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谈谈我对中国神话再到《山海经》的看法
前几天用工作室(分社)的名义在龙的天空首次连载的时候,就有粉丝或为游客在后台问我,《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要大动干戈的用现代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证一番?[注解1]
[注解1]有人对此考证过其《尔雅》,考证的结果大致就是即“虫”相当于现在生物学的无脊椎动物;“鱼”为鱼纲、两栖纲、爬行纲等变温动物总称;“鸟”为鸟纲;“兽”为哺乳纲。
又或者问为什么《山海经》被誉为是“千古第一奇书”?[注解2]
这么说吧,《山海经》是古代口传文学的成文纪录,保留中国古神话最多的一部书,影响后世文学非常巨大,尽管《山海经》这本书最早在史记已经有所提及,但直到《汉书》才被列为书的分类被流传。
[注解2]《山海经》的名字——《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类卷)》,相比于前者——《史记》只是提起书名,后者则做了简单的介绍。
《山海经》之所以被定义为一部奇书,地位相当于玄学里的《易经》;医书里的《黄帝内经》;儒学的“四书五经”;处于这种条件下能看懂的人不多,但并不影响大家对它们的崇拜。
这种感觉有点像你逛问答,很多回答你都看不懂,可你依然觉得写这回答的人牛逼出了天际,有的还需要自行的悟性,例如李耳所著的《道德经》。
《山海经》全书特别短,一共三万四千多字,却涵盖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领域。
全书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座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诸多讯息。[注解3]
[注解3]上古三大奇书,或者说三大奇书的种类概成为——“三坟”,而这个概念是由孔子后人——孔安国在《书》(后因其“尚古之书”和“尚古经典”之意,后世流传改为《尚书》或为《书经》)提出来,所以值得推敲一点。
但并不影响我翻版注解的衍生产物,注解了前面其不到一千字的文字,就已经衍生出了小万字,不光如此越考究到最后越细思极恐,但实际上这种细思极恐只限于我自己的多想,那仅仅是因为有很多动物将其吻合。
仅在文学方面,中国五千米的文化几乎都受《山海经》影响。
近几年流行、热播的各种电视剧、电影,热度非常高以东方历史做背景的网络小说,只要与玄幻、神话沾边,在行文间都可以找出《山海经》的痕迹。
可以说,文学之于神话的关系,就像《山海经》神话中所见的盘古与日月江海的关系。传说中,盘古死后,头化为四岳,眼睛化为日月,脂膏化为江海,毛发化为草木。
在传说中,盘古死了,而他的身体发肤化为世间万物,日月江海、草木虫鱼……
都有《山海经》造世神——女娲的影子,但为什么后来就变成了男性的盘古?
可能是因为由传统的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图腾歌颂的祖先性别和特征也发生变化了,佐证这一点的是《山海经》女娲十肠化为十神,有着同等的作用(开天辟地、补全天地等)。
而佐证其母系氏族被磨灭完全的佐证也为其一人的后代考证出来的结果,司马迁的后代唐代的司马贞《史记补遗》或为《史记索隐》。
其著作“三皇本纪”技术女娲功德的时候,只有“补天地”的行为,就连最初与其兄长伏羲为衍生后代的时期,也只字不提了,对于这个行为,后司马(代指司马贞)觉得有伤其乱伦,不合乎礼法。
中国神话发展到今天,绝大部分都散失了,或者融入文学变为其他形式,遗留下来的残篇根本没法像古希腊、印度、欧洲神话一样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大自然对其影响力远不如其他国家大,尤以和“海洋文明”为主的国家对比,我们“得起天时、人为、地利”的大自然对我们尽管不吝啬的都分享给了我们,我们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注解4]
[注解4]对于这方面的佐证,我是受到古代其文化中心论影响,在古代(最早应为西周时期)铭文所记载的“宅兹中国”一词的解释。
2、中国历代都大以儒家为尊,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而神话不符合时代潮流或是不满足先秦儒学祖师爷——孔子编纂的“从善”大纲,得不到劝勉作用的,逐渐在尊儒的统治阶级管理下佚失。[注解5]
[注解5]对于这方面,是来源于一句话:“楚国国史梼杌,鲁国国史春秋,晋国国史乘(音为盛)”,可能孔子将其编纂的时候,就已佚失,要不然再往后考究的时候,大抵为某某精粹等。
