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秉章吧 关注:37贴子:1,618
  • 11回复贴,共1

【雁小驴】湘军统帅,曾国藩,湘军,二奶的杂七杂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李秀成吧


1楼2019-01-21 16:44回复
    其实,这篇文章是谭伯牛的评论《天国之秋》的读后感。按说本该是回帖,但……发主帖不是能多积分嘛!因此,另开一贴818,顺便向13级大神进军。
    主要是谭伯牛的这句话的感想:“即便如此,谭伯牛仍然不同意罗尔纲先生早年提出的“湘军以前,兵为国有;湘军以后,兵为将有”假设,因为在他看来,现实中的情况更为复杂。谭伯牛对记者说,“我们不能说湘军是曾国藩的‘私兵’,事实上曾、李、左没有任何造反的痕迹。他们制约军队的权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而且我们要知道,曾、李、左之间也存在制衡。其中一个造反,另外两个都是潜在对手。”
    虽然罗老力挺李秀成,但,好吧,罗老俺也丢砖,文言叫商榷。O(∩_∩)o…哈哈!!!
    俺是越来越觉得“湘军以前,兵为国有;湘军以后,兵为将有”不对。嗯,先从剃头出山开始说好了,俺说的也不一定对,有些地方俺还没细看史料,所以,就当闲扯和跑题闲扯,因为8着8着俺发散了


    2楼2019-01-21 16:44
    回复
      1剃头出山
      剃头不像希腊神话里的赫拉克勒斯,一出生就拥有无穷的力量。他也是一步步科举上去,当了京官。百度下,ms他除了户部,六部哪个部都遛达着当过侍郎。太平军兴,他依旧在北京安全的就像一只树梢上的小鸟。
      咸丰二年,剃头被派到了江西当主考。本来,假如不是他的麻麻意外地挂掉了,估计他的人生轨迹是,在江西当完主考,(当时,江西还没有太平军的),收一票银子,之后告假一月回家。据他家书中设计的构想,因为家乡湖南不太平,他是打算把父母和全家都接到京城去住的。
      汗,如此一来,他肯定不会成为范文澜笔下的汉奸刽子手,但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打北京……
      剃头回乡丁忧,随即奉旨在家乡办团练。据我看谭伯牛写的文章,他起初是和同乡王錱合伙办的,但随即与王錱因意见不合分道扬镳。
      不久,眼光长远的剃头独辟蹊径,开始办水师。他的队伍使得当时一些中小知识分子,不得志的小官吏纷纷依附,迅速积聚其巨大的力量。曾国藩所聚集的中小知识分子,比如罗泽南,比如李续宾等人,在正常情况下,恐怕一辈子都考不上个功名,不是说他们不聪明,要命的是科举的录取率太低。而不得志的小官吏,如塔其布,如果天下太平,绕是他有一身的屠龙术也无用武之地。说到这里,跑题的8一句,曾国藩所依靠的力量是中小知识分子,而太平天国呢,依靠的则是下层力量。
      到咸丰四年二月,剃头的水师筹办成功,浩浩荡荡从湖南衡阳出发的时候,他手下的人马算后勤加上一共一万七。
      然而,可不可以从这时开始,就把剃头算成湘军统帅呢?
      咱们暂且放一放,先818当时的清廷是否猜忌汉人,地方督抚均为满族官员吧?


      3楼2019-01-21 16:45
      回复
        2、太平军兴前前后后的封疆大吏。
        剃头办成水师,不久自衡阳出发,如果开始还有小挫,那么越到后来则越顺手,在湖口大捷前,他自长江上游取建瓴之势,真可以说势如破竹。
        所以说,取上游之势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一只拿得出手的水师,没有水师,没有办水师的客观条件,绕是跑到了上游,就算去了湖南的上游四川也只能是混大渡河的命。
        看什么看,俺就是在说石达开。
        剃头粉喜欢拿咸丰在剃头夺取武昌后,本来赏了剃头个湖北巡抚,旋即又发圣旨撸了拿来说事儿,痛心疾首上纲上线为剃头抱打不平:“是因为咸丰猜忌汉人,才不给剃头封疆大吏做!”
        所以说无论太粉清粉,只要沾了个粉字,就都一样,喜欢从客观找原因,喜欢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就是不找粉主自身原因。
        是这样吗?
        在俺看了一些同时期汉人官职后,不能不说,剃头巡抚被撸,只是一个孤立事件。
        比如,剃头的同乡江忠源,还只是个举人,咸丰给他安徽巡抚不要太快。
        胡林翼,从布政司提拔为湖北巡抚,也顺顺当当。
        至于骆秉章,他当了湖南巡抚好多年的。
        还有何桂清,从江苏巡抚到两江总督,这可是当时最有料的总督了。
        皖南的钦差大臣张芾也曾经被赏过江西巡抚,当然后来因办事不力被撸了。
        所以,咸丰不给剃头巡抚,也许因为他是穆彰阿的门生呢?也许因为他长的就是没何桂清帅呢?也许是因为他脾气不好,当了湖北巡抚会和周边封疆大吏掐个没完,咸丰想让他历练呢?在n多汉人都当封疆大吏的背景下,不得不同情的对剃头的粉丝说,从剃头自身找找原因吧!表拿民族矛盾当挡箭牌。
        写到这里,俺突然起了一个念头,就是打算用数学方法计算和统计一下太清之战前前后后的封疆大吏数量。历史分析,也许同一事件从不同史料截取文字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两种结论,但数字一般来说不会骗人,要么数学是一切学科之王呢!
        结果,统计出来的结论吓了俺一跳!


