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华先生是宝哥的老板,ps彭国华先生和张小燕小姐那也是神仙爱情)选自 FB 张雨生
【金曲25】彭国华:「我只是很幸运的,活在台湾音乐最美好的年代」- 金曲奖特别贡献奖
关于彭先生、小燕姐和雨生之间,有太多的故事可说了。
来说彭国华先生和雨生的小故事好了。
当年两大唱片公司:彭国华先生的「飞碟」擅长塑造明星,「滚石」走创作风格,「飞碟偶像派」、「滚石创作派」各揽华语乐坛一片江山,壁垒分明。
彭先生签下雨生时,单纯因为他的声音好,没想过把雨生当成创作人。雨生也顺理成章的、被包装成「青春偶像」:
短短一年内,雨生推出了三张合辑、两张专辑。
大街小巷都在呐喊张雨生,男女老幼都在唱张雨生,救国团学生们合唱着「烈火青春」,马路上的小发财车放着「我的未来不是梦」...... 那已经远远超越了流行音乐,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张雨生现象》了。
短短一年内,飞碟打造了张雨生传奇。然后红到发紫的小宝,就在千万歌迷的依依不舍中,跑去当兵了。
退伍后,雨生不想再当「飞碟偶像派」了。他将一卷创作的试听带交给飞碟,想制作自己的唱片。这等于是飞碟要留住张雨生的条件。
彭国华先生惜才,为了留住雨生,一口答应让他制作自己的专辑。
于是雨生开开心心的写唱片企划、兴奋的带着预算到美国录音。然后,宝哥第一张创作专辑《带我去月球》,就这么青涩又张狂的诞生了。
专辑推出后,市场反应平平,卖了「差强人意的」十五万张...
在那个年代,比起当兵前,雨生动辄几十万的唱片销售量,这个数字让大家都沉默了。包括雨生自己、公司同事,包括彭先生。
为了赶快唤回群众对「邻家大男孩张雨生」的喜爱,公司和雨生商量,取回唱片主导权。于是下一张专辑,飞碟又走回熟悉的商业路线。
果然,专辑一推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乖乖牌张雨生」回来了,「工整的商业情歌」回来了,几十万张的销售量,热情的歌迷,通通都回来了。
那张专辑,就是雨生垮着脸录完的《大海》。
雨生后来在给女朋友的书信中写到:
「这一张唱片以后,我的条件都只有一个,就是——
如果不让我全权处理整张唱片的风格与依照我的想法,我宁可不挂制作人的名!制作得再精致的皮偶,终究仍是傀儡! 」
后来的几张唱片,雨生和公司,在商业和梦想之间,就是这样一直来来回回的:
「创作」专辑卖不好,赔钱了。公司就会和雨生商量:用你的声音帮帮我们吧,录一张市场想要的专辑吧,帮公司赚赚钱。
「商业」专辑大卖了,雨生又认真的准备创作专辑。他每一次交十首歌,连同十首歌的企画案,文情并茂,写的详详细细,交到彭国华先生手中。
彭先生每次都被他的信感动,他老说:「我又被小宝打败了!」就把钱拿出来让雨生去做创作专辑。
飞碟唱片副理/彭素秋:『说真的,在商业市场谁跟你谈理想啊!可是我们还是一次次,被雨生那些「对音乐致死无悔」的信给「骗」了。 』
在市场和梦想之间,彭国华先生和雨生,就是这样一直来来回回,可真的都是「惜情」,都是体贴的为对方着想。
彭国华先生另一个令人感佩的地方是:
无论是「商业」还是「非主流」,只要决定要做的音乐,彭先生给的预算,是一样多的。
所以,雨生歌迷视为神曲、气势磅礡的《未知》,五十人的交响乐团直接拉进录音室,这样大手笔制作一支「非主流」的歌曲,如不是彭国华先生在背后的支持,在商业挂帅的唱片市场上,恐怕也很不容易实现。
这可看出彭国华先生在音乐上,浪漫的、性情中人的一面。
彭先生后来成立了丰华唱片,而雨生精准成熟的音乐制作,让阿妹连续两张专辑突破百万销量,也成功将阿妹推上亚洲天后的地位。
雨生的《口是心非》,更为丰华唱片,拿下第一座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专辑奖》。
那些市场与梦想的挣扎,主流和非主流的探索,彭先生和雨生,迂迂回回走了九年,终于走到了那完美的交会。
我想跟彭先生说:
『谢谢你,给了我们一个,台湾音乐最美好的年代! 』
