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锭的种类特别多,这里不一一叙述了,着重介绍银锭中能经常遇到的一个品类的鉴别方法:川锭的鉴定。
前言:清初规定,府厅州县将征存及兑入的各种成色及形状不一的银锭,另行倾熔为足色纹银后,应该在锭面上砸上府厅州县及银匠姓名的戳记,以备检验。乾隆四十一年又规定,银锭上应再加年月印戳以昭慎重。如此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该银的成色符合足色纹银,若有不足,银铺需要负全责,因为上解省城藩库时,司库官吏还要严格复查,如有问题各府厅州县的官员也要负责。印戳的铭文是最好的复查依据,所以对于上解银锭,无论是倾销的银匠还是地方官员,对于此事都不敢掉以轻心。
川锭,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四川省内清初到民国时间段制造的银锭。又叫馒头锭。
按照种类,大致分为4类:官锭、县名锭、税锭、商锭。按照重量大致分为五十两(1750到1800克左右)、十两(340到380克左右)、五两(170克到180克左右)、三两、二两,和一两。
A、这里以十两锭为介绍,银锭分为几个部分构成:锭面为碗口,浇筑口,锭面和戳记组成,背面有蜂窝和开窗口组成
前言:清初规定,府厅州县将征存及兑入的各种成色及形状不一的银锭,另行倾熔为足色纹银后,应该在锭面上砸上府厅州县及银匠姓名的戳记,以备检验。乾隆四十一年又规定,银锭上应再加年月印戳以昭慎重。如此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该银的成色符合足色纹银,若有不足,银铺需要负全责,因为上解省城藩库时,司库官吏还要严格复查,如有问题各府厅州县的官员也要负责。印戳的铭文是最好的复查依据,所以对于上解银锭,无论是倾销的银匠还是地方官员,对于此事都不敢掉以轻心。
川锭,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四川省内清初到民国时间段制造的银锭。又叫馒头锭。
按照种类,大致分为4类:官锭、县名锭、税锭、商锭。按照重量大致分为五十两(1750到1800克左右)、十两(340到380克左右)、五两(170克到180克左右)、三两、二两,和一两。
A、这里以十两锭为介绍,银锭分为几个部分构成:锭面为碗口,浇筑口,锭面和戳记组成,背面有蜂窝和开窗口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