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遗珠_明月吧 关注:81贴子:7,656
一楼喂熊


1楼2010-08-30 11:06回复
    麦洛洛个人资料     
    昵 称: kirio     
    真实姓名: 杨奥     
    性别: 男       
    生 日: 1992年9月14日 处女座 申猴     
    现居住地: 北京市 朝阳区     
    血 型 : AB 型     
    身 高 : 174CM     
    重 : 40KG左右  


    2楼2010-08-30 11:13
    回复
      回家(2009-06-18 13:47:10)
      标签:杂谈 分类:午夜飞行
      夏季的白天很长。
      坐在靠近过道的椅子上,所以无法从逼仄的窗户看见外面广袤的天和白云。
      当人习惯了一些事,新鲜感便越来越遥远,这件事就以绝对的姿势固定下来。这是人的本质,也是劣根性。
      偶尔间翻看以前回家写的文字。那里透露着青春的爱与叛逆。
      回家唯一的喜欢就是可以安静的翻阅一本又一本的书。听自己喜欢的曲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摘掉了银镯,因为有更为重要的饰品。我始终都在期待一个戒指。
      原来我的心里也是有爱存在的。
      


      3楼2010-08-30 11:16
      回复
        花(2009-06-19 04:41:44)
        标签:杂谈 分类:十七岁灵魂
        拥有彼时的鲜花,在未来盛放。不断自知,不断被外界警醒。花朵开的再绚烂终究不过是要凋落,所以,一开始的美艳是必要的。有些人盲目盛放自己,最终遭到唾弃。把眼泪推卸给别人,怪别人不懂欣赏自己的美。其实却是自己不能好好把握,兀自骄傲,忘却周遭已然变化的目光。美艳注定只能是一瞬,拥有永久保存性的美,必然是质朴。
        华美舞台上的美丽舞者,在聚光灯下跳跃,有生命力在释放。有些花朵注定是在舞台上供人们欣赏的,它的美需独一无二,感染大众。如同簇拥玫瑰下的一片茉莉花瓣,在黑暗中泛着洁白的光,有种说不出的超脱释然。
           
        也许人人都渴望一个璀璨的人生,都希望能在聚光灯下展现自我。可是这样的展现需要强大的精神信仰。这种信仰来自对它的无限喜爱,无私奉献。抓住它,然后吸收生命的能量。去传播,去刻画,去感动,去珍视。
            
        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当红的男演员为了充实自己对于戏剧的热爱,放弃现在的成就,去国外进修。这种动力来自信仰,来自花朵的原始情感。花因为永恒而绚烂。永恒因为爱而存在。他不会被观众所遗忘,观众等待他的,将是回归盛放后的美艳与惊鸿一瞥。
        这是一种影响,一种感染。聚光灯下的夺目毕竟只是一瞬,时光短促以至于来不及谢幕。与内心讲话,注意外界的警醒,拥有质朴之心,时间就也不算什么。时间过去,落英依旧可以重新复活,站在最初的起跑线,等待依旧绚烂的破茧。
        这是佛说的,人的回忆就在一个又一个的轮回中连接,断去,又连接,又断去。无尽的反复与流转带给我们的是一次次的填充。关键是一颗足够释然前世之心。
           
        很早时候听过的一句话了。因为喜欢,所以抄在本子上。
        花朵在死亡中复活,我用泪水浇灌心内的花,我看着这朵花从生长到盛放,是一种如何强大的能量在指引。我希望是一束光,一束洁白的光。
        