『彭太太那天晚上,可把我们大家都弄哭了,不信你自己看..... 』
【金曲25】彭国华:「我只是很幸运的,活在台湾音乐最美好的年代」- 金曲奖特别贡献奖
关于彭先生、小燕姐和雨生之间,有太多的故事可说了。
来说彭国华先生和雨生的小故事好了。
当年两大唱片公司:彭国华先生的「飞碟」擅长塑造明星,「滚石」走创作风格,「飞碟偶像派」、「滚石创作派」各揽华语乐坛一片江山,壁垒分明。
彭先生签下雨生时,单纯因为他的声音好,没想过把雨生当成创作人。雨生也顺理成章的、被包装成「青春偶像」:
短短一年内,雨生推出了三张合辑、两张专辑。
大街小巷都在呐喊张雨生,男女老幼都在唱张雨生,救国团学生们合唱着「烈火青春」,马路上的小发财车放着「我的未来不是梦」...... 那已经远远超越了流行音乐,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张雨生现象》了。
短短一年内,飞碟打造了张雨生传奇。然后红到发紫的小宝,就在千万歌迷的依依不舍中,跑去当兵了。
退伍后,雨生不想再当「飞碟偶像派」了。他将一卷创作的试听带交给飞碟,想制作自己的唱片。这等于是飞碟要留住张雨生的条件。
彭国华先生惜才,为了留住雨生,一口答应让他制作自己的专辑。
于是雨生开开心心的写唱片企划、兴奋的带着预算到美国录音。然后,宝哥第一张创作专辑《带我去月球》,就这么青涩又张狂的诞生了。
专辑推出后,市场反应平平,卖了「差强人意的」十五万张...
在那个年代,比起当兵前,雨生动辄几十万的唱片销售量,这个数字让大家都沉默了。包括雨生自己、公司同事,包括彭先生。
为了赶快唤回群众对「邻家大男孩张雨生」的喜爱,公司和雨生商量,取回唱片主导权。于是下一张专辑,飞碟又走回熟悉的商业路线。
果然,专辑一推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乖乖牌张雨生」回来了,「工整的商业情歌」回来了,几十万张的销售量,热情的歌迷,通通都回来了。
那张专辑,就是雨生垮着脸录完的《大海》。
雨生后来在给女朋友的书信中写到:
「这一张唱片以后,我的条件都只有一个,就是——
如果不让我全权处理整张唱片的风格与依照我的想法,我宁可不挂制作人的名!制作得再精致的皮偶,终究仍是傀儡! 」
后来的几张唱片,雨生和公司,在商业和梦想之间,就是这样一直来来回回的:
「创作」专辑卖不好,赔钱了。公司就会和雨生商量:用你的声音帮帮我们吧,录一张市场想要的专辑吧,帮公司赚赚钱。
「商业」专辑大卖了,雨生又认真的准备创作专辑。他每一次交十首歌,连同十首歌的企画案,文情并茂,写的详详细细,交到彭国华先生手中。
彭先生每次都被他的信感动,他老说:「我又被小宝打败了!」就把钱拿出来让雨生去做创作专辑。
飞碟唱片副理/彭素秋:『说真的,在商业市场谁跟你谈理想啊!可是我们还是一次次,被雨生那些「对音乐致死无悔」的信给「骗」了。 』
在市场和梦想之间,彭国华先生和雨生,就是这样一直来来回回,可真的都是「惜情」,都是体贴的为对方着想。
彭国华先生另一个令人感佩的地方是:
无论是「商业」还是「非主流」,只要决定要做的音乐,彭先生给的预算,是一样多的。
所以,雨生歌迷视为神曲、气势磅礡的《未知》,五十人的交响乐团直接拉进录音室,这样大手笔制作一支「非主流」的歌曲,如不是彭国华先生在背后的支持,在商业挂帅的唱片市场上,恐怕也很不容易实现。
这可看出彭国华先生在音乐上,浪漫的、性情中人的一面。
彭先生后来成立了丰华唱片,而雨生精准成熟的音乐制作,让阿妹连续两张专辑突破百万销量,也成功将阿妹推上亚洲天后的地位。
雨生的《口是心非》,更为丰华唱片,拿下第一座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专辑奖》。
那些市场与梦想的挣扎,主流和非主流的探索,彭先生和雨生,迂迂回回走了九年,终于走到了那完美的交会。
我想跟彭先生说:
『谢谢你,给了我们一个,台湾音乐最美好的年代! 』
『彭太太那天晚上,可把我们大家都弄哭了,不信你自己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