        4楼2019-01-21 16:45
        回复
          3、太清之战前后与封疆大吏的统计
          俺打开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打算分四个时间段,注:下面时间段之后括弧中的数字为《档案》第几册。
          1、太平军兴,即道光三十年五月~咸丰元年五月(1)
          2、剃头出山到湖口大捷前,即咸丰四年二月~咸丰四年年底(12~16)
          3、咸丰十年,即咸丰统治后期(22)
          3、天国陷落同治三年全年(25、26)
          俺的打算是按照目录中给出的封疆大吏名字进行统计,这些人都是向清廷奏报过有关太平天国军事情报和建议的督抚。虽然地域肯定是以围绕太平天国为主的长江以南的局部,但也能从一斑而窥全豹。
          注:其中太平军兴期间有个湖广总督龙裕看着满汉都可以有,本着俺大汉族不差这点封疆大吏的原则,算他是满族好了。
          其中,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不计入统计。


          5楼2019-01-21 16:46
          回复


            贵州巡抚是乔用迁


            6楼2019-01-21 16:46
            回复


              7楼2019-01-21 16:47
              回复
                俺以前习惯性默认,在太平天国之前,满人占据着封疆大吏的主要份额,汉人只能靠边站,可实际情况呢?总之,在太平天国活动地区,明显汉人督抚占有绝对性优势。
                所以,俺的分析是这样的,八旗子弟,曾经牛叉到不得了,但入关后满人的一系列八旗优惠政策已经养的他们失去了包括从政在内的诸多能力。整天提笼架鸟泡茶馆才是他们的王道。
                因此,在太平军兴前,汉人已经在政坛上获取了太多的实质性权力,而正是太平军兴,给了咸丰一个机会,让他趁机扩展本民族势力,在咸丰四年,越来越多的满人成为督抚,走上了政治舞台。
                跑题的说一个,以前,我曾经认为,胜保也没有被封为督抚,而猜测他的地位和曾国藩类似,但不是的,因为胜保虽然同样帮办军务,同样没有成为封疆大吏,但他的前面在一开始就有个钦差大臣的头衔,他是同为满人的皇帝咸丰重点扶持的对象,而剃头被封为钦差大臣则要在很久以后了。
                不伦不类用《红楼》比喻一下,同样是妾,剃头是赵姨娘样的,而胜保则是皇帝的贵妃元春。^_^
                然而,扶持满人,挤压汉人不是以咸丰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对比汉人,满人这个群体,虽然有塔其布多隆阿等凤毛麟角,但从整体来说实在是太缺乏平息这场叛乱的能力。从咸丰十年,即咸丰后期,汉人在督抚名额中又占据了绝对的多数。直到天京陷落,这个趋势有增无减,甚至连直隶总督也成为了汉人刘长佑。
                继续跑题,这还是咸丰呢!他是货真价实的皇帝啊!尚且不能想干啥干啥,就表说俺家教主能害这个,害那个了。


                8楼2019-01-21 16:47
                回复
                  4、剃头的手下是不是从一而终?
                  湘军是兵为将有,然而,从剃头这里就说不通。
                  上面我简述了剃头以水师为平台,迅速搜罗了中小知识分子,失意小官吏等,积聚了巨大的力量。但这些人被剃头用过了,就等于被剃头破了处,按照封建道德就非剃头不能嫁了吗?
                  当然不是!
                  剃头自咸丰四年年初于衡阳出发,顺江而下,越走越顺,到咸丰五年年初,才在湖口大败。之后,剃头就开始在江西帮办军务。境况很是窘迫了,他自己也在给咸丰的奏折中发牢骚,说他初办水师,很风光那会儿,靠的是罗泽南和塔其布两员猛将。
                  塔奇布没有出轨就生病挂掉了,咱不说,看看罗泽南好了。
                  罗泽南抛弃了剃头,抱上了真·湖北巡抚胡林翼的大腿,跟着狐狸打武昌去了。
                  有个说法,是罗泽南是剃头的人,剃头在江西,几次想调罗泽南过去,胡林翼因武昌军情紧急苦苦挽留,于是,罗泽南急啊!就拼命攻打武昌,想迅速拿下武昌后去救援剃头,于是身先士卒被韦志俊打死了。
                  起初,俺听到这个说法,虽然粉的圈子不同,但还是为这种伟大的友谊而感动不已。然而,看的史料多了,却发现所谓罗泽南为剃头而死从史料和逻辑上都站不住脚。
                  你看,假如罗泽南从来没有身先士卒,突然在剃头让他去江西那阵子猛地打鸡血一样开始身先士卒了,那妥妥的是为了剃头没跑。但罗泽南据记载,他从出山起打仗就跑在前头,在战场上壮烈了,发生在何时何地都不奇怪,怎么能因为时间发生在剃头在江西期间就说罗泽南是为剃头死的呢?
                  而且,据剃头日后给弟弟老九的一封信说,当年他在江西,罗泽南过来一看,就说:这不是建功立业的地方,之后就跑了。剃头可没有因为这件事大骂:罗泽南,乃个不守妇道的女人。而是在给弟弟的信中对罗大加赞赏,盛誉其有眼光,劈腿劈的对。


