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白铁路是望都到白合的简称。因望白铁路的终点设在白合镇的父子三村,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为“望父铁路”。它是以唐县为中心,西达太行山区,东与京广铁路衔接的地方铁路,隶属于河北省地方铁路局。望白铁路是一条窄轨铁路,东起京广铁路望都车站西侧,向西经唐县县城,再西北从城子岭进山,跨唐河到太行山区的白合镇,全线长47.8公里,正线36公里。1958年,望都、唐县合并为唐县,政府机关驻望都。二县合并后把平原和山区连在一起,全县面积、地理条件、人口和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中共唐县县委根据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交通落后的局面,决定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白手起家修铁路。望白铁路分二期修建。1959年成立了“唐县铁路修建指挥部”,开始筹备工作。1960年2月8日,望都城关镇到仁厚镇(原唐县县城)的地方铁路破土动工,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于1961年2月5日完工。全程25.2公里,正线18.2公里。完工这天,唐县县委和政府在仁厚镇车站举行通车典礼,随后,由唐县人民自造的第一列由轨道车牵引的客货混合列车开出了仁厚镇车站,奔向京广铁路方向。望都、唐县重设后,称这段铁路为“望唐线”。第二期工程于1971年冬开始修建,从唐县县城延伸18公里到白合镇(简称唐白铁路)。到1978年8月基本建成通车,前后经历了7年之久。从此望唐线和唐白线贯通,改称“望白铁路”。望白线的望都北站为货运换装站,南站为客运的始发站,每日发车三列,到达两列。此铁路不开设专列客运,系客货混编运输形式。全线客运设有望都、常早、固现、唐县、东杨庄、北店头、上庄、河南、白合9个车站和3个临时乘车点,在望都、常早、固县、唐县、东杨庄、白合建有简易车站。望白铁路为改变山区面貌、活跃城乡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受公路客运的影响,望白小铁路客流量锐减,经济效益明显下降,1984年12月客运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