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吧 关注:39,184贴子:511,117
  • 6回复贴,共1

卧游观天下!原来古人的旅行还能这么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千八年前,南朝的一位画家发明了一种“好玩”的旅行方式——卧游。
那什么是卧游呢?顾名思义,不出家门便可游山玩水。
这位南朝画家,名为宗炳,年轻时痴迷于漫游山川,上了年纪后回到老家江陵,此时的他已年老病疾无法再游历山河,但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宗炳便把前半生看过的山水画于纸上,环屋挂起,自称:
“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8-16 09:15回复
    可能此时有人不免有所疑问,卧游并不能体验真实的山水,那岂不是充满遗憾又很无聊?
    非也。不仅不会无聊,反而别有一番趣味!
    我们先来看看这卧游的第一位游客宗炳的“体验评价”,收录于他的《画山水序》:
    “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峰秀岆,云林森眇,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夫复何为?”
    在闲暇之时,宗炳摒除一切杂念,饮酒弹琴,铺展画卷,独自欣赏,画中所描绘的幽远意境,仿佛置身于寂静山林之中。山峦迭起,云林深远,大自然的千万种旨趣相互融合,陶冶着情思……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8-16 09:16
    回复
      也许会有人嗤之以鼻,这不是自我安慰嘛?事实上并非如此。
      从《论语》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开始,中国的古人,一直对山水寄予了深沉的情感。
      但古人的出行颇为不易,且不说交通工具简陋,遇上穷山恶水,匪人打劫,还会有性命之忧。
      但这也阻挡不住古人热爱山水的心,发明“卧游”这一新奇的旅行方式,通过欣赏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琢磨人生的意趣,探索哲学的况味。
      宗炳的卧游讲究“畅神”,将自己的精神解放于形神相融的山林中,无时间之限制,无空间之间隔,此谓“畅神”,也是庄子的逍遥游。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8-16 09:16
      回复
        自宗炳之后,“卧游”不仅被后人接受,而且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命题,对中国文人影响深远。
        宋代的苏东坡和黄庭坚常常提到“澄怀卧游宗少文”。大宋的贵族画家王诜,也要“如宗炳澄怀卧游耳”。
        还有著名的《潇湘卧游图》,相传南宋的云谷禅师云游四海之后,隐居于浙江吴兴的金斗山中,但他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潇湘山水常常深感遗憾,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出潇湘美景,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美景。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08-16 09:17
        回复
          旅行,对古人来说,也许并非一件草率之事,而是要珍重对待的乐事,用丹青笔墨记录下最美的风景和难忘的记忆。
          时至今日,当我们中国人到一个知名的文化景点旅游时,往往会有一种看望老朋友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我们看到景点前,就已经先读到了古人的经典画作或文章,比如《富春山居图》、《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沧浪亭记》、《黄鹤楼》等名篇,佳作中描写的景色更是留下了深刻印象。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08-16 09:18
          回复
            当我们真正参观名景时,一种看望老朋友的感觉,就油然而生了。
            因此,中国人的旅游不仅仅是简单的实地参观,而是心灵的文化旅游在未出发前就已开始,然后与真正看到的,来一次心灵之旅与实地之旅的文化融合。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08-16 09:22
            回复
              当我们真正参观名景时,一种看望老朋友的感觉,就油然而生了。
              因此,中国人的旅游不仅仅是简单的实地参观,而是心灵的文化旅游在未出发前就已开始,然后与真正看到的,来一次心灵之旅与实地之旅的文化融合。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08-16 09: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