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大变局!高层定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时代正式到来
文|凯风
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终于有了定论。
近日,中财委召开第五次会议指出:
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这段表述意义深远。
它不仅明确经济空间结构之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其中处于关键地位,而且更进一步提出,要增强这些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力。这可视为最高决策层对城镇化大战略的一锤定音。
至此,“大城市化模式”终于呼之欲出。
01
“大城市化”来了
诸多迹象表明,中小城镇化战略正在逐步退出,大城市化取而代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在此前后,“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城市群发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收缩型城市要瘦体强身”先后进入规划。
这是影响深远的新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化战略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转向。
过去一段时间,以县域为主导的城市化一度占据主流,无论是建设用地指标、财政投入还是政策红利,都向这些地方投注。
然而,实践证明,即便政策不断,中小城市并未留住人口,也未能发展出足够有优势的主导产业,更未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均衡发展。
相反,无论如何限制,人口、资本和产业,都还在向大城市聚集。北上广深的资金总量和高新产业数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广深杭成渝这些头部城市,每年的常住人口流入量都以数十万计。
与此对比,一些三四线城市陷入收缩困境。最近,黑龙江鹤岗和甘肃玉门频频刷屏,这些地方普遍面临着经济增速下滑、收入增长过慢和人口持续流失的困境。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在于大城市化更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也与城市扩张的逻辑相契合,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更关键的是,我国城镇化正在进入后半场。如果说上半场以农民工进城为标志,后半场的关键就在于培育经济增长极,而“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无疑是重中之重。
这一切都表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是优先发展对象,小城镇将处于从属地位。
文|凯风
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终于有了定论。
近日,中财委召开第五次会议指出:
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这段表述意义深远。
它不仅明确经济空间结构之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其中处于关键地位,而且更进一步提出,要增强这些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力。这可视为最高决策层对城镇化大战略的一锤定音。
至此,“大城市化模式”终于呼之欲出。
01
“大城市化”来了
诸多迹象表明,中小城镇化战略正在逐步退出,大城市化取而代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在此前后,“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城市群发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收缩型城市要瘦体强身”先后进入规划。
这是影响深远的新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化战略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转向。
过去一段时间,以县域为主导的城市化一度占据主流,无论是建设用地指标、财政投入还是政策红利,都向这些地方投注。
然而,实践证明,即便政策不断,中小城市并未留住人口,也未能发展出足够有优势的主导产业,更未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均衡发展。
相反,无论如何限制,人口、资本和产业,都还在向大城市聚集。北上广深的资金总量和高新产业数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广深杭成渝这些头部城市,每年的常住人口流入量都以数十万计。
与此对比,一些三四线城市陷入收缩困境。最近,黑龙江鹤岗和甘肃玉门频频刷屏,这些地方普遍面临着经济增速下滑、收入增长过慢和人口持续流失的困境。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在于大城市化更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也与城市扩张的逻辑相契合,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更关键的是,我国城镇化正在进入后半场。如果说上半场以农民工进城为标志,后半场的关键就在于培育经济增长极,而“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无疑是重中之重。
这一切都表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是优先发展对象,小城镇将处于从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