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无极:简述《红楼梦》版本源流(节录)
1、脂本系统源流
《红楼梦》一切版本最初都源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曹雪芹生前,脂砚斋一共抄录过三个版本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其中,时间最早的是1754年的“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即“甲戌原本”),这也是《红楼梦》一切版本的最早源头。现存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乃是甲戌原本的直接过录本,过录人乃是畸笏叟或其他圈内亲友。在完成甲戌原本的数年之后,脂砚斋又在此基础上抄录出两部几乎一模一样的“脂砚斋四阅评本”,分别是1759年的“己卯冬月定本”(即“己卯原本”)和1760年的“庚辰秋月定本”(即“庚辰原本”)。现存己卯本、庚辰本分别是己卯原本、庚辰原本的怡亲王府过录本的再过录本。过录人可能跟怡亲王府有某种瓜葛,但并非府中之人,因此现存己卯本、庚辰本一方面有避胤祥之“祥”字讳、弘晓之“晓”字讳的痕迹,另一方面又避讳并不严格。
1754年的“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乃是一切版本《红楼梦》的最初源头,现存甲戌本是其直接过录本,因而在整个脂本系统中具有独特地位。在现存诸脂本中,甲戌本抄写质量最高,平均每回保留脂批的数量最多。而且唯有甲戌本保留有《金玉姻缘赞》和完整的顽石神话文字,也唯有甲戌本保留有关于“雪芹撰此书”的明确证言和关于曹雪芹卒于“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的确切记载,故此甲戌本在《红楼梦》研究领域具有弥足珍贵的版本价值和实证价值。
除甲戌本之外的诸脂本,均是1759年、1760年的两种“脂砚斋四阅评本”的后裔。具体来说,“脂砚斋四阅评本”传出以后,又分作两大支系流传。一个支系是“己庚蒙戚”,一个支系是“列杨觉舒”。“己庚蒙戚”支系包括现存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沪本(戚张本)、戚宁本(南图本)、有正大字本、有正小字本。这一支系的主要特点是,较为尊重脂砚斋抄本原文,保留的脂批数量较多。“列杨觉舒”支系包括列藏本、梦稿本(杨藏本)、郑藏本、甲辰本(梦觉本)、己酉本(舒序本)。这一支系的主要特点是,正文遭到较多篡改,保留的脂批数量相对稀少。
“己庚蒙戚”支系又分为“己庚”支系与“蒙戚”支系。“己庚”支系即现存己卯本、庚辰本。前面已经说过,这两个版本均是怡亲王府过录本的再过录本。“蒙戚”支系包括蒙府本、戚沪本(戚张本)、戚宁本(南图本)、有正大字本、有正小字本。其中,蒙戚三本均为清抄本,有正大字本、有正小字本是清末民初上海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以戚沪本为底本的照相石印刊本。“蒙戚”支系所有版本的共同源头是“戚蓼生本”。该本由清乾隆时期的戚蓼生组织抄录并作序,其双行夹批皆系脂批,原与庚辰本一样夹杂有脂砚斋批语署名。但戚蓼生本后来遭到了立松轩的篡改,用贴条代换的办法抹去了所有脂砚斋署名,还另外添加了立松轩自作的回前总评、回末总评、侧批。“蒙戚”支系的所有版本就是经过了立松轩篡改的戚蓼生本的后裔抄本。其双行夹批都是可靠的脂批,但回前总评、回末总评、侧批则基本靠不住。另外,顺便一说的是,将“蒙戚”支系划入“己庚蒙戚”支系,这是基于第1-40回的文字来说的。“蒙戚”支系的第41-80回正文另有来源,其文字与“列杨觉舒”支系反倒更近,距离“己庚”支系反倒更远。只是“蒙戚”支系的主要版本价值、脂批价值还是体现在第1-40回中。故此,就其大略而言,“己庚蒙戚”仍应视为一个支脉。
“列杨觉舒”支系从表面上看似乎距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面貌较远,但除了过于残缺的郑藏本外,这一支系的所有版本均有将三脂本及蒙戚三本特有批语混入正文的现象。换言之,它们的源头也都是脂砚斋评本。而郑藏本虽然过于残缺,只剩下第23、24两回,但从比较正文中的共有异文来看,它与列藏本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也肯定是脂评本的一种后裔抄本。故,“列杨觉舒”支系仍然是脂本系统的一个分支。具体来看,“列杨觉舒”支系又分为“列杨”支系和“觉舒”支系。“列杨”支系包括列藏本、梦稿本(杨藏本)、郑藏本。“觉舒”支系包括甲辰本(梦觉本)、己酉本(舒序本)。由于程甲本、程乙本的底本实际上就是甲辰本,所以就前八十回来说,整个程高本系统都属于脂本系统中的“觉舒”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