        4楼2010-08-30 11:17
        回复
          弟弟(2009-07-01 13:48:09)转载标签:杂谈 分类:午夜飞行
          第一次从稀薄的晨光中醒来,是弟弟在身边。
          印花窗帘把光吸收,于是花纹也有了生命。外面阴雨持续不断的下,冲刷了灰尘,洗去了温度,雨水自汇成河,一团一团的雾氤氲不散。它们沿着世界边缘不断往前,无疾无终,循序渐进。
          小孩的思想总是美好,很快便忘却先前的不快乐,而且他们会带来影响。带弟弟下楼买早餐吃,两人同搭一把伞,穿凉鞋肆无忌惮的踩踏雨水,有快乐的笑声。
          弟弟在家的时候,无法安静看书。唯有夜晚,等他入睡后才打开刺眼的台灯,静静的看几本旧书,时常保持阅读的书,也就那么两三本,他们在我的旅途中陪伴了很多年。寂静中,只有弟弟微弱的鼻息,他们被光吸收,映照寂寞的反射面。
          雨是从夜晚就开始下的,开始的时候伴着雷鸣。
          当我邂逅它的时候,它已不知存在多久。
          当我告别它的时候,它将不知继续存在多久。
          山,树,水。这代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永远以同一种姿态在世界存在中永生。固定的模式,带来安稳。从来就不喜欢迁徙,只喜欢行走,行走过后再往前。
          寂静的夜,像是存在水底的静的世界。
          我在静中睡去。
          第一次在安稳中睡去,是弟弟在身边。
          


          5楼2010-08-30 11:18
          回复
            危险爱情(2009-07-08 14:12:39)转载标签:杂谈 分类:十七岁灵魂
            无时无刻依偎的爱情,最终受不了时间的消磨。它像一块巧克力,密度醇厚却不易受热,外表看似完好,内里却在悄然融化,缺陷极多。完好的爱情需要像一池深在幽谷的平静湖水,时而波澜,总体却温顺乖巧,既可以容纳一切秘密与自语,又能保持适度的水温,不受外界所影响。
            恋爱始终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它需要彼此的共同守护。它又同时伴随控制感。世间一切终究不能以平等的姿态互相补充,这是定律,在任何方面都适用。恋爱是一个人通过内心的张力,控制自己,继而控制他人,而后通过它外表的张弛,达到另一个人的内里。
            性的爱情最安全也最短暂。它始于对爱人身体上的留恋,片面却也行乐。以自然的状态结束,无论是对这个身体的厌恶抑或是重新对其他身体的爱恋,这些都不重要,它在开始的时候已画上句号。只是时间问题。昆德拉说,人的色情生活开始于没有快感的兴奋,结束于没有兴奋的快感。他又谈起回忆与爱情之间的关系。他说,人们回忆起的过去没有时间。不可能像重读一本书或重看一部电影一样去重温爱情。
            世界上的一些爱情,在开始的时候,便已经宣布结束。如同性爱,网络爱,忘年爱。
            以结婚为前提的爱情,在开始的路上便携带着某种目的性。彼此看得风景不一,在受困的思维里产生极端压抑的潮涌。它最终会喷发,力度强盛,痛苦却不多。长久的爱情,必定是两个人的赤膊相见,坦诚,专心,适应各种外界压燥。这是极度难得的奢侈爱情。没有砝码。分手之后怀念,属于天真的心态。
            激烈的大海般爱情,虽看似可容纳一切。其深底却窝藏巨大漩涡。
            它具有华丽而奇艳的危险感。  
            


            7楼2010-08-30 11:23
            回复
              1996年,故乡小溪留影。没有思考,人生旅程才刚开始起航
              http://static4.photo.sina.com.cn/bmiddle/6095878fx6e8756f5dc33&690


