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做了三个木桶
第一个木桶用来装粪 就叫粪桶 人们避着它
第二个木桶用来装水 就叫水桶 人们用着它
第三个木桶用来装酒 就叫酒桶 人们捧着它
桶是一样的 却因为各自装的东西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命运
人生亦如是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节选自《前女友的狗肉火锅》
第一个引喻:只有木桶才会看不起木桶
经济学内有一个观点:竞争,只会出现在同一水平同一层次的两个企业之间,业内地位、经济实力、资源管理相差悬殊的两个企业,并不能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就像沃尔玛之于红旗连锁 是不会造成直接的竞争冲突的,它的对手应是伊藤、家乐福甚至是大润发、人人乐。
木桶亦如是。
酒桶看不起水桶,水桶看不起粪桶,酒桶会看不起粪桶吗?不会,因为酒桶和粪桶一辈子都不会有交集,自然不存在看不起。即使知道这么一号存在,也不会看不起,因为那并不值得。
这是全部的隐喻吗?不是。
有趣的是,它们都是木桶。这么说来,只有木桶才会看不起木桶。人们会看不起木桶吗?不会,人们既不会尊重,也不会看不起,作为人们手中的工具,不管是避着、用着还是品着,也都仅仅是使用而已。诚然,人们会对身边持续使用的事物产生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是喜欢,可以是厌恶,甚至是习惯和依赖,但绝不会是尊重,因为奥黛丽的铜像的名字是奥黛丽精神,而不是奥黛丽.赫本的铜像。
那么,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人,都不要去看不起别人,不管是把骄傲粉饰成修养,还是把自己也当作是木桶,也不要去看不起木桶,因为只有木桶才会看不起木桶。
第二个引喻:人生只有被选择的权利。
只有一个问题:粪桶不想、不愿、不能成为酒桶吗?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好像很有理所当然的道理,在我看来,是理所当然的自以为是。
农村的娃要进城,要读书,要娶城里的姑娘、嫁城里的小伙,要挣很多的钱,要让人看得起,要有事业和爱情……或者说,要有钱和女人
然而
有的人总是在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否定之间辗转反侧
有的人总是在别人的闲言碎语之间疲于奔命
有的人临老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有这么大一家子人
这是何等的比烟花还要寂寞的落寞
励志故事终究是励志故事,现实中能够被当作成功人士来赞美的不超过总人口基数的5%
成功终究是自己来定义的事情,用马斯洛的话来说,人类的最高需求在于自我实现
什么样的观念造就什么样的人生
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这么看来是没错,但是用在这么一个阶级意味十足的故事中
那不叫励志,那叫谋杀理想。
这句话也变成了一个自恋狂积极的心理暗示,这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人生只有被选择的权利,而且标准不尽相同。
第三个引喻:人生充满悖论。
如果我以后有可能有小孩儿的话,我会第一时间教给她一个道理:
关于理想,不管多么卑微或者高尚,永远不要去想自己被世人传颂。
被传颂的往往是世间罕有的,世间罕有的往往不容于世。杜十娘终究被一个百宝箱所衡量,梁祝化蝶终究变成了一对蝴蝶,问题是,好好两个人为什么非得要变成蝴蝶?