3、皇帝维护自身统治导致文化的遗失。不光其秦始皇嬴政爱这么做(废书坑儒),项羽火举阿房宫等,换句话说凡是其历代皇帝,形成修前朝之事的都会免不了篡改之举,如同乾隆时期《四库全书》,将其岳飞的诗句改写等。
4、早期的神话,人鬼神是彼此转化的。现在的神话是泛指神鬼的,但是在历史传说的典本,则是列为可以相互转化,这一点鉴于《搜神记》等。
5、神话传说历史化并非故事。从普通百姓渴望救世主(以女娲为代表的)再到统治阶级为其精神压迫,导致“君权神授”的色彩,最典型的就是刘邦自称“刘累之后”,被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也给嬴政帝加了神秘的色彩。[注解6]
[注解6]其实《史记》提到各个国家的诞生,都提到“天赋神权”或为“君权神授”的例子了,如商朝的开国君主的祖先为玄鸟之后等。
正因为这样,造成后来很多神话传说到后来只能走曲线救国的路线,融入其他题材以求生存。
而与之结合的最好,最成功的类型就是文学了。
古今两代文学取材于山海经的就多了,包括古时候《楚辞》等,都有很多以《山海经》神话原型入诗的古近现三代学者世人,如杨牧、余光中等,往往在将隐喻写入诗中,神话通常为其解说主题服务。
总之,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山海经》创造了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历朝历代的文人学者收其影响者比比皆是。
《山海经》之于西欧神话,虽无完整体系,却更容易让人产生无数想象空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块魅力的宝藏。
所以研读《山海经》很重要,但考证《山海经》内容的“真真假假”更重要。
前几天用工作室(分社)的名义在龙的天空首次连载的时候,就有粉丝或为游客在后台问我,《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要大动干戈的用现代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证一番?[注解1]
[注解1]有人对此考证过其《尔雅》,考证的结果大致就是即“虫”相当于现在生物学的无脊椎动物;“鱼”为鱼纲、两栖纲、爬行纲等变温动物总称;“鸟”为鸟纲;“兽”为哺乳纲。
又或者问为什么《山海经》被誉为是“千古第一奇书”?[注解2]
这么说吧,《山海经》是古代口传文学的成文纪录,保留中国古神话最多的一部书,影响后世文学非常巨大,尽管《山海经》这本书最早在史记已经有所提及,但直到《汉书》才被列为书的分类被流传。
[注解2]《山海经》的名字——《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类卷)》,相比于前者——《史记》只是提起书名,后者则做了简单的介绍。
《山海经》之所以被定义为一部奇书,地位相当于玄学里的《易经》;医书里的《黄帝内经》;儒学的“四书五经”;处于这种条件下能看懂的人不多,但并不影响大家对它们的崇拜。
这种感觉有点像你逛问答,很多回答你都看不懂,可你依然觉得写这回答的人牛逼出了天际,有的还需要自行的悟性,例如李耳所著的《道德经》。
《山海经》全书特别短,一共三万四千多字,却涵盖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领域。
全书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座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诸多讯息。[注解3]
[注解3]上古三大奇书,或者说三大奇书的种类概成为——“三坟”,而这个概念是由孔子后人——孔安国在《书》(后因其“尚古之书”和“尚古经典”之意,后世流传改为《尚书》或为《书经》)提出来,所以值得推敲一点。
但并不影响我翻版注解的衍生产物,注解了前面其不到一千字的文字,就已经衍生出了小万字,不光如此越考究到最后越细思极恐,但实际上这种细思极恐只限于我自己的多想,那仅仅是因为有很多动物将其吻合。
仅在文学方面,中国五千米的文化几乎都受《山海经》影响。
近几年流行、热播的各种电视剧、电影,热度非常高以东方历史做背景的网络小说,只要与玄幻、神话沾边,在行文间都可以找出《山海经》的痕迹。
可以说,文学之于神话的关系,就像《山海经》神话中所见的盘古与日月江海的关系。传说中,盘古死后,头化为四岳,眼睛化为日月,脂膏化为江海,毛发化为草木。
在传说中,盘古死了,而他的身体发肤化为世间万物,日月江海、草木虫鱼……
都有《山海经》造世神——女娲的影子,但为什么后来就变成了男性的盘古?
