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吧 关注:343,582贴子:1,044,491
  • 1回复贴,共1

推荐一本原创科幻《光隧——巴蜀天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光隧——巴蜀天石》
笔名:徐小星
https://read.douban.com/column/64994108/
隧道的尽头,一定会有光
这是一场解密之旅,一颗落在巴蜀古国的天石,如何影响了数千年后人类乃至太阳系的命运。这是两个知青的爱情故事,因为一个承诺,一生坚守高原天文台,作出了伟大的天文发现,却甘愿默默无闻。这是一次科学探索之旅,一位卷入机密计划的杭州科技大学博士生刘天宇,用不懈努力破解了光隧背后的物理原理。这是一段星空探险之旅,中俄法水星科考队将经历最神奇的水星和金星的故事。读完本书,也许你会同意——给文明以时光,还时光以文明。
一本硬科幻小说,6月30日全本上传到豆瓣阅读。主角名叫刘天宇,向大刘致敬。强烈推荐给喜欢《三体》这一类型硬科幻小说的宝子们


IP属地:浙江1楼2023-07-04 11:50回复
    转载一位浙大校友的书评(by 有时风景)
    隧道的尽头,一定会有光
    在浙大校内论坛cc98上看到的这本书,作者多年前浙大理科博士毕业,目前从事数学物理方面的科研工作。本来我对科幻的兴趣不是很大,看到版主给帖子加精推荐,又有吧友说“早上看到帖子之后到现在看完了全文,感觉真的写的好好啊…”,于是成功勾起了我的兴趣,花一天时间读完,意犹未尽,就用作者的签名作为这篇书评的名字。请大家放心读,我已经很努力地减少剧透了。
    小说以三星堆文明开篇,围绕天石和光隧两条主线展开。天石历经数千年,从巴蜀古国到杭州博物馆,一路走来的身世之谜,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佚失卷中得到了揭秘,这一段是我非常喜欢的架空历史小说。元宇宙数字人的呈现方式很应景,现代人与沈括的对话也很有意思。
    发现光隧的天文学家隋卫东曾经是一名知青,因为对恋人的一句承诺,孤独一生坚守德令哈天文台,“期盼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雪山脚下,向他走来”。小说用很大篇幅第一人称描写隋卫东的回忆,即使单独提出来当做一个短篇来读也很不错,是一部爱情版的《活着》,绝对正能量。隋卫东最后获得诺贝尔奖,既是对他辛勤科研的奖赏,也是对他“为爱付出”的回报。
    两位改变刘天宇人生轨迹的贵人的爱情故事,给了这位杭科大(以浙大为原型)博士生极大的震撼。他接过隋卫东的光隧记录纸,肩负起了解开光隧秘密的重任。这也是中美俄三国秘密开展的天石计划的一部分,关系到地球、人类和太阳系的命运。三国在天石计划中的博弈,也有当今国际现状的反映。富尔顿是民间对华友好人士的代表,瓦尔德是美国政客的代表。美国政客要制裁中美合作的科研项目,把我给整笑了。
    刘天宇揭秘光隧的过程,用到的物理知识还不少,天体力学、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超弦理论。不过小说中都有很通俗易懂的解释,弦理论和五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类比,用交通灯停电事件解释自发对称破缺概念,连我这个文科生读起来都毫不费力。
    小说最精彩的部分,刘天宇在联合国大会上的临时演讲,以一己之力,扭转了40多票的巨大差距,逼得美国投票否决了自己的提案。看过刘天宇的演讲,我也被说服了。
    小说最惊心动魄的部分,是中俄法(是的,没有美国)水星科考队在水星上的离奇遭遇,最终拯救了地球和水星。“我想给孩子讲一个睡前故事……曾经太阳系里有过八大行星……”,看到这里直接泪目。
    小说中有一些细节,体现了作者的用心。“北宋1054年,天关客星爆发,整整23天,在白天都清晰可见。那年沈括正好23岁。”我特意查了一下,还真是这样。小说情节里的“秦宫飞雁”,“孙思邈化仙”都是史书里记载的故事。
    小说的人物塑造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文字也过于朴实,小说中解释物理概念有时会让人出戏,这大概是许多科幻小说的通病。但玩世不恭的行星学家郑鑫,精通多国语言的维和部队指挥长贺言,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多了言情文的华丽辞藻,平铺直叙的文笔也有好处,至少对我来说,可以更关注科幻点子本身,也学到了“全息原理”、“量子隧穿”之类的知识点,以后可以吹牛我也懂一点弦理论了。
    小说讲了四个爱情故事,这在硬科幻小说里算是一股清流,至少我被深深地感动到了。小说最后的量子文明,与三星堆文明作了首尾呼应。量子文明祈祷的“给文明以时光,还时光以文明”,直接升华了整本小说的境界。在手机上一口气读完,久久不能平静,从此抬头看金星和水星,它们在我的心目中形象,真真实实地永远改变了。以中华传统文化和大国自信,赋予金星和水星以不同寻常的含义,这是这本小说最有价值的地方。
    最后用文中的一句诗作为结束:如果爱是一种信念,45亿年不过弹指一瞬,如果宇宙有终点,我会等你直到时间的尽头。


    IP属地:浙江4楼2023-07-04 11: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