                  9楼2019-01-21 16:48
                  回复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罗泽南,剃头手下曾经的猛将李续宾同志、杨载福同志,在剃头江西时期,都没有对剃头从一而终。对这些有着雄心壮志,有远大抱负的将领来说,也许剃头只是他们一个晋身的跳板。


                    10楼2019-01-21 16:48
                    回复
                      剃头丁忧期间,是朝廷猜忌剃头,才不让他出山的吗?
                      咸丰七年二月初四,曾国藩父亲去世,十一日,他自瑞州接到报丧的家书,二十一日离开军营奔丧回籍,直到次年的六月初三,接到请他出山的上谕后才于初七离开家乡,结束了丁忧之期。
                      为何曾国藩会有为期一年三个半月的假期,为何他没有以太清之战中清方大员的惯例,夺情履行职务?
                      在以前,是有个常识性说法的:即朝廷对曾国藩非常猜忌。因此,自打他丁忧后,尽管曾国藩百般活动,却始终压制他不让他出山,直到石达开进军浙江,朝廷迫于无奈,才不得不做出一个最不情愿做出的决定,启用王牌曾国藩。
                      然而,这种说法是事实,还是捕风捉影的网络谣言?
                      让我们梳理一下清廷与剃头之间的行踪和对话(奏折),看看究竟发生了神马?
                      咸丰七年
                      二月
                      四日:曾国藩父亲去世。
                      十一日:
                      曾国藩在瑞州军营接到报丧的书信。
                      十六日:
                      曾国藩写奏折报告朝廷打算回家及手下人马的安排事宜。
                      二十日:
                      西安将军福兴与江西巡抚文俊派人到瑞州军营与曾国藩交接。
                      二十一日:
                      曾国藩自瑞州军营启程。
                      二十七日:
                      咸丰的上谕,其中,先强调了军情紧急,又援引了古代的惯例,说是按照曾国藩这种情况,忠孝不能两全之时,是可以不丁忧而先给老板干活的。最后,说明关键:只给剃头三个月假期,三个月后,乖乖回军营给老子干活。
                      点评:从一开始,咸丰就根本没有猜忌剃头,而是催着他出山的节奏。
                      二十九日:
                      曾国藩回到湖南老家。
                      三十日:
                      曾国藩写奏折报告朝廷自己的行踪及军营的安排。
                      三月
                      初一:
                      另外一封上谕同意曾国藩回家料理丧事,但强调只给假期三个月,让曾国藩料理家事完毕即回军营。
                      二十六日:
                      曾国藩对二月二十七日的上谕表示感谢。
                      点评:此时此刻,剃头起码在奏折中没有表达丝毫不肯出山的意思,对朝廷赏给他仨月的假期感激涕零。
                      五月
                      二十二日:
                      剃头第一次上奏朝廷,表示要在家守孝三年。他先说现在形势已经一片大好,然后引了一个叫贾桢被允许守孝三年的例子,说俺也要守三年。
                      闰五月
                      十七日:
                      上谕恳请曾国藩出山。
                      点评:感觉咸丰对剃头,说话总不太客气,但看剃头要撂挑子,他这封上谕写的温情款款,夸了剃头爹,又夸了剃头一家,还踩了上面剃头说的那个贾桢。咸丰:口胡,贾桢算神马东西,能和剃头你比吗?最后,又把剃头夸到了天上,总之一句话,剃头,你一定要回来。
                      六月
                      六日:
                      剃头两次上书,对闰五月十七日咸丰的情书表示了拒绝。总之一句话:我不去。
                      十九日:
                      咸丰允许剃头暂时在家守孝,但强调了军情紧急,让剃头假如江西危急,就一定要出来。
                      八月
                      十四日:
                      上谕再次强调,剃头在家守孝是暂时的,军情紧急还会让他出山。而且说了湖南也不太平,让剃头在家继续发挥余热。
                      九月
                      九日:
                      剃头两封奏折敲定了在家不出来,且说,以后我没啥事了,不会老是上奏。
                      十月
                      十二日:
                      被拒绝的心灰意冷的咸丰以一句“知道了”结束了这次对剃头的追求。
                      可见,根本就没有朝廷猜忌一说,至于后面胡林翼等运作让剃头出山,咸丰不答应,也不能从朝廷猜忌上做文章,明明是剃头在之前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咸丰引起的。


                      11楼2019-01-21 16:48
                      回复
                        写之前以为剃头是二奶,实际上他好长时间只算赵姨娘。


                        13楼2019-01-21 16: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