可能是因为由传统的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图腾歌颂的祖先性别和特征也发生变化了,佐证这一点的是《山海经》女娲十肠化为十神,有着同等的作用(开天辟地、补全天地等)。
而佐证其母系氏族被磨灭完全的佐证也为其一人的后代考证出来的结果,司马迁的后代唐代的司马贞《史记补遗》或为《史记索隐》。
其著作“三皇本纪”技术女娲功德的时候,只有“补天地”的行为,就连最初与其兄长伏羲为衍生后代的时期,也只字不提了,对于这个行为,后司马(代指司马贞)觉得有伤其乱伦,不合乎礼法。
中国神话发展到今天,绝大部分都散失了,或者融入文学变为其他形式,遗留下来的残篇根本没法像古希腊、印度、欧洲神话一样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大自然对其影响力远不如其他国家大,尤以和“海洋文明”为主的国家对比,我们“得起天时、人为、地利”的大自然对我们尽管不吝啬的都分享给了我们,我们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注解4]
[注解4]对于这方面的佐证,我是受到古代其文化中心论影响,在古代(最早应为西周时期)铭文所记载的“宅兹中国”一词的解释。
2、中国历代都大以儒家为尊,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而神话不符合时代潮流或是不满足先秦儒学祖师爷——孔子编纂的“从善”大纲,得不到劝勉作用的,逐渐在尊儒的统治阶级管理下佚失。[注解5]
[注解5]对于这方面,是来源于一句话:“楚国国史梼杌,鲁国国史春秋,晋国国史乘(音为盛)”,可能孔子将其编纂的时候,就已佚失,要不然再往后考究的时候,大抵为某某精粹等。
3、皇帝维护自身统治导致文化的遗失。不光其秦始皇嬴政爱这么做(废书坑儒),项羽火举阿房宫等,换句话说凡是其历代皇帝,形成修前朝之事的都会免不了篡改之举,如同乾隆时期《四库全书》,将其岳飞的诗句改写等。
4、早期的神话,人鬼神是彼此转化的。现在的神话是泛指神鬼的,但是在历史传说的典本,则是列为可以相互转化,这一点鉴于《搜神记》等。
5、神话传说历史化并非故事。从普通百姓渴望救世主(以女娲为代表的)再到统治阶级为其精神压迫,导致“君权神授”的色彩,最典型的就是刘邦自称“刘累之后”,被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也给嬴政帝加了神秘的色彩。[注解6]
[注解6]其实《史记》提到各个国家的诞生,都提到“天赋神权”或为“君权神授”的例子了,如商朝的开国君主的祖先为玄鸟之后等。
正因为这样,造成后来很多神话传说到后来只能走曲线救国的路线,融入其他题材以求生存。
而与之结合的最好,最成功的类型就是文学了。
古今两代文学取材于山海经的就多了,包括古时候《楚辞》等,都有很多以《山海经》神话原型入诗的古近现三代学者世人,如杨牧、余光中等,往往在将隐喻写入诗中,神话通常为其解说主题服务。
总之,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山海经》创造了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历朝历代的文人学者收其影响者比比皆是。
《山海经》之于西欧神话,虽无完整体系,却更容易让人产生无数想象空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块魅力的宝藏。
所以研读《山海经》很重要,但考证《山海经》内容的“真真假假”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