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吧 关注:30,915贴子:554,528
  • 3回复贴,共1

从《册府元龟》和《三国志》中对比《郭嘉传》一处细节而想到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IP属地:北京1楼2019-10-03 09:39回复
    《册府元龟卷一百四十八》: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字之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三国志郭嘉传》: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
    《册府元龟》是北宋最大的类书之一,其中保留并记载了大量前史史料,虽然整体内容基本上相同,但是一些细节上记载却不尽相同,与今天很多史书版本相比具备较高的对照参考性。
    因此本人发现了《册府元龟》记载的《三国志郭嘉传》中关于曹操叹郭嘉的一处细节,也就是【太祖字之曰】,而在我们今本《三国志》中则记载为【太祖曰】,那么到底两者有没有区别呢?
    个人以为,答案既为肯定,又为否定,之所以说肯定是因为多记载了【字之】其实是史书作者在行文上所表现的一种形容、语气词。之所以说否定,是因为其实这个行文对于史料内容来讲本身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作者的一些态度有异。


    IP属地:北京2楼2019-10-03 09:40
    回复
      “字之”的意思就是呼其表字的意思,郭嘉字奉孝,曹操叫着郭嘉的表字说道:唯有奉孝能懂我啊。
      关于“字之”在史书中的诸多行文包括如下例子:
      《江表传》:【权把其臂,因流涕交连,字之曰】:“【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卿吴之功臣,孤当与卿同荣辱,等休戚。幼平意快为之,勿以寒门自退也。”【即敕以己常所用御帻青缣盖赐之。坐罢,住驾,使泰以兵马导从出,鸣鼓角作鼓吹】。
      《江表传》:权遣人以床就家舆致之,濬伏面著床席不起,涕泣交横,哀咽不能自胜。【权慰劳与语,呼其字曰】:“【承明】,昔观丁父,鄀俘也,武王以为军帅;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此二人,卿荆国之先贤也,初虽见囚,后皆擢用,为楚名臣。卿独不然,未肯降意,将以孤异古人之量邪?”【使亲近以手巾拭其面,濬起下地拜谢】。
      《江表传》:【初,权於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张昭曰张公,纮曰东部,所以重二人也。
      ——————————————
      在虞溥《江表传》中记载了大约三处有关君主呼臣表字的记载,一则为孙权抓着周泰的的胳膊,流着泪,叫着他的表字说道“幼平、、、我怎么能不待你以骨肉之恩、、、、”然后赐予周泰伞盖等物以示殊荣。
      二则为孙权破荆州,潘濬趴在床上痛哭流涕,孙权亲自慰劳潘濬,叫着他的表字说道“承明、、、(省略)”然后让亲近用手帕擦拭潘濬的脸,潘濬起身下地拜谢而降。
      三则为孙权统事之初,对于部下群臣多呼表字,只管张昭叫张公,张纮叫东部(会稽东部都尉),因为敬重二人。
      简单分析《江表传》中记载的这三则君呼臣表字的例子
      1、周泰多次拯救孙权于危难之中,身被数十创,孙权欲提拔他为濡须都督,然而朱然、徐盛等人不服,所以孙权亲切的叫着周泰的字,又抓着他的胳膊对群臣诉说周泰之忠,以示二人亲近,正是孙权展示了这种君臣关系,于是乎朱然等人才服气。
      2、孙权刚拿下荆州,治中从事潘濬不愿意投降,并且因为自责而哭泣,于是孙权抚慰他并叫着他的表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让人为他擦泪,正是孙权这种对潘濬一见如故、求贤若渴之心感动了其人,潘濬他才投降。
      3、建安五年,孙策身亡,孙权初统诸事,才不过十九岁,尚未弱冠(二十)。应该说孙权这样年纪轻轻,缺少自己的班底,他所拥有的几乎全部都是其父兄所遗留下的旧臣,所以孙权以较为友好的姿态去管诸人直接叫表字,但是出于对二张的特别尊重,才叫公或官职。
      总而言之,《江表传》记载的孙权三处呼字记载,其实全部都是一个内容,那就是君主呼臣子表字是亲昵的举动,特别是如果被史家记载下来,是下面会有一些特别内容的,所以才要提醒【字之】、【呼其字】。


      IP属地:北京3楼2019-10-03 09:40
      回复
        至于魏国方面其实也有记载
        《魏略》:脂X字元升,京兆人也。、、、会融被诛,当时许中百官先与融亲善者,莫敢收恤,而X独往抚而哭之曰:“文举,卿舍我死,我当复与谁语者?”哀叹无已。太祖闻之,收X,欲理之,寻以其事直见原,徙许东土桥下。X后见太祖,陈谢前愆。【太祖呼其字曰:“元升,卿故慷慨!”因问其居处,以新移徙,赐谷百斛】。
        ————————————
        脂X和孔融关系很好,在孔融被杀后没人敢去收尸,只有脂X去了。曹操遂收治脂X,后来饶了他的罪,然而却迁徙他住许昌东面土桥下面,后来脂X去见曹操自陈其过,曹操叫着他的表字说:元升,你很有义气!然后为他更换了住所,赐给他上百斛谷麦。
        当然根据脂X这个例子来看,曹操呼他表字绝非和他有多亲,恰恰是一个待罪之人,只不过曹操原谅他为了展示一种大度才刻意为之的,当然从鱼豢记载来看也是想表达这一点。
        也就是说这里曹操呼脂X其字和曹操【字之】郭嘉完全不是同一个情形,前者虽气氛缓和但不亲,后者是绝对的亲近之臣,因为只有郭嘉能懂曹操的很多心思。所以,本人以为如果说《册府元龟》记载【太祖字之曰】为陈寿原文的话,那么陈寿极有可能是想借此语表达曹操对于郭嘉的一种特殊的偏爱,这也就导致陈寿只在《郭嘉传》中特别写上【字之】,也为引出下文【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做了一个铺垫。
        当然,《荀攸传》也记载了【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
        有人说,曹操每每都管荀攸叫【公达】,这又怎么说呢?这里本人多解释一句,我并不是说曹操只和郭嘉亲,曹操和荀攸的感情也是同样深厚的,人与人的感情既不是独占也不是非黑即白的逻辑。
        并且个人以为陈寿在《荀攸传》中记载为【太祖每称曰】,所以在《郭嘉传》记载为【太祖字之曰】以对称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恰恰证明了今本《郭嘉传》很可能因为缺字而造成了【太祖(字之)曰】的情况。


        IP属地:北京4楼2019-10-03 09: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