生活中也是如此。
被炫耀的往往是自己所缺少的,被追求的往往是自己所不愿的。
我是一个称职的粪桶,粪桶如是想。
***一辈子就花在了装酒上,酒桶如是想。
粪桶炫耀自己的成绩是因为它认为装粪并不是一件荣耀的事
酒桶愤怒自己的成绩是因为它认为装酒并不是一件荣耀的事
人生充满悖论
就像那个吹风机和刮胡刀的故事一样
我想去买个吹风机
结果买了个刮胡刀
最后还得肯定自己买刮胡刀是对的
临老发现自己真的只是一个刮胡刀
而不是一个吹风机
这真是一件悲伤的事。
后记
哲学家都是疯子
社会接受这个疯子,就制成雕像丰碑,就算死了也要你千年不朽不得轮回
社会不接受这个疯子,就关进精神病院,就算死了也要你肢离破碎不得轮回
结论:哲学家不得轮回
教训:不要当哲学家
————《后男友的心灵鸡汤》
第一个木桶用来装粪 就叫粪桶 人们避着它
第二个木桶用来装水 就叫水桶 人们用着它
第三个木桶用来装酒 就叫酒桶 人们捧着它
桶是一样的 却因为各自装的东西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命运
人生亦如是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节选自《前女友的狗肉火锅》
第一个引喻:只有木桶才会看不起木桶
经济学内有一个观点:竞争,只会出现在同一水平同一层次的两个企业之间,业内地位、经济实力、资源管理相差悬殊的两个企业,并不能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就像沃尔玛之于红旗连锁 是不会造成直接的竞争冲突的,它的对手应是伊藤、家乐福甚至是大润发、人人乐。
木桶亦如是。
酒桶看不起水桶,水桶看不起粪桶,酒桶会看不起粪桶吗?不会,因为酒桶和粪桶一辈子都不会有交集,自然不存在看不起。即使知道这么一号存在,也不会看不起,因为那并不值得。
这是全部的隐喻吗?不是。
有趣的是,它们都是木桶。这么说来,只有木桶才会看不起木桶。人们会看不起木桶吗?不会,人们既不会尊重,也不会看不起,作为人们手中的工具,不管是避着、用着还是品着,也都仅仅是使用而已。诚然,人们会对身边持续使用的事物产生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是喜欢,可以是厌恶,甚至是习惯和依赖,但绝不会是尊重,因为奥黛丽的铜像的名字是奥黛丽精神,而不是奥黛丽.赫本的铜像。
那么,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人,都不要去看不起别人,不管是把骄傲粉饰成修养,还是把自己也当作是木桶,也不要去看不起木桶,因为只有木桶才会看不起木桶。
第二个引喻:人生只有被选择的权利。
只有一个问题:粪桶不想、不愿、不能成为酒桶吗?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好像很有理所当然的道理,在我看来,是理所当然的自以为是。
农村的娃要进城,要读书,要娶城里的姑娘、嫁城里的小伙,要挣很多的钱,要让人看得起,要有事业和爱情……或者说,要有钱和女人
然而
有的人总是在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否定之间辗转反侧
有的人总是在别人的闲言碎语之间疲于奔命
有的人临老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有这么大一家子人
这是何等的比烟花还要寂寞的落寞
励志故事终究是励志故事,现实中能够被当作成功人士来赞美的不超过总人口基数的5%
成功终究是自己来定义的事情,用马斯洛的话来说,人类的最高需求在于自我实现
什么样的观念造就什么样的人生
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这么看来是没错,但是用在这么一个阶级意味十足的故事中
那不叫励志,那叫谋杀理想。
这句话也变成了一个自恋狂积极的心理暗示,这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人生只有被选择的权利,而且标准不尽相同。
第三个引喻:人生充满悖论。
如果我以后有可能有小孩儿的话,我会第一时间教给她一个道理:
关于理想,不管多么卑微或者高尚,永远不要去想自己被世人传颂。
被传颂的往往是世间罕有的,世间罕有的往往不容于世。杜十娘终究被一个百宝箱所衡量,梁祝化蝶终究变成了一对蝴蝶,问题是,好好两个人为什么非得要变成蝴蝶?
生活中也是如此。
被炫耀的往往是自己所缺少的,被追求的往往是自己所不愿的。
我是一个称职的粪桶,粪桶如是想。
***一辈子就花在了装酒上,酒桶如是想。
粪桶炫耀自己的成绩是因为它认为装粪并不是一件荣耀的事
酒桶愤怒自己的成绩是因为它认为装酒并不是一件荣耀的事
人生充满悖论
就像那个吹风机和刮胡刀的故事一样
我想去买个吹风机
结果买了个刮胡刀
最后还得肯定自己买刮胡刀是对的
临老发现自己真的只是一个刮胡刀
而不是一个吹风机
这真是一件悲伤的事。
后记
哲学家都是疯子
社会接受这个疯子,就制成雕像丰碑,就算死了也要你千年不朽不得轮回
社会不接受这个疯子,就关进精神病院,就算死了也要你肢离破碎不得轮回
结论:哲学家不得轮回
教训:不要当哲学家
————《后男友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