              8楼2010-08-30 11:38
              回复
                泰坦尼克号(2009-07-19 20:01:15)转载标签:杂谈 分类:欢快倏忽
                有一个朋友非常强烈的谴责《泰坦尼克号》。他说,这部电影因为备受太多眼光而开始变得世俗。在我看来,经典之作不论背负多大的世俗眼光,它依旧是经典之作。但也因其是经典之作,将注定遭受路人纷纷侧目。然而,几个人的眼光或者妄自定论,都无法改变事物的本质。勿论好坏,抑或优点缺点都是一样。正如另外一个朋友所说,美丽的东西只能是美丽,眼睛,鼻子,嘴唇,哪里都是美丽。这是一种气质,与世间看待毫无关联。
                忘了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的具体时间,只是依稀记得看过后的反应。那时对电影似乎还处于懵懂状态,对一切稍有深度的电影都排斥万分。中间冗长的爱情罗曼史,在我看来是索然寡味的,甚至是有够可笑。但那也仅仅只是那个年龄段会发生的事了。
                人会在某种思考过后重新体会世间一切味道。经历生离死别,难舍难分。都会使一个人的心境变得平和。这亦是老年罗丝所追求的世界观,房内种满花花草草,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完成一件瓷器,看着鱼缸里的金鱼摆动华丽的鱼尾。这样一些,仅仅为一个脆弱而短暂的承诺,仅仅为记住多少年前,在面对爱人死亡之前的一句,我答应你,我会好好活下去。这仿佛是百转千回后的笃定。不假思索的追求自己给予记忆里爱人的一丝淡薄的时光交错。这是铭心刻骨的怀念。
                大概过了五年,我重新体会这个电影所给予人们的深刻。五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态度,爱情,对于价值的反省。是在一个阒寂的夜,在朋友的博客听到电影原声。随后即拿好一切看电影必要的东西,水,烟,纸巾。经过了十年,这部电影在网络上的点击率依旧极高,但这并非世俗,而是人们真的把它当做适时必要观看的艺术品。这部电影的横空出世,确实带着惊人的恐怖与感动,且余韵未止。
                迅疾的爱,可以在静默中保持恰如其分的生存激情。就像一池平静的湖水,你永远也不得而知水底的如万花筒般的奇妙世界。罗丝与杰克的爱情,在影片的开头便埋下深深伏笔,夕阳让他们相遇直至相爱。罗丝内心狂野的呐喊,只能是被杰克听见。杰克因为船头那一张印在夕阳里的美丽的脸,而决定拉扯一把徘徊于悬崖边的罗丝,并投掷了自己的生命。这种爱情,不能不说一开始是建立在双方的彼此欣赏之中,而且带着感恩与怯弱。
                因为情愫,所以必定互相取暖。他们的爱情在大西洋浩淼的潜移默化中,始终保持着一份属于内心最深处的纯净。这是年少时期的爱情,美好的,茫然的,浪漫的,像两个人坐在黄昏里的樱花树下,粉嫩花朵一簇一簇飘零。落在幸福窅窊的灿烂酒窝里。
                而罗丝与未婚夫之间的爱情。便是典型的成人爱情观,金钱,荣华。充满了无限的欲望与征服的决心,但这一切不过是虚幻。影片里也有描述。最后,未婚夫生意败落,吞枪自杀。而浪漫的爱情却永永远远雕刻在罗丝记忆的最深处。人的一生会有多少个爱情。但真正记得的,也就那么两三个。它们在过程中显得这么重要,是最为莹澈的动人回溯。
                有一些镜头大概永生不会忘记。船头上,杰克抱着罗丝,轻轻哼着歌谣,充满溺爱,是重获珍宝后的倍加珍惜。还有最后一个场景。冰冷的等待中,杰克的脸缓缓沉入大西洋无边无际的黑暗里。他的爱将在此刻封存,保留心底最真的,那一份年少时期的不羁的野蛮的浪漫爱情。
                所有浪漫柔软的情感。与生无关,与死无关,与金钱无关,与烟火无关,与伦理无关,与宗教无关,与眼泪无关,与惊喜无关,与瞬息万变的世间一切都无关。它只是与心有关,与血液有关,与迫近死亡之时的脆弱承诺有关。它很抽象。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呼吸,一个握手。传达的却是温度。或许亦只是一句,答应我,你要好好活到百岁,然后寿终正寝。或者只是回答一句,好,我答应你。然后放手,去追求这承诺的一切,去把这个生命里短暂过客的影子永远保存在心里。或许,亦只是一个简单的改名。罗丝·道森。
                沾染生死的爱情是伟大的。当生命背负了两个灵魂,就像黑暗中一小团红火的微光。可以融化冰雪,温暖灵魂,抚摸回忆。
                然而,世间所有的寂寞与苍凉也不过是如此。
                如果说有世俗,那也仅仅只是属于时间在变与经典永存之间强烈而又婉转的对照与探索。
                


