,需要多年手感积累。新手如果用1.0厚度,会感觉控制感舒服了很多,怪异性也还在,是一个中庸的好选择。以后如果适应了该怪异,手感培养起来了,可以慢慢减薄海绵。另外一条路就是福原爱流派,她的反手是蝴蝶feint long2半长胶,厚度1.3硬度38,控制稳定兼还能进攻的,出球有速度有下沉,一棍一个小朋友,真的很吓人,可惜死贵,老炮儿搞到一张二手的,打了也依然感觉良好。该套胶的国内廉价平替是799,厚度1.5硬度38,手感已经接近。其次考虑红双喜C7也不错。
-
结语:哪怕是同一个套胶,海绵硬度和厚度的改变,也会完全颠覆你对该套胶的认知。也许这套胶你当前用的不舒服,但是同款套胶你调整下海绵的参数,或许就能完美契合你的手感。对我们业余而言,最昂贵器材未必绝对就是灵丹妙药,能不能借助器材(哪怕是便宜的器材)把自己实力发挥到最淋漓尽致而不留遗憾,才是乒乓球人的最大追求。
找到适合自己手感的套胶,确定自己最适合的海绵硬度和厚度,未必需要花大量钱进行实验。只要平时注意和球友处好关系,维系好人缘,低调行事,不要得意忘形就像张本智瘴那样乱吼乱叫招人嫌,那么球友自然愿意把拍子借给你感受下,你就好有个比较,多个参考。
欢迎大家进行讨论斧正。
-
(老炮儿出品,必属精品,不喜勿喷,杠精绕行)
-
随着奥运会,中国包揽五金,乒乓球在民间的热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年轻人放下手机,走入球馆,好极了!
请相信老炮儿:“体育是甜的,而乒乓球是甜中甜”
现在的乒乓球市场,基本都是卖的套胶,即海绵胶皮是贴好了的,比我们那个年代强多了。不过眼花缭乱的器材市场,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该怎么选择呢?不太挑拣的话,随便一块729普及套可以伴随一个业余玩家打个一两年都没问题。但依旧不少人看不懂所谓海绵的厚度和硬度到底是怎么回事,老炮儿作为一个非专业玩家,根据自身经验,和大家分享一点个人感受,希望能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这挨千刀的海绵硬度流派,居然还分为两个:“上海流”vs“天津流”,试问你背后大佬还彬个?答案是“红双喜”vs“729友谊”,两个爹没一个好惹的,一个是做底板大亨,一个是靠套胶称王。这就导致了市面上产品中标注的海绵硬度,无法统一,让无数吃瓜群众云里雾里。而专业球友们则互相指责对方P不懂一个,由此诞生了:
海军马鹿vs津军马鹿
海派硬度分三档,35及以下软--36到38中--39及以上硬,但一般没人打41因为实在太硬了只有专业队能玩得转。
津派硬度也分三档,但数字一下子大得多了,45及以下软--46到48中--49以上硬,同理,一般人也不会打到51。这一筐数字听上去蛮吓人的,尤其是能吓死一堆打狂飙3的。
==
那么该怎么选择呢,注意1,搭配反胶、正胶、长胶的情况下,硬度选择是不同的。注意2,你的打法倾向也决定了硬度选择是不同的。请大家不要绝望,这是乒乓球的魅力,个性化很鲜明。尤其是水平提高后,开始追求手感精细,选择上更需慎重。
-
1.反胶粘套
代表作:狂飙3
(本段文字使用海派标准)初学者打38是可以的,因为稳定性高一点,能较舒服地体验拉球感觉,多用于训练。再软就不合适了,虽然市面有37,但真不建议浪费这个钱。因为套胶软了后,球的滞板时间长,出球的杀伤和速度没了。NEO版的因为加了内能,所谓37其实弹性增强了,也有人用。常见比赛中多使用39,我也推荐大家用39。高手用40的也有。但海绵硬了之后,吃球不容易,需要瞬间发力更好,出球鞭打力增强,才能打出质量。如果你发力不好,那么就纯粹靠表皮薄摩擦蹭过去的,根本没打出狂飙的狂野。
