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唯月明吧 关注:26贴子:3,459
  • 12回复贴,共1

【花呗科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2-14 15:32回复
    【汴京四季分明,由来已久。春日里暖融,夏日里炽热,秋日里气爽,冬日里冷寒:总归除了逢年过节与常时休沐,不是在寺衙,就是在兵部。然则也有一二走空的时候,譬如昨日寺衙那份紧急公文,就没能即刻送到我手中,累了刘寺丞辛苦一遭,跑了趟兵部公堂。】
    【今日则给兵部侍郎硬拽着留下了:定要与我看府卫的章程。堪堪翻开细折子,闻吏报“余大人的三叔来了”,着请。】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2-14 16:42
    回复
      代余花呗
      闻味、看脸色、忖度时机——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两字,前脚踩上兵部的地砖,后脚就晓得坏了事儿,来的不是时候,同人一拱手,再温谦地问候侄儿,随而一进一退,堂内便只余我与侄儿两人。
      大眼瞪小眼地一对视,我这废柴叔叔开口了。
      :“这官衙里有好茶没?”敷衍的添一句,“没有也行哈。”
      要说来这走一趟,也有正事儿得办。我这当人爹的不比余砚那样当人儿子的轻快,这做爹的不丧良心,总得为两个儿子筹谋筹谋,探探深浅,问个一二出来。
      :“——你三婶非要我过来,扰你一趟。”


      IP属地:中国澳门4楼2020-02-16 00:47
      回复
        【身在兵部公堂,遂温和受了三叔的礼,而后拱手回礼,道了声。】
        三叔。
        【翻指覆掌,将那章程细折压在掌下,向侍郎道。】
        辛苦了,待我看完,再行商议。
        【眼下身旁的几位没有不乖觉的:待左右退下了,方与他对视片刻,提起手边茶炉倒了盏新茶。】
        请三叔尝尝侄儿的茶。
        【替他摆好了茶盏,温和一笑。】
        三叔从未来公堂找过侄儿:可是有何大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2-16 22:54
        回复
          代余花呗
          我也一把年纪了,照理说真不该当侄儿的面涨红了脸——把一干朝里的臣工逼出去了,我竟只为些末小事,埋汰啊。
          :“我家...这要科举了,你三婶听她五叔道说这朝事,托我来问问你,如今这朝上,果真有什么党羽之分?”
          掩饰性地把茶盏一擎,掌在手中,活像是是能给心头添些分量,不那么慌神一般。
          :“侄儿,三叔知道你周正,但这情势摆在那,你同三叔多说两句,让我不至于办错事么。”
          厚脸皮余花呗。
          :“——这,听说,沈尚书他,也结党呢?”


          IP属地:中国澳门6楼2020-02-16 23:06
          回复
            【三婶的五叔——似乎是朝中的……一时半会儿地想不起来,也就不再于此人身上作何无用之功,只将茶盏一放,声微沉。】
            三叔。
            【我不曾避开他的目光,反倒是他在我的注视下躲开了视线。望着他捧着茶盏小心翼翼的模样,心中一叹。】
            此次科举,是工商并进的头一遭,更是陛下践祚以来的头一回。
            【我不答反问。】
            三叔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却到底心软,又替他答了。】
            意味着,不能出任何差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2-16 23:19
            回复


              IP属地:中国澳门9楼2020-02-17 00:43
              回复
                三叔此问,侄儿倒可一答。
                【眼下虽在兵部公堂,堂中无人,便也少了些许讳莫如深的谨慎,只温言道。】
                正如三叔所言,以三叔之才,入朝只在乎早晚。既想科举入仕,便逃不过座师门生一说。官家今次令门下师相主持科举,
                【我抿了口茶。】
                其人履国子监以来,门生日多,于清流一派中也声誉日隆,曾数次当面驳斥沈尚书。
                【抬眸,等他反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2-17 00:59
                回复
                  代余花呗
                  我是回过味来了——我侄儿这是暗示我拾掇拾掇行装,去投那位师相公的门下。说这是结党吧,有点难听,旧朝这就不是个好词儿,但搁在我余花呗这样吃饱喝足吃穿不愁又没什么坏心思,且还有个好亲戚的人头上呢,它情况不一样,大有裨益。
                  有人领着举子们入门,做圣哲事,这于百姓有好处,于我们升职加薪,谙通宦海也有好处。
                  :“好,好,师相公看得上眼,我是情愿的。”
                  像清流一派啊,就凭我进去,小打小闹的,于我这样的底层芥员而言,没什么不好。
                  这里头迂腐的人可多呢。
                  ——所以说,结党吧,也有不好的事儿,收我这样的人进去,心就不是齐的,我这样的人多了啊,党中有党,又要不干净了。
                  :“师相公若肯提点着我来,就再好不过了。”


                  IP属地:中国澳门11楼2020-02-17 01:20
                  回复
                    【三叔的性子我是知道的。心胸疏朗开阔,有钱万事不愁。小富即安了半生,如今要来科举场上搏一搏,无非还是为着五弟六弟的婚事与前途。只是欲速则不达,我忧心他越是存了此心,越容易误入歧途。】
                    三叔稍安:规还有一言。
                    沈尚书为沈妃之兄,简在帝心,圣宠优渥,是拥帝一派的中坚。其人于朝中虽无极深的根基,可正因如此,官家用着才愈发放心。
                    【我在他迷茫的眼神里笑了笑。】
                    侄儿尚有公务,三叔不妨将这些存在心里,细细想想,中午侄儿在鸽上天请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2-17 01:32
                    回复
                      代余花呗
                      :“好,好。”
                      我往往和我这侄儿说话,尤其是谈到这些深奥之处,惯会叠词应声——好像多说一个字,就能掩盖一份无知。当即起了身,也拱了手,要辞行。
                      临门一脚,乍然我又懂了,就手扶在门框上,扭头看了侄儿一眼。
                      ——就像那批滑头的借/////贷人一样,皇帝若是借/钱,想必也不过如此,哄着人沈尚书,用他的名义开/户借//贷,回头赖了账,要我们去找沈尚书要。
                      挑冤大头,可不能要有本事的,不然官家赖账不还,沈相公头一个带人殴他。
                      噢,原来如此!


                      IP属地:中国澳门13楼2020-02-17 01: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