                9楼2010-08-30 11:41
                回复
                  思念(2009-07-27 17:49:48)转载标签:杂谈 分类:午夜飞行
                  在北京的七天。
                  这座城市在夜色霓虹中持续保持沉寂的孤独姿态。
                  它将部分人的梦想凝刻,雕琢,腐蚀,吞没。
                  人的思念。不会因为时间的潜移默化,而消亡减退。它将装进内心的容器,逐步沉淀,最终平静。
                  taxi驶过绵长而广阔的长安大街。风中有树叶发出细微的摆动声响。空气中刚刚干涸的水分子,在加速度的彼此纠葛后。从温暖变为寒冷。
                  眼前急速闪过的画面中,看到一种空旷的,延伸的,寂寞的思念。
                  这里曾经都是我们的梦想。只是现在独自一人。漂泊,流浪,居无定所。
                  有时候思念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风。它吹的心疼痛。
                  几天前。从南方到北方的夜班飞机上。看木心的诗集。他说,
                  风来兮,吹散了家庭的界限。
                  狭小的玻璃窗外,是一大片灰蓝色的云海。它从来都以静默的状态保持移动。它不被察觉。安静而深刻。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是个学会沉默的人。这样沉默的某一个瞬息,带着内心嘶吼。
                  因为始终只是一个人。所以,注定没有目的。没有前方。没有光明。
                  北京的七天。一个人,两个人,五个人。聚餐,欢笑,为即将来到的学习生活而忙碌。
                  北京的白天,如此喧嚣不宁,却也更体现深夜的宁静与悲凉。那是一个一个逝去的朝代的哭泣。
                  一群人唱歌。听见这首歌。音律慢慢扎进心脏,融化了血液。
                  转身的一秒钟。
                  我泪流满面。
                  


                  10楼2010-08-30 11:42
                  回复
                    不眠行走 (2009-08-13 22:46:42)转载标签:杂谈 分类:午夜飞行
                    旅途,就是一条通往虚无的漫长道路,它代表一种坚韧的内心探索与寻找,而这样的寻找,没有归期。它凭借思想赋予身体的无限力量而永恒存在。若有人说已经获得探索的真谛,那么他的探索,一直在起点。
                    我的探索就是从这样的起点出发。
                    一直行走,行走。内心星火微微。
                    在南岳的山中岁月,是这样度过。清晨爬山,累了坐在石头上歇息一会。黄昏顺着来时的路,在沉默中越走越远。夜晚写字,总是有很多很多感言无法被书写,认为它只能留在心底。犹如一张报废的黑白底片。
                    记录在旅行指南上的一小段文字,也是此次行走的唯一见证。
                    九点。天已经全然黑下,黄昏所见幽深峡谷,此时已躲避于山林之中,只有一些回绝的蛙声蝉鸣还能循着些微踪迹。风吹拂不定,时强劲,时缓柔,是一种厚重的寂静,欲快将我窒息。心在旅途中获得安宁,所以越走越沉默。这是世间最真实的触摸,容易破碎,容易消散。黑暗里走出两个白衣男子,思绪被剪断,稍作交谈。知觉中,风一直在吹,静谧极了。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它让我留恋,让我稳妥走过农家细密的闲声清谈。
                    风沙划过城市的脸。山林低语而尊严存在。想着四天的行程,短暂而充满深刻意义。
                    谁知道没有话语。谁知道一直沉默。
                    我想到一句诗形容,山虚水深,万籁萧萧。
                    走了太久太久的路,走了太长太长的路。以至于忘记疲惫,忘记身体疼痛。只是为这良辰美景暗自羡慕。羡慕李太白曾经走过的崎岖道路,羡慕长久聚居在芨嶪山峦上的农人,羡慕大自然宽广而清冽的呼吸。只是没有不舍。也知道,这里将一辈子不会再来。它与我的缘分,到此结束。
                    衡山苍苍入紫冥,
                    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飚吹散五峰雪,
                    往往飞花落洞庭。
                    就这样回来。
                    但没有结束,行走的路依旧在前面,终点依旧永远等待我。
                    


