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归途吧 关注:19贴子:1,965

【剧本:二】穆牧遥、靖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幕:
地点:大理寺
人物:
戏楼争执过后,甲因身有旧疾,急火攻心,回家后三五日不治身亡。甲一家便状告乙殴伤致死,乙便要求开棺验尸。争执推诿不下,顺天府审理此案,又因乙姻亲母舅与顺天府推官有亲,故判无罪,罚银百钱与甲治丧。
甲之子不服判决,当街提刀为父报仇,却误伤无辜,致一死一伤。顺天府遂判其死刑,自刑部转大理寺复核,只待秋决,穆牧遥审核之时发觉此事,因得知其乃独子,又有为父报仇之举,虽有死罪,却可减缓,故秉明大理寺寺正将两案并做一案,重新审理。


1楼2020-04-20 21:51回复
    【手中的三寸狼毫一滞,未径自批上一行楷字,这等沉吟间又闻了人声。抬眼觑了人,眉间有未舒的沉凝,他这一语道得急,待见了那页册文才知晓其中端绪】顺天府批的?
    【几载间过眼的卷宗未有千余也不下几百,其中有两处最稳,一处临着天子脚下,另一处是龙兴重地奉天,此二处的官吏,哪怕是吏部栓选时都会着重甄选俊才,从头到尾的阅下,眉间已拢成川】
    岂止是不对,把“荒唐”添来也不为过。
    【阖目开始搜寻现任顺天府尹的风评,他不是御史批点的常客,偏偏批出了此案,谁漏了这样一个糊涂人呢】寻仇?若有门投冤,何至于此?以兵刃斗杀他人致死,最轻判个监绞候。


    IP属地:北京4楼2020-05-02 22:06
    回复
      留养承嗣。【口中吐出这四字时,面色微动,尤是目间现了利锐,衙署中卷宗浩繁,总有几桩让人耳闻能诵、过目不忘,只是这些不忘的并非善事——法令宽仁之下,自有巧从其间脱身的牢徒,含宏之道反而滋生了祸事】
      【又细观此案,眉间未平,循着他尚未落地的声续道】有何吃不准的?法典新修,决狱断刑,多依矜恕。
      【我为大理寺官吏,自是熟谙律法,哪怕心藏不忿,笔间也落不下一句有失公允之词】我说的荒唐,是这处——【指了杀人者之动机,遣来他细看】仇从何来?方才我便想说,这案子的开端是吏者之责,除此杀人者,恐是还要加个官犯来。


      IP属地:北京6楼2020-05-03 19:00
      回复
        那你的意思,是不追此事全貌?仅凭斗杀和留养承嗣便要判决?
        【敛了欲再度出口的“荒唐”二字,不欲阔论吏者本心,大理寺掌案件复核,惯是究其毫末之处,免得地方府、县有失公允,落下一桩桩的有失公允的案件】
        为政者差以分毫,落在黎庶上便有云泥之差。你既有意复查,以独子这一点宽赦,何不究其全貌呢?
        【我于留养承嗣一向烦恶,也未掩得一番疾言厉色】是你急还是我急,我于人前念起你穆大人名姓时,常会赘上一句恭谨谦逊,事必勤勉,分毫必究。


        IP属地:北京8楼2020-05-03 20:34
        回复
          斗杀致死,是为寻仇,结仇始于戏楼争斗,你可知顺天府清查无误?若非有一人不服判决,何至于持刀刃伤人?此两桩案件相连,本就不该只论留养承嗣便从轻,论旗丁便核减其刑。
          【我见他这问心无愧四字尤是偏颇,吏者遇事不究,可称失察,遇事欲作细究,偏是一叶障目,到不知扣一个忠义与他,是褒他还是贬斥。近来庶务缠身,鲜少与他细论案件微末处,唤小吏取了新茶来,方是缓了声】
          那便查吧,不查哪里来的清白,不然顺天府尹日后也要因这事与我生隙,我手边差事不急,若是繁冗难论,大可分我一些。


          IP属地:北京11楼2020-05-04 15:48
          回复



            IP属地:北京14楼2020-05-04 16:52
            回复
              【广德楼,那是京城里鱼龙混杂之地,平日里是非不少,哪怕有人持着兵刃过去,也不过来日传在茶楼里成了闲谈。嘬了口清茶,未品出茶该有的茶味,只摇首截住他后话】亲眼所见又如何,你惯是勤勉尽责,白纸黑字的东西不见得能信,亲见更是了。
              【推了另一茶盏向人,他此番行事不类往常,免不得悉心询他一句】是怎么了,这些话可还是三叔当年教我的。
              【未待他后语,又将此案细细审过,取了笔架上的紫毫,略微勾画了几处,拟再寻人详问,不提】


              IP属地:北京15楼2020-05-04 17: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