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尔的语言诙谐灵动,憨厚中透出灵趣,看似粗糙的语句中却有精砺的观察。在第一章结尾,法布尔从昆虫的日常生活笔锋一转,表达了对现在人们过于追求大的性质以及将研究从现实中剥离出去而忽略了现实中身边的事物的否定与抨击。此时,他的语言竟有些不同以往的严肃,甚至无奈。与其探寻死后的科学数据,不如欣赏生命现在的绽放,从它们的本能、习性、生活方式、劳作、争斗和生息繁衍发现昆虫的本质,从翅膀的振动声中听见真谛。并不是让人通俗易懂、不费脑子的作品就不是真理,这就是法布尔想反驳那些故意使道理复杂化而玷污了博物学专业的人们,并无处不在地要倾诉大家的东西。他是昆虫界的一股清流,他没有学术晦涩的话语,也没有无微不至的数据,他只是让人们从理性的深渊中脱离出来,去感悟我们曾漠然处之的盎然大地——24
第一段(P2)排比句式以及与公路的对比详细介绍并突出了自己对荒石园的热爱与追求
(那儿是我情有独钟的地方,是一块不算太大的地方,是我的Roc erat in vofis)(钟情宝地)(与公路上的熙来攘往、喧闹沸扬相隔绝,虽说是偏僻荒芜的不毛之地,无人问津,又遭日头的暴晒,却是刺茎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们所喜爱的地方)(是的,“钟情宝地”,那就是我的夙愿,我的梦想,那就是我一直苦苦追求但总难以实现的一个梦想)
第四段(P4)通过比较其他人的观点突显出与昆虫的关系亲密,并称其为“朋友”,并且频繁使用由两字词语构成的四字词语,如“胡诌瞎扯”等
(你们这些身上或长着螫针或披着鞘翅的朋友,你们全都过来吧,来替我辩白,替我做证)(是的,他写的东西没有丝毫的言之无物的空洞乏味的套话没有丝毫不懂装懂、不求甚解的胡诌瞎扯,有的却是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的观察到的真情实况,既未胡乱添加,也未挂一漏万)——6
法布尔作为一名优秀的昆虫学家和作家,其行文兼具了科普性,叙事性和让人轻松愉快的诙谐幽默。在第一章石蚕中,法布尔通过对石蚕生存环境,生活习性与运动当时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能在了解石蚕这种可爱的昆虫的同时,不会因为死板的科普而感到无趣。在第一段的结尾,法布尔将笔尖从昆虫转向人类,把石蚕精妙的身体构造与人类的科技相比拟,体现其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10
26代表“六小只”组发言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