                    11楼2010-08-30 11:43
                    回复
                      说几句(2009-08-19 02:12:56)转载标签:杂谈  
                      1   从来没有在博客里议论或中伤他人,以前不会,现在不会,以后更是不会。至于去年的163博客,其实在很早之前便已被人篡改密码,登陆不上,早已弃用。后续惹来诸多是非,自己也是朦朦胧胧。后因高考等繁琐事宜,亦迟迟未开博客,且那段时间也没有此等心情。
                      2   一些人发来麦洛洛的校内地址,这让我不得不去看上一眼。浏览一番,只有可笑。自己不会转载他人文字,夏河在校内上的文字亦是从未看过。在一年前,去过他的“感官世界”博客。必须承认,很多文字鲜活感人。我抱有的也是一种欣赏的态度,而非其它。嫉妒吃醋更是不可能。很多人认为校内里的麦洛洛就是照片之中出现的麦洛洛。娇弱且不堪一击。世界上很多东西就是如此,符合了你的心意,便钻牛角尖似地深信不疑,并强迫他人抑或当事人接受。当然,人都有各自权利。本人在此不予掺和搅拌。
                      3   很多人来信,倾诉自己内心私密话。这在一个聆听者说来是非常感动与错愕的。大部分来信都不予以回复,是因为常常看完来信无话可说,且不能真切体会彼此心境,也怕误读对方意思。而回信则是觉得自己可以有一点话说,应该说。此等不能称之为忠告。世界上,谁都无法给谁忠告。你对于我,我对于你。都是一样。
                      4   关于我的真实与否。很多人通过夏河的描述,再加上我的只言片语,而妄自揣测,猎奇心态饱满。其实哪一方面都是真实的自己,只是在不同时地,拿出不同真实的自己。
                      5   从来都认为书写落笔的文字是渴望被人欣赏的。文字写出来,如果孤芳自赏,那么作者本身也只能是寂寞。所以一直在做各方位投稿。这不是将自己推往专业领域,更不是拿此作为赚钱的手段。自知才识浅薄,还不足以称其为专业。一直磨练,补充,也相信自己会往更高的方向走,或许可以称之为对专业性的探究。谁都希望朝更高的方向走。
                      6   写作是自己深爱的活动,也是心里认定会去实践的东西。而博客的存在,作为这样一个能够发挥的场地,并且使自己的历程能够被众多人看到,接受。这是我所需要感谢的。能够获得赞赏,抑或指责,那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也是组成进步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中。
                      7   艺术的范围太过广博,任何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都超越自身而联系其它。对音乐,电影,绘画,摄影,文学等任何艺术形式的痴迷,可以说在某些层次上还太过稚嫩与激情勃发,很多时候都带着个人主观主义色彩。艺术对于自身的冶炼,不仅仅是停留在欣赏的这种片面程度上而已,相反是一种吸收,借鉴。所以,写出来的文字,可能极大多数都带着不为公平的泛调。很多人称其为模仿。这种说法没有因果所以,或者也仅仅是因为个人对此的厌恶。然而对所有热爱艺术的人来讲,这其实是一种心的凌辱,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激情的磨灭。谁都难以逃避,我亦不例外。
                      8   一个人的生命,对自己而言就是在经历无数艰难的寻求,对别人而言则是忍受着无数各异相悖的眼光。社会戴着放大镜看人。然而,满足他人的前提必须是要满足于内心的自己。所以,恕我不能满足每一个人,我的生命个体也只是想要满足自己认为的完美与性质。
                      


                      12楼2010-08-30 11:46
                      回复
                        关于一些(2009-09-26 16:45:27)转载标签:杂谈  
                        很多网友来信问过些许问题,以下几句是对大众的回复。
                        关于语言——我的语言风格,不属于任何一个派别,自认也不是可以用一个两个简单的词语就全然概括得了的。我崇尚简约美,就像古代诗词歌赋一般,简洁而有力度,须深刻记忆,才能够获得赏析的权利。
                        关于人生状态或经验阅历——愿意放低自己的姿态,尝试亲近不同种类的人。这是我的行事指南。放低姿态,不是放低自尊,而是用心灵的感悟去容纳别人。曾经和一名老乞丐在地铁里合过一张影,地铁在身后呼啸而过。照片里,静止的动态中,老人脸上的笑容可以衍伸出无数丰盛的情感。可称其为发现阅历的痕迹,补充自己,也感染他人。人生阅历不过如此。因心态会随时间的波澜动荡,而自动发生转变,从一个熟识的环境过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但本身不会有任何察觉。这是成熟的表现。
                        关于低调——可以说,低调是一个人内心的价值取向,就像高调一样普通自然。不用将低调推崇到一个不可触摸的境界,也毋须排斥高调。因两者从来都不互相干扰。
                        关于批判色彩——从来不会批判任何东西。包括电影,音乐,摄影等等。不会帮他们打分,也不会摆出冠冕堂皇的姿势,指指点点。作品被创作出来,自然有好有坏,但那些话留在心底就可以。说出来,未必有人懂。所以我的文章,一旦牵系到某作家或某导演,历来不会从大的方向去说,而是会挑出一些自己认为很有意义的细枝末节,去欣赏看待。肯定不会全然参透。因为绝大多数从作品里引申出来的涵义都是经过某类“文化人”的添油加醋而产生,作者本身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多,结果闹出大笑话。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万事万物。
                        关于真实——人人都无法做到真实,即便是对着镜子里面的自己,那也是不能够的。
                        


