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吧 关注:323,021贴子:3,792,435
  • 28回复贴,共1

深度分析无根生的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真的,论折磨读者,米二真的比《进巨》的谏山创还过分,节奏都到这儿了,还非得弄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话来吊胃口,属实是癞蛤蟆上脚面子——不咬人膈应人。
既然你不打算让张之维和无根生打了,那你总该画点儿带瓜的文戏来镇镇场子嘛!好家伙,画内画外的观众,盯着你半天就憋出这么句话来,你是漫画里也交不了差,漫画外也交不了差。但毕竟这部漫画逼格都到这儿了,膈应人也不能白膈应。这话多少还是得带这个含金量,我们就从这字面意思理解一下。
首先,“一个全性”就很迷惑人,你明明是两个人闯山,这里你却说“一个全性”,这里的全性肯定不是代指所有人,毕竟两人的目的、想法、心性都不一样,一个全性应该是指二人中的一个。说实话,当着天下群雄的面儿,你说这个全性是李慕玄,我相信论谁都不会买账,毕竟李慕玄算个什么角色,你无根生带着自己的手下去三一门找爹,然后把爹给气死了,这恐怕是交不了货啊!天下群雄都认定闯三一是你全性掌门的想法,那你要交代肯定只能交代自己的事儿。何况现在读者和无根生都对李慕玄不抱希望了,现在说这事的本质是因为他,那无根生属实有点自降身份了,逼格也咔咔往下掉。所以从客观上分析,我认为他说的这个全性大概率应该是说无根生他自己。
那么第二句的迷惑性就有点大了,乍一看应该是说李慕玄和左若童之间未尽的师徒关系。但米二真心想要逗你观众,话里话外怎么可能只有一层,然后这句话最有趣的是这个“儿子”,如果这个时候说的是“孩子”这种泛称,那你说是师徒关系,基本也就说的过去了,“从未见面”可能也就是意境上的从未认可的师徒关系。
但“儿子”这么一说,因果关系就有点暧昧了,就跟现场人的第一反应一样,谁的儿子?说明米二和无根生都知道“儿子”和“孩子”是有区别的,无根生想表达的,可能是他跟左若童或者李慕玄产生了超越世俗关系的某种关联。那么就像之前说的,无根生和左若童都是“求道”之人,这种关联应该是“道”上的某种联系,别忘了神明灵是有元婴的,这个元婴在成长的路上,必定是要见识各种求道之人的“道”。
再结合无根生和刘婆子的交代,无根生深知自己不太可能用三言两语就在天下群雄面前把事情交代清楚,然后把事了了。说明这句话并不是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而是要引出后面的剧情,与他无根生,与他神明灵有关的剧情。就像那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说明我在左若童那里传承了某种与“道”相关的东西,今天这个坎我跨过去则已,我跨不过去也就这样了!话也不会多说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05 09:48回复
    byd一提谏山创给我害怕了,巨人也是真心实意好几年追过来的,结尾那几话给我膈应得够呛,一人要是也烂尾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05 10:10
    收起回复
      说出了我的心声


      IP属地:丹麦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05 10:23
      收起回复
        人家本来是去解决问题,真就大打出手像话吗?整个篇章结束了再评价吧。每个星期都被打脸很舒服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05 11:36
        回复
          怎么看说的都是左若童见逆生三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05 11:43
          回复
            这里的一个全性 不是指单个人 而是单指 全性这个组织 因为无根生是掌门 代表着全性 闯三一 代表全性这个组织闯 这里说的是 不是一个全性 组织去闯 然后就是单指一个儿子找父亲 也没有说有没有陪同 只是阐述这个儿子找父亲 不是全性这个组织去闯
            至于之后是怎样 感觉没啥好猜 毕竟这种谜底随作者怎样编都行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4-05 12:04
            回复
              下一话三一门来了 全性也来了 可老热闹了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4-06 01:29
              回复
                进巨每话的内容都高的惊人,月更漫画和周更还是没法比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4-06 12:58
                回复
                  你不看网文的吗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4-07 13:20
                  回复
                    道理说简单也简单,想到一段历史。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注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决定权已经给了对方,欺骗是为了先取得主动权,赢得一个时机,认死罚不是真要死,只是给个时间让对方权衡一下利弊。


                    IP属地:江苏11楼2024-04-07 13: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