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当医疗美容在中国还不那么繁荣和兴旺的时候,提起整形美容,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词——拉皮。这个词特别通俗易懂,因为它和一种来自东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食物重名,再加上春晚里白云大妈和黑土大叔的宣传,“再做个拉皮……”“我拍个黄瓜”,一时间街知巷闻。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da2143fdf00baa1ba2c47b37711b9b1/2515b482d158ccbf9e1e6ce917d8bc3eb335418b.jpg)
但拉皮这个词很不准确。在人们的脑海里,仿佛拉皮手术就是把松了的皮肤抻平固定,其过程就像晾衣服时把褶皱拽开一样。然而是这样吗?
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拉皮”的前世今生。
首先我们从正名开始,拉皮的真正名称应该是“面部提升术”,而这项技术的演进,已经历经了百年的发展。
由皮肤表层向深层演进
1909年,Dr.Mille (米勒医生)在自然皮肤皱纹中切开皮肤,潜行剥离。如示意图中显示,这就是最为原始的面部提升方法,是名副其实的“拉皮”,但是效果相当不理想。简言之,拽不住。
1927年,Dr.Babs(巴姆斯医生)为了改善单纯局部提升效果不良的问题,率先开始了经皮下广泛剥离。自此,提升手术由皮肤表层向深层发展。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d3f5a7d5a2af2eddd4f149e1bd120102/a018fd39b6003af39f7b05b33b2ac65c1238b668.jpg)
SMAS筋膜提升从发现到成形
1974年,瑞典整形外科医生Skoog发现了一个浅表皮下筋膜。Skoog 医生通过悬吊该组织以缓解皮肤紧张,获得了更持久的面部提升效果。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发现,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在面部提升的技术水平。
但他的该项技术在他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得到普及,因为当时的医生们害怕损伤面部神经,受当时解剖水平的影响,Skoog教授的剥离范围很少延伸超过腮腺,这就使得前颊上提的幅度受到限制。最后,Skoog教授一张嘴说不过那么多张嘴,只能郁郁而终。但从今天看来,他是伟大的先驱,这也证明了“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0919215c6281800a6ee58906813433d6/58d0b516fdfaaf512b9f596c825494eef11f7a35.jpg)
<Skoog医生>
1976年, Mitz(米茨)和Peyronie(佩罗尼)这两位医生,终于将这个浅表皮下筋膜命名为“浅表肌腱膜系统”(英文缩写为SMAS)。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300dcb7457ee3d6d22c687c373176d41/b1b4b62f070828387e0004c7b699a9014d08f124.jpg)
1977-1980年,Owsley(奥斯利医生) 和Lemmon(莱蒙医生) 将Skoog(斯库格医生)的技术加以改进,将皮肤和SMAS为一个单元进行扩展SMAS下分离面部提升,提升手术至此初具雏形;
SMAS提升手术走进生活
1990年,Hamra(哈姆拉医生)开展了深层除皱术和复合除皱术,这项技术自此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
2003年,又过了13年,Barton医生开发了高位SMAS提升技术,即释放颧骨韧带,使颧区软组织向上移动,将分叉的SMAS瓣分别固定在颧弓上方和耳后区的技术,这一波操作,虽然使技术难度大大增加,但是效果也加倍显著。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8b1be250012442a7ae0efdade142ad95/5505ebfdfc039245c3c239dc8994a4c27c1e253d.jpg)
从此以后,人们终于为Skoog医生正名,而SMAS组织提升技术也因被认为是面部年轻化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得到普及。
SMAS提升是治本的年轻方法-杨大平教授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28c674c6b2315c6043956be7bdb0cbe6/b7f4900e7bec54e7fee9c2cdb7389b504ec26a2c.jpg)
从1999年回国后,我一直沿用欧美的高位SMAS提升技术,为4千多名女性开展了面部提升手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在面部年轻化手术中,有比带有腱性部分的SMAS更适合支撑的组织。中国人喜欢讲标本兼治,只拉“皮”,其实是治标,而在SMAS层进行的手术,则是深入治本的方法。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da2143fdf00baa1ba2c47b37711b9b1/2515b482d158ccbf9e1e6ce917d8bc3eb335418b.jpg)
但拉皮这个词很不准确。在人们的脑海里,仿佛拉皮手术就是把松了的皮肤抻平固定,其过程就像晾衣服时把褶皱拽开一样。然而是这样吗?