                        13楼2010-08-30 11:50
                        回复
                          午夜的声音(2009-11-03 16:22:07)转载标签:杂谈 分类:欢快倏忽
                          有些声音,只适合在午夜的时候听。
                          我想,是不是人人都需要这清醒而短暂的一段空隙时间,用来保留心底平淡而清澈的情感。虽然情感,在本质上像是一颗快速度飞越的子弹,足够穿透所有坚固的抵抗。但我们在情感面前,总是显得无能为力。
                          汪峰的歌,今年才开始听。
                          听的不全,只有一些残碎的旋律留在心里。淡淡的,仿佛容易被遗忘。就好像坐在一辆飞速而过的汽车上,乘客只是孤身一人,看不清容颜,也许并不是自己。沿途风景,在眼睛里,只存在片刻的念想。瞬间。便成为永远的空白。
                          上个月,南方朋友过生日,邮寄给他一张汪峰的新专辑。《信仰在空中飘扬》。我喜欢这张专辑的名字。人的信仰如风,抓不到真实,徒留空虚。他说,真好。其实我们拥抱的也仅仅只剩空虚。我在电话这头对他笑。我问他,你最喜欢里面哪首歌。他说,是《再见青春》。因为青春真的离我们已经太遥远。
                          我真庆幸把自己心底的声音放给他听。我很安心。然后我决定消失。也许,这是最美好的结局。辛欣唱过,因为爱音乐,所以我们是最幸福的人。但这幸福中加带残酷。
                          我爱听摇滚,虽然摇滚的时代对我来说已经彻底过去。我怀念以前的日子,但不愿重新接纳。在大街上,你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穿着清素衣服,戴上耳机,把音量调到最大的人。那是以前的我。摇滚的暴力在迷惑我。而汪峰的摇滚,是高贵的摇滚,在圈子里显得格格不入。有些骄傲。
                          他是一个内心有沉淀的人,却常常挑出生活里最轻微的细节,编成歌词。比如,《北京北京》。他是感性的。我想。除了他,还有谁可以发现,在这个都市之中,藏掖在繁荣下的空洞与孤独。
                          有三张专辑是我常听的。《鲍家街43号》《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和《勇敢的心》。虽然有些歌已经不能响应时代,但只要能听到他的声音便觉得安心。旋律已不再重要。轻轻地扣门,打开一个缝隙,就能感受到所有光明顷刻间在远方逐渐黑暗。沉堕,趋向一种温暖的探寻。这是我听汪峰延伸出来的意象。
                          那是去年夏天。我开始写字。我不清楚音乐和文字之间的关系。但我知道,只有音乐才能够使我平静。对。只有音乐。
                          而文字,它让我迷失。让我在寂寞里腐烂。
                          后来,我开始放慢步骤。我不再听音乐。因为我需要更多的迷惘。迷惘支撑了我的写作。有人问我听过汪峰的感受。我说,那也是一种迷失。但却有光明。
                          这是在城市里生活之后的觉悟。汪峰写出来。写进了我的心。
                          阿甘说生活是一块巧克力,我想也许他是对的。
                          一个女人说生活是孩子和房子,我想也许她也是对的。
                          上帝说生活是求恕和忏悔。我想也许我是个罪人。
                          或者。我们的生活,就是一条通往救赎的道路。
                          此刻,窗外有雪残余的痕迹。雪是从午夜的时候开始下的。这是2009年,北京的第一场雪。没有任何秋的过渡。我放汪峰的歌。
                          下雪之前,我在电脑前面读一封信,是曾经让我爱过的人写的。但我想,他应该没有爱过我。因为他说,我们没有开始,所以不会结束。
                          我心怀感恩。我感谢上帝没有让我交出自己。因为现在,我有一个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他在陪伴我。他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我知道,我将不会再爱别人。我的感情,像窗外白雪茫茫。他走过,但没有停留。他走过。但他停留。
                          停留。使我们得到救赎。
                          我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我的眼睛,嘴唇,还有干燥的皮肤。我轻轻地擦过它们。它们为一个人停留,是为一个自己深爱的人。
                          此刻,我无比平静。


