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春节已过去23天,正值冬春交替,气温忽高忽低,身边的人总是一个接一个患上了感冒。这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如果出现咳、痰、喘等症状,且持续时间达一两个月,千万别以为只是普通感冒,这很可能是慢阻肺的征兆。

慢阻肺虽然冠以“慢”之名,但患病人群增长得很“快”,已成为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患者数量已经达到约1亿人,这也使慢阻肺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

钟南山博士提示到:慢阻肺的早期症状非常隐匿,往往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或活动后气喘,很容易被忽视或被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或咳嗽,或认为老年人总会有几声咳嗽或走路气窜,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等到确诊时,大多数患者的疾病已进展到中晚期。因此,关注并早期发现疑似症状,尽早去医院确诊是关键。
对于40岁以上的人,如果符合“长期吸烟、活动后气急、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三条中的任意一条,就应该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确认是否已患上慢阻肺。钟南山指出,慢阻肺的诊治要趁早,患者通过长期、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并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控制慢阻肺,用药和装置都很重要
慢阻肺的一大特殊之处在于,目前慢阻肺药物的主流给药方式是通过吸入装置,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患者吸气加速慢、吸气持续时间短等因素,均会影响药物的肺部沉积,造成疾病控制不佳,增加急性加重风险。因此,选择一个吸入效果更加高效稳定的装置对于慢阻肺的长期治疗至关重要。

慢阻肺居家康复,这十个事项得注意!
除持续用药外,慢阻肺的居家康复情况也很重要,专家提醒,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戒烟:戒烟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死亡率。
2. 避免接触有害气体或颗粒:避免接触烟雾和强烈气味,重污染天气减少外出和劳动。
3. 减免劳累:缓慢走动,避免气短,坐着完成日常活动。
4. 运动与锻炼:控制体重,改善呼吸功能,适量运动。
5. 健康饮食:少食多餐,多喝水,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6. 预防感冒:远离感冒和流感人群,防止细菌滋生,咨询医生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7. 减缓压力:可练习气功、瑜伽等,或聆听轻松的音乐、尝试意念放松等。
8. 合理用药:配合医生制定的药物治疗计划,不要轻易停用或减量药物。
9. 吸氧治疗:病情严重时需要吸氧治疗,防止并发症。
10. 处理急性加重:遵照医嘱进行抗菌治疗,或进行吸氧治疗等,如24小时症状无改善,尽快就医。
七十二传媒温馨提示各位家人们,冬春交替期患上感冒,一定不要小事化无,要及时前往医院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