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21日讯 8月2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仅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引擎,而且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重要突破口。
《报告》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涵、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的分析,在理论层面探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在实践层面分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亟须突破的关键问题。
《报告》指出,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对区域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的结构和布局产生深刻影响。京津冀要把握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一是优化高技术产业布局,围绕创新合作网络布局高技术产业合作网络,促进高技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链接与升级。
二是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禀赋优势,提升创新合作网络密度,增加网络关系数量,挖掘网络潜力,形成“一核带动、多级联动”的京津冀创新合作网络。
《报告》还指出,绿色创新是引领京津冀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网络建设的突破性领域。绿色创新具有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环保等三重属性,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推进京津冀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突破性和潜力性领域,2012-2021年京津冀区域绿色创新水平整体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增幅为322.40%。
未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京津冀地区绿色创新发展。一是构建以绿色技术为前沿领域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二是加快推进区域绿色产业发展。三是优化京津冀绿色创新链的空间分工与布局。
(编审:王月博)
《报告》指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仅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引擎,而且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重要突破口。
《报告》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涵、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的分析,在理论层面探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在实践层面分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亟须突破的关键问题。
《报告》指出,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对区域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的结构和布局产生深刻影响。京津冀要把握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一是优化高技术产业布局,围绕创新合作网络布局高技术产业合作网络,促进高技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链接与升级。
二是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禀赋优势,提升创新合作网络密度,增加网络关系数量,挖掘网络潜力,形成“一核带动、多级联动”的京津冀创新合作网络。
《报告》还指出,绿色创新是引领京津冀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网络建设的突破性领域。绿色创新具有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环保等三重属性,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推进京津冀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突破性和潜力性领域,2012-2021年京津冀区域绿色创新水平整体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增幅为322.40%。
未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京津冀地区绿色创新发展。一是构建以绿色技术为前沿领域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二是加快推进区域绿色产业发展。三是优化京津冀绿色创新链的空间分工与布局。
(编审:王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