                          15楼2010-08-30 11:56
                          回复
                            怀念(2009-11-17 22:33:11)转载标签:杂谈 分类:午夜飞行
                            2009年夏天到冬天。我写完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空荡荡的房间里,只有键盘敲奏出来的叮咚声音。从早晨持续到日落,重回往复。时间就是这样从指缝中悄悄流走,像一滩没有波澜的水,雁过无痕。
                            常常陷入一种沉溺的状态,到最后,我发现自己开始变得无法自拔。有时候会为这样的沉迷而感到深深恐惧。因为有太多的话要说,所以注定要没有节制的往下延续。以至于到后来,文字越写越长,速度越来越快,需要倾诉的感情越来越厚重。某一天黄昏,保存完文档,我走到窗户边,看到外面一大片浓郁的金黄色,心底怆然。打开窗户,秋风灌进来,吹入心底,凉丝丝的。
                            这是不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生活。有时候我会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答案一直明确。这就是我在寻找的生活。有一个人陪伴,然后日子充满淡定的色彩。
                            是。不是。然后自己又是满腹怀疑。
                            生命和灵魂一样,需要仔细推敲。人就是在这种不断推翻自己,然后又重塑自己的动作中找到折中的赖以栖身的位置。夜色漆黑,走到大街上,看到行色匆匆的人们。任何时候,世间都一直熙攘着。
                            修改文字的时候,发现自己过多的描写到死亡。我知道这是始终不能避开的话题。像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对死亡,我同样拥有发自天分的敬畏与折服。
                            一个写作者,需要用文字温润读者,达到感动的效果。而读者,则需要用心底最深的最真实的情感,来回馈心灵的豁朗。付出与收获,始终是我们需要平衡的东西。不管是你,或是我。都是如此。
                            打完最后一行字,有太多眷恋涌入心口。仿佛是看着自己培养起来的孩子慢慢长大,就在此刻,即将要从身边离开,知道还有很多叮嘱没有说出口,却又不得不断然结束。倏忽间,我看到远方的景象。内心的景象。我的心是一个宽广的田野,风在呼啸,云朵在天上飞,大地间开满明黄色的野菜花。实在是太温暖,太美丽了。我满眼都是灼热的泪。
                            我喜欢黄色。因为那是童年的颜色。10岁那年。我记得。奶奶家的后院,是一大片一大片灿烂而自由的野菜花,明朗得使人窒息。
                            前几天,注意到邮箱里的一封信。他这样叫我。麦麦。麦穗也是明艳的黄颜色。我的心里很温暖。因为曾有一个人,也是这样叫我的。他说,你相信吗。你会是一个早死的人。因为你心藏暴戾,你的轮回不够完整。
                            我在心里微微一怔。
                            写完初稿的那晚。正是北京的第一场雪,有点纪念的意思。我告诉了一个始终在关注我的人。现在,我同样感谢你们,告知你们。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这样喜欢感恩。不知道。这是我给自己的第一次否决。
                            我从未给予过自己否决。因为我的心是一朵坚韧蔷薇,扎根在泥土里,不会轻易断裂死去,仍旧需要浪迹天涯。
                            文字一直在写。我想,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因为始终一往无前,所以没有任何惧怕。我想我不会退缩。
                            但是太累。
                            所以我需要用一段时间,来彻底告别,或者怀念。再见。
                            