-
2.反胶涩套
代表作:焦点3
(本段文字使用津派标准)焦点3是国人较常用的涩套,性价比奇高,是729的骄傲,它把昂贵的外国套胶价格打下来了。涩套注意啊,胶皮表面没粘性,所以海绵不能硬,不然无法吃稳球。薄摩擦则必下网,要连打带磨才行,不建议初学者使用,除非你是纯快攻路线。注意啊,涩套打纯快攻也很吓人的,老炮儿隔壁小区一个老太太就是这个配置,已成当地一霸,人人谈及色变,老炮儿也干不过。至于硬度,建议用42,高手用44。横板反手主弹拨,用44;正手如果用涩套主弧圈结合快攻,用42。没有人用40,太软出球拖沓。
-
3.正胶
(本段文字标准以套胶背面海绵上的印刷为准)反胶基本厚度没什么好讨论的,都是2.1和2.2。但是正胶有从1.7-2.2各个级别都有,更让人抓狂。
偏弧圈型,代表作:802-40
打40+的塑料球一般多用40,控制速度都有了。不建议用38,弧圈更稳了,但不太走球速度慢,纯粹找拍。颗粒胶吃球再好也比不过反胶,所以塑料球时代,802-40的处境尴尬,不如干脆换成涩套。
偏快攻型,代表作:802,大维388B1
快攻型正胶剑走偏锋,必须速度优先,海绵千万不能选软的。38正好,有速度,推挡借力有优势,变线突然性强。必要时能拉小弧圈过度,能突击下旋,基本技术都能应对。38以下概不考虑,尤其是35不要去买!如果你买了35,会发现借力效果极差,尤其是推挡完全失去杀伤。也有人为了尽快打透海绵发动底板力量,将海绵厚度减少,后果是底板控球对手感要求更高,控球难度大幅度增加,球在乱飞,回头在那里骂“正胶真八嘎”。还有人走极端而选用41,速度确实是有了,尤其是半高球的拍拍乐,确实很欢乐。但恶果是出球弧线变平直,低球回击老撞网,一旦错过高点期,几乎无法发动正胶突击,“一突一下网,一搓一冲天”,打球体验感很不好,回头和对手一起在那里骂“正胶真八嘎”。
-
4.半长胶/长胶
(无所谓什么标准,反正都是最软的)能打半长胶或者长胶基本都是控制流了,传统配置是横板正反反长,靠反手的干扰给正手的杀球创造机会。直板正反反长常见于大爷,倒板挺溜的,底板多半早已盘的包浆。控制流不会在追求速度,一般长胶海绵都是最软级别的,硬度不需要讨论,这里反而是海绵厚度的影响更大。
有人用单胶皮,其反旋转和怪异性达到了极致,但是控制也不容易,需要多年手感积累。新手如果用1.0厚度,会感觉控制感舒服了很多,怪异性也还在,是一个中庸的好选择。以后如果适应了该怪异,手感培养起来了,可以慢慢减薄海绵。另外一条路就是福原爱流派,她的反手是蝴蝶feint long2半长胶,厚度1.3硬度38,控制稳定兼还能进攻的,出球有速度有下沉,一棍一个小朋友,真的很吓人,可惜死贵,老炮儿搞到一张二手的,打了也依然感觉良好。该套胶的国内廉价平替是799,厚度1.5硬度38,手感已经接近。其次考虑红双喜C7也不错。
-
结语:哪怕是同一个套胶,海绵硬度和厚度的改变,也会完全颠覆你对该套胶的认知。也许这套胶你当前用的不舒服,但是同款套胶你调整下海绵的参数,或许就能完美契合你的手感。对我们业余而言,最昂贵器材未必绝对就是灵丹妙药,能不能借助器材(哪怕是便宜的器材)把自己实力发挥到最淋漓尽致而不留遗憾,才是乒乓球人的最大追求。
找到适合自己手感的套胶,确定自己最适合的海绵硬度和厚度,未必需要花大量钱进行实验。只要平时注意和球友处好关系,维系好人缘,低调行事,不要得意忘形就像张本智瘴那样乱吼乱叫招人嫌,那么球友自然愿意把拍子借给你感受下,你就好有个比较,多个参考。
欢迎大家进行讨论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