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山异闻录吧 关注:6,442贴子:109,367
  • 10回复贴,共1

大白这部分的剧本创作很有雍正王朝的影子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2-14 05:53回复
    这里对建成和元吉的刻画也很出色。二人并不像很多影视剧演的一样,只会下三滥的阴谋诡计。这里完全是针对秦王的阳谋。如秦王奉诏前往,即派刺客伏杀;如不奉诏前往,李渊一旦驾崩,二人便可矫诏即位甚至直接名正言顺的赐死秦王;无论秦王怎么选,都有很大的危险。
    只不过这里对秦王的塑造有点过于白莲花了,他可是一时兴起就亲自带着玄甲骑兵冲阵的狠人,骨子里就是个将才,怎么可能因为顾念兄弟之情就宁愿任人宰割呢?事实上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早有准备,他很清楚,和对方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主要是针对元吉),不可能宅心仁厚到甚至有点迂腐的程度。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2-14 06:09
    收起回复
      过奖,很荣幸。刘和平老师是我永远尊崇的编剧,只能学习,无法企及。


      IP属地:山东3楼2024-02-14 08:40
      收起回复
        看到这儿的时候同感,那会儿正好在复习雍正王朝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2-14 10:07
        回复
          这段剧情和雍正王朝简直太像了。晚年的李渊这里的心境几乎是复刻了雍正王朝里的康熙。
          同样的让人捉摸不定,同样的不忍心对功臣勋贵集团下手,同样的不愿意看到兄弟相残,同样选择了真正有能力也愿意去剪除利益集团增强国力的继承人,同样是不被人理解的孤家寡人,同样的对继承人的保护,甚至同样的父爱。实际上八阿哥在剧中被康熙彻底淘汰的根本原因也正是由于为了名声对利益集团做出了太多妥协,他的眼里只有个人的权势和名声,绝不会像老四一样,宁愿背负骂名也能砥砺前行。我几乎可以肯定,大白在创作这部分剧情时,一定是重点参考了雍正王朝里康熙和雍正的塑造方式。
          唯一不同的是,在大多数印象里,李渊作为开国之君,光芒却始终被太宗李世民所掩盖,反而是在一部小众游戏中得到了精彩绝伦的塑造。感谢大白为玩家创作出了一个如此优秀深刻的角色。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2-14 13:55
          回复
            关于李世民主观上自称自己不愿意和李建成争,我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们把香山老祖批评管毅的话代入,按照其自述,他当时的想法是顾全兄弟之情,满足秦王府旧将之欲,成全大哥基业。不过当李建成和他争起来之后,这些东西已经不可能兼顾了,李世民一度同样陷入管毅那样的小大忠义的矛盾之中。
            但是李世民和管毅又不一样,管毅是真的想要成全兄弟之情,对于李世民来说兄弟之情可能分量就弱一些,也难怪李渊评价他“决断超出世间所有人”,可以看出当李世民决定去做,他也不会顾及名声(他爹会顾及),不会在意世俗和一般道德对圣人的规范,杀大哥如此,杀管毅也是如此。
            我觉得李世民主观上一直强调自己不想争,其原因可能还真的被李建成说出来了,那就是杨广之事。本作中杨广干掉自己的老哥老爹取得皇位,结果是隋朝被推翻灭亡。虽然我们玩家可以看出,隋朝的灭亡在老杨坚时代就埋下了伏笔,但是对于剧本内的人物,杨广的篡逆之举肯定是其见到的直接因素。
            李大死之前痛骂机会被历史视为杨广之人云云,前文提到,李世民是不太会在乎这种名声的。正如同历史上汉在极力避免亡秦之迹,宋在走出五代一样,瓦岗剧本中的唐开国后,必须要极力避免走向隋亡的道路。李渊在恐惧,因此他不想撤换太子。同样作为老二的李世民,他本身又有很高的理想和道德,肯定会以此为绳约束自己,其目的是不想走向杨广之路
            因此当管向他指出唐真正面临的矛盾是关陇集团后,李世民意识到自己以往被自己的亲情、道德和对隋朝灭亡的片面认识所拘束。因此他雷霆手段解决掉李大李三,和之前的犹豫并无不同,区别只是管毅向他点出了唐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2-14 15:38
            收起回复
              不过正史里真正干掉关陇集团的是武则天吧()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2-18 23: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