                            16楼2010-08-30 11:57
                            回复
                              笔记(2009-12-09 16:02:00)转载标签:杂谈 分类:欢快倏忽
                              一旦进入冬天,看的书便逐渐多起来。
                              偶尔会写写读书笔记,觉得那些曾在心里荡下过波澜的文字,不能就这样轻易地随着一本又一本书的更迭,而沉潜忘却。
                              《小团圆》和《半生缘》是连在一起看完的。两本书的创作时间,恰是张爱玲写作长篇小说的开端与终结。由此,可以察觉到两本书之间存在着的一种极其强烈的对比反差。《半生缘》是由一份很惨淡的情绪在控制着。分分合合,不过是稍纵即逝的概念。而《小团圆》不同。虽然它写的是22岁到30岁之间的故事。但此书就像张爱玲带领着读者走过一条纤细的钢索,身旁风景不再引人入胜,更多的是对于生命把捉的小心翼翼。
                              我喜欢《半生缘》里的沈世均。他对待爱情的懦弱及逃避,使我无法看懂他的人物定性。曾试图探究过世均的内心,但只要稍稍得到一点浅淡的印记,则会立刻被之后的文字推翻。但是我不相信《小团圆》里,九莉对待爱情能够如此淡漠处之。她是一个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骨子里有种莫名的坚韧。所以当她面对自己深爱的男子之时,她如何能够做到不去尽力争取,最终选择放弃。这是矛盾的地方。
                              读完张翎的《金山》。我看到一片沉重的历史大幕,在眼前轰然垂落下来。似乎是没有任何形容词,足够准确的给予这本书任何评论。我喜欢它的叙事结构,喜欢她厚实的民族意识。也许是作者在国外旅居太久,所以文字里总是有一股无法抹散的淡淡的乡愁。
                              朋友送给我一本书。是七堇年的《澜本嫁衣》。她说,我也没看,但是我相信你会有看这本书的冲动,因为你肯定喜欢这书名。接过它,然后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它。七在序言里谈及欲望。她说,人间是一艘浮在欲望之河上的船,承载我们渡过一个又一个欲望的实现。我对欲望这个词,在下意识里,有某种感同身受的青睐。所以我很喜欢《夜宴》这部电影。电影里,每个人物都有极致的欲望。但欲望,会让人死亡。
                              欲望,昭示着疼痛的遗忘。在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之前,你必须要遗忘某些过往。虽然疼,但欲望终会将这疼慢慢愈合。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可以对某本书念念不忘的人。而《扶桑》打破了我的观念。我觉得自己是这样喜爱它,甚至超越了《红楼梦》。严歌苓写得也是旧金山发生的故事。但与《金山》不同的是,她选择了一个小的切入点,然后依次循环,慢慢发展,深入。读完之后,那惨淡的情绪,在心头一直萦绕不去。我想,一个女人,怎么可以同时面对两份真爱。何况,还是个妓女。但扶桑是个傻女子,对所有事情都漫不经心,所以我接受了严歌苓的设定,并且相信。
                              可惜的是,严歌苓此后没有再延续写作《扶桑》时的创作风格。
                              没有喜欢过郭敬明。有一个网友曾寄给过我一本《小时代》。他的文字被太多文字之外的事情裹藏起来。有一天晚上,我在咖啡店里坐着。书架上有一本《悲伤逆流成河》,拿起来看看。后来去书店的时候买了一本。毋庸置疑,写得的确不错,与写《小时代》的他判若两人。我格外惊诧。
                              苏童的《河岸》看到一半。对苏童,我感到来自天性中的默契。所以读他的书,总是特别流畅。他写水的记忆故事,写一个少年在绝望中完成的自我伤害,自我毁灭,自我否定,自我新生。写得坦坦荡荡。
                              写小说,就是在写着一段故事。它不是被口述出来的,所以它不再直接,所以更值得回味。只是不同的作者,选取了不同颜色的糖衣,包装了故事的核心。没有任何一件糖衣是可以被否决的。被否决的,只是你不喜欢这张糖衣的颜色而已。糖衣就是写作的风格与方法。所谓华丽的词藻也好,平淡叙述,直接了当也好。那不过是一张一张色彩缤纷的糖衣。你需要的,只是剥开它,然后寻找你要的核心,寻找那份最原始的感动。
                              需要说明的是,我从来不会给任何一个作者,一本书。加以假性的推测,继而盖棺定论。因为这是无用的事情,就像你怎么可能完全了解自己,从而断定自己呢。
                              当读书不再是享受,变成一种依赖时。你会倏然发现,你已添加了这些书本和作者的力量与智慧在身上。
                              


                              17楼2010-08-30 1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