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论其实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试图通过某种理想化的,可剖析的方式去寻找万物的本质,而且假定的前提就是这种本源必然存在且能够被人类所挖掘,由于本质具有的最关键的性质就是“唯一性”,这里的唯一性不是指数字上的唯一,而是观念性上的,至本的唯一,例如康德认为审美的契机有4个,但是只有这4个契机唯一关联到审美的主体本身,因此十分容易陷入教条式的,框架式的本质论,康德在后世经常被人批判的一点唯本质论倾向。
然而后现代主义也有其自身的问题,后现代主义(这里是宽泛上的后现代主义,也包括反本质主义)试图以一种呈现上的温柔,非对抗式的方式消解掉本质主义本身的缺陷,但是消解完后本身并没有建构,因此后现代主义往往容易陷入虚无主义的陷阱,也就是经常提到的休莫问题,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一般每次遇到对立的两种思潮碰撞的时候最优的方案永远都是折中说,我们既要维护那些本质主义中精确的,有阐释力的部分防止我们陷入虚无主义,也要通过反本质主义消解融化掉某些我们不自知的,旧有观念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