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是维持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成人体内含锌量约为2克。锌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也参与糖、脂类及维生素A等的代谢。锌对小儿更加重要,小儿需要量相对大于成人。
造成锌缺乏病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有(1)供给量不足。锌主要靠食物供给,以动物性食物供给为主,如蛋黄、瘦肉、鱼类、动物内脏及奶类。植物性食品仅豆类及坚果类含锌,故长期素食者易缺锌。母体可供给胎儿锌,在妊娠后期3个月供给量最大。成熟儿在出生时有1/4的锌储存于肝内,储存在肝内的锌对婴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而未成熟儿锌在肝内的含量少于成熟儿,易造成未成熟儿出生后生长发育迟缓。当小儿有感染发热时,对锌的需要量增加,而此时往往食欲欠佳,易导致不缺锌的小儿出现缺锌。(2)吸收不良。锌食入后在小肠内吸收,婴幼儿最易腹泻,腹泻造成锌在肠内吸收减少,故经常腹泻的小儿易缺锌。因肠套叠等做过小肠切除术的小儿更易缺锌。食物中谷类含植酸盐及较多纤维素妨碍锌吸收。牛乳喂养的小儿则因牛乳中的锌不及母乳易吸收,因此比母乳喂养者缺锌。(3)丢失过多。失血、溶血、外伤及烧伤时,锌可随体液丢失。(4)某些遗传缺陷病。
小儿缺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厌食。缺锌时味蕾功能减退,味觉差、食欲差,且含锌消化酶活力降低,故消化功能也差,小儿因食欲差终至厌食。(2)小儿生长发育落后。其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儿,严重缺锌者影响智力发育,至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晚。(3)异食癖。喜吃墙皮、泥土、草根、煤渣、指甲、纸张等。(4)易感染。因缺锌导致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所致。(5)皮肤粘膜改变。缺锌易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地图舌、秃发等。(6)严重缺锌造成维生素A代谢障碍,出现夜盲症。
锌缺乏病的诊断除结合临床症状外,还需实验室协助诊断。当血浆(或血清)锌低于正常值一定限度时可确诊为锌缺乏病。发锌可作为慢性锌缺乏病的参考,因受环境污染、洗涤方法、头发生长速度、采集部位诸多因素影响,故发锌不是诊断锌缺乏病的可靠指标。
锌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1)提倡母乳喂养。人乳中的锌比牛乳中的锌吸收更好。(2)按时添加辅食。随月龄增加母乳中的锌已不能维持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应及时加蛋黄、豆浆,待婴儿大些则可加瘦肉、鱼肉、鸡肉、豆类及各种坚果类。还可给小儿吃强化锌食物。(3)当小儿发热、腹泻时间较长时,更应注意补充含锌食品。
小儿锌缺乏病的治疗,可口服葡萄糖酸锌、硫酸锌或醋酸锌,一个疗程3个月,用量由医是由决定,3个月后复查血锌。不可过量长期用,以防锌中毒。补锌后要注意饮食平衡,避免再次出现锌缺乏病。
这里应特别指出,目前市售的强化锌食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绝不可过多过长时间给小儿食用这些食品,以防中毒。急性锌中毒时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锌雾吸入则出现低热等呼吸道症状;慢性锌中毒可合并缺铁性贫血。国外还有因服锌过量急性中毒残废者的报道。
2.如何判段孩子缺不缺锌
现在国际上采用的查锌方法分为两种,其一是用头发进行化验,叫做发锌;另外一种叫做血锌,通过采血化验。但是,由于这两种方法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采集器具的污染等,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所以目前比较准确判断缺锌与否的标准是,化验结果加上观察症状。通常缺锌会出现的表现有:
1、食欲不振。孩子普遍食量减少,有的还会感觉没有饥饿感,不主动进食。
2、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头发、纸屑、生米、墙灰、泥土、沙石等。
3、长不高。对于一岁以内的婴儿,由于还不具备表达能力,所以父母的观察非常重要。孩子一岁以内是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每个月都会至少增长2—3厘米,前半年甚至会每个月长高4—5厘米,所以,父母根据监测孩子的身高状况,就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缺锌问题。
4、头发长得慢。这一点父母常常会忽略。比如,有的孩子头发长了大半年都不用理,这很可能是缺锌造成的。
5、指甲出现白斑,手指长倒刺,出现地图舌(舌头表面有不规则的红白相间图形)。
6、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
7、特别容易感染病毒。比如,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出虚汗,睡觉盗汗等。
8、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不过,单一的症状也不能作为判断标准,孩子是不是缺锌还要综合来考虑。比如,食欲不好未必一定缺锌,因为这种厌食也可能属于神经性厌食。只有当其伴有其他症状时,才可能是缺锌,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3.哪些孩子易缺锌
根据国内外儿科医学研究的结果,有几类孩子属于容易缺锌的高危人群,应列为补锌的重点对象:
1、母亲在怀孕期间摄入锌不足的孩子:孕妇的血锌水平维持在89.4毫克?