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拉皮”的前世今生。
首先我们从正名开始,拉皮的真正名称应该是“面部提升术”,而这项技术的演进,已经历经了百年的发展。
由皮肤表层向深层演进
1909年,Dr.Mille (米勒医生)在自然皮肤皱纹中切开皮肤,潜行剥离。如示意图中显示,这就是最为原始的面部提升方法,是名副其实的“拉皮”,但是效果相当不理想。简言之,拽不住。
1927年,Dr.Babs(巴姆斯医生)为了改善单纯局部提升效果不良的问题,率先开始了经皮下广泛剥离。自此,提升手术由皮肤表层向深层发展。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d3f5a7d5a2af2eddd4f149e1bd120102/a018fd39b6003af39f7b05b33b2ac65c1238b668.jpg)
SMAS筋膜提升从发现到成形
1974年,瑞典整形外科医生Skoog发现了一个浅表皮下筋膜。Skoog 医生通过悬吊该组织以缓解皮肤紧张,获得了更持久的面部提升效果。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发现,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在面部提升的技术水平。
但他的该项技术在他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得到普及,因为当时的医生们害怕损伤面部神经,受当时解剖水平的影响,Skoog教授的剥离范围很少延伸超过腮腺,这就使得前颊上提的幅度受到限制。最后,Skoog教授一张嘴说不过那么多张嘴,只能郁郁而终。但从今天看来,他是伟大的先驱,这也证明了“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0919215c6281800a6ee58906813433d6/58d0b516fdfaaf512b9f596c825494eef11f7a35.jpg)
<Skoog医生>
1976年, Mitz(米茨)和Peyronie(佩罗尼)这两位医生,终于将这个浅表皮下筋膜命名为“浅表肌腱膜系统”(英文缩写为SMAS)。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300dcb7457ee3d6d22c687c373176d41/b1b4b62f070828387e0004c7b699a9014d08f124.jpg)
1977-1980年,Owsley(奥斯利医生) 和Lemmon(莱蒙医生) 将Skoog(斯库格医生)的技术加以改进,将皮肤和SMAS为一个单元进行扩展SMAS下分离面部提升,提升手术至此初具雏形;
SMAS提升手术走进生活
1990年,Hamra(哈姆拉医生)开展了深层除皱术和复合除皱术,这项技术自此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
2003年,又过了13年,Barton医生开发了高位SMAS提升技术,即释放颧骨韧带,使颧区软组织向上移动,将分叉的SMAS瓣分别固定在颧弓上方和耳后区的技术,这一波操作,虽然使技术难度大大增加,但是效果也加倍显著。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8b1be250012442a7ae0efdade142ad95/5505ebfdfc039245c3c239dc8994a4c27c1e253d.jpg)
从此以后,人们终于为Skoog医生正名,而SMAS组织提升技术也因被认为是面部年轻化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得到普及。
SMAS提升是治本的年轻方法-杨大平教授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28c674c6b2315c6043956be7bdb0cbe6/b7f4900e7bec54e7fee9c2cdb7389b504ec26a2c.jpg)
从1999年回国后,我一直沿用欧美的高位SMAS提升技术,为4千多名女性开展了面部提升手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在面部年轻化手术中,有比带有腱性部分的SMAS更适合支撑的组织。中国人喜欢讲标本兼治,只拉“皮”,其实是治标,而在SMAS层进行的手术,则是深入治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