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集邮的时候,我从一本集邮知识丛书上得知:邮票齿孔打孔方式一般分为棋盘式、梳式和点线式三种。棋盘式和点线好理解。棋盘式是一次完成全张邮票打孔,所以每一个齿孔位置都很规范,特别是四角总是能对齐,新中国50年代末引进捷克技术后,大部分邮票采取这种打孔方式。点线式是按纵列横列逐行逐列打孔,四角的齿孔一般不能对齐,50年代末之前的邮票(俗称草纸票)大部分采取这种打孔方式。而梳式打孔,书上只说是像梳子一样多次打孔,咋一听好像明白了,但书上并未说明哪些邮票采用这一打孔方式。多年来一直不知究竟,实在是懵懵懂懂。直到最近研究才发现,原来新中国在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有部分邮票是采用过这种打孔方式的。据不完全不准确统计,最早大概在1987年,代表品种是T131三国演义第一组,最晚大概在1996年,代表品种是1996-25J各国议会联盟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