造成锌缺乏病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有(1)供给量不足。锌主要靠食物供给,以动物性食物供给为主,如蛋黄、瘦肉、鱼类、动物内脏及奶类。植物性食品仅豆类及坚果类含锌,故长期素食者易缺锌。母体可供给胎儿锌,在妊娠后期3个月供给量最大。成熟儿在出生时有1/4的锌储存于肝内,储存在肝内的锌对婴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而未成熟儿锌在肝内的含量少于成熟儿,易造成未成熟儿出生后生长发育迟缓。当小儿有感染发热时,对锌的需要量增加,而此时往往食欲欠佳,易导致不缺锌的小儿出现缺锌。(2)吸收不良。锌食入后在小肠内吸收,婴幼儿最易腹泻,腹泻造成锌在肠内吸收减少,故经常腹泻的小儿易缺锌。因肠套叠等做过小肠切除术的小儿更易缺锌。食物中谷类含植酸盐及较多纤维素妨碍锌吸收。牛乳喂养的小儿则因牛乳中的锌不及母乳易吸收,因此比母乳喂养者缺锌。(3)丢失过多。失血、溶血、外伤及烧伤时,锌可随体液丢失。(4)某些遗传缺陷病。
小儿缺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厌食。缺锌时味蕾功能减退,味觉差、食欲差,且含锌消化酶活力降低,故消化功能也差,小儿因食欲差终至厌食。(2)小儿生长发育落后。其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儿,严重缺锌者影响智力发育,至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晚。(3)异食癖。喜吃墙皮、泥土、草根、煤渣、指甲、纸张等。(4)易感染。因缺锌导致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所致。(5)皮肤粘膜改变。缺锌易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地图舌、秃发等。(6)严重缺锌造成维生素A代谢障碍,出现夜盲症。
锌缺乏病的诊断除结合临床症状外,还需实验室协助诊断。当血浆(或血清)锌低于正常值一定限度时可确诊为锌缺乏病。发锌可作为慢性锌缺乏病的参考,因受环境污染、洗涤方法、头发生长速度、采集部位诸多因素影响,故发锌不是诊断锌缺乏病的可靠指标。
锌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1)提倡母乳喂养。人乳中的锌比牛乳中的锌吸收更好。(2)按时添加辅食。随月龄增加母乳中的锌已不能维持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应及时加蛋黄、豆浆,待婴儿大些则可加瘦肉、鱼肉、鸡肉、豆类及各种坚果类。还可给小儿吃强化锌食物。(3)当小儿发热、腹泻时间较长时,更应注意补充含锌食品。
小儿锌缺乏病的治疗,可口服葡萄糖酸锌、硫酸锌或醋酸锌,一个疗程3个月,用量由医是由决定,3个月后复查血锌。不可过量长期用,以防锌中毒。补锌后要注意饮食平衡,避免再次出现锌缺乏病。
这里应特别指出,目前市售的强化锌食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绝不可过多过长时间给小儿食用这些食品,以防中毒。急性锌中毒时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锌雾吸入则出现低热等呼吸道症状;慢性锌中毒可合并缺铁性贫血。国外还有因服锌过量急性中毒残废者的报道。
2.如何判段孩子缺不缺锌
现在国际上采用的查锌方法分为两种,其一是用头发进行化验,叫做发锌;另外一种叫做血锌,通过采血化验。但是,由于这两种方法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采集器具的污染等,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所以目前比较准确判断缺锌与否的标准是,化验结果加上观察症状。通常缺锌会出现的表现有:
1、食欲不振。孩子普遍食量减少,有的还会感觉没有饥饿感,不主动进食。
2、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头发、纸屑、生米、墙灰、泥土、沙石等。
3、长不高。对于一岁以内的婴儿,由于还不具备表达能力,所以父母的观察非常重要。孩子一岁以内是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每个月都会至少增长2—3厘米,前半年甚至会每个月长高4—5厘米,所以,父母根据监测孩子的身高状况,就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缺锌问题。
4、头发长得慢。这一点父母常常会忽略。比如,有的孩子头发长了大半年都不用理,这很可能是缺锌造成的。
5、指甲出现白斑,手指长倒刺,出现地图舌(舌头表面有不规则的红白相间图形)。
6、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
7、特别容易感染病毒。比如,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出虚汗,睡觉盗汗等。
8、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不过,单一的症状也不能作为判断标准,孩子是不是缺锌还要综合来考虑。比如,食欲不好未必一定缺锌,因为这种厌食也可能属于神经性厌食。只有当其伴有其他症状时,才可能是缺锌,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3.哪些孩子易缺锌
根据国内外儿科医学研究的结果,有几类孩子属于容易缺锌的高危人群,应列为补锌的重点对象:
1、母亲在怀孕期间摄入锌不足的孩子:孕妇的血锌水平维持在89.4毫克?
![](http://hiphotos.baidu.com/yun8061/pic/item/a48eb608f24f9b800a7b828b.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