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侵删。大上海还真是时髦,八十年前就兴起了花滑热。
索尼娅·海妮的冰舞电影与老上海的溜冰热
早在清末,外国人就将溜冰运动(当时亦称为“跑冰”,即穿着溜冰鞋在木地板或者水泥地面滑旱冰,不同于北方地区在天然冰面上使用冰刀开展的滑冰运动)引入上海并开设了溜冰场。民国初年,新世界、大世界、神仙世界等游乐场纷纷开设溜冰场。但可能由于冰鞋价格昂贵,溜冰主要在外国人中间流行,未能引起上海本地人太大的兴趣。
大约在1938年初,冬季的上海滩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兴起了溜冰的热潮。男女老少纷纷走进旱冰场或者在大街小巷上享受溜冰的快乐。其情其景恰如当时的杂志所说:“除了那些没有遭受过苦难的少爷小姐们,如醉如痴地涌向那溜冰场去之外,甚至小杂货店的学徒、剃头店里的小六子、弄堂口面摊上的小开,他们虽然没有走进那高大富丽溜冰场的力量,可是也得在傍晚的边道上或者冷静的马路中过一下子溜冰瘾”,“青年学生和孩子们,也醉心于溜冰上面,学校里的操场上或校门前的马路上,只要一散课,就有学生在溜冰”,“每一条弄堂里,特别是礼拜天,会有许多孩子、大人在习练溜冰”。
这股热潮在很大程度上是索尼娅·海妮(Sonja Henie,旧译“宋雅海妮”)的冰舞电影登陆上海产生的明星效应引发的。
索尼娅·海妮是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世界女子花样滑冰巨星。她是挪威人,1912年4月出生在奥斯陆,自幼接受严格的舞蹈和滑冰训练,11岁就获得了挪威的全国冠军。1924年,不满12岁的索尼娅走上国际赛场,参加了在法国夏慕尼举办的首届冬奥会单人滑比赛,获得第八名。从1927年至1936年,索尼娅连续十次获得世界锦标赛单人滑冠军。在1928年、1932年、1936年冬奥会上,她实现了单人滑比赛的三连冠。
索尼娅·海妮的冰舞电影与老上海的溜冰热
早在清末,外国人就将溜冰运动(当时亦称为“跑冰”,即穿着溜冰鞋在木地板或者水泥地面滑旱冰,不同于北方地区在天然冰面上使用冰刀开展的滑冰运动)引入上海并开设了溜冰场。民国初年,新世界、大世界、神仙世界等游乐场纷纷开设溜冰场。但可能由于冰鞋价格昂贵,溜冰主要在外国人中间流行,未能引起上海本地人太大的兴趣。
大约在1938年初,冬季的上海滩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兴起了溜冰的热潮。男女老少纷纷走进旱冰场或者在大街小巷上享受溜冰的快乐。其情其景恰如当时的杂志所说:“除了那些没有遭受过苦难的少爷小姐们,如醉如痴地涌向那溜冰场去之外,甚至小杂货店的学徒、剃头店里的小六子、弄堂口面摊上的小开,他们虽然没有走进那高大富丽溜冰场的力量,可是也得在傍晚的边道上或者冷静的马路中过一下子溜冰瘾”,“青年学生和孩子们,也醉心于溜冰上面,学校里的操场上或校门前的马路上,只要一散课,就有学生在溜冰”,“每一条弄堂里,特别是礼拜天,会有许多孩子、大人在习练溜冰”。
这股热潮在很大程度上是索尼娅·海妮(Sonja Henie,旧译“宋雅海妮”)的冰舞电影登陆上海产生的明星效应引发的。
索尼娅·海妮是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世界女子花样滑冰巨星。她是挪威人,1912年4月出生在奥斯陆,自幼接受严格的舞蹈和滑冰训练,11岁就获得了挪威的全国冠军。1924年,不满12岁的索尼娅走上国际赛场,参加了在法国夏慕尼举办的首届冬奥会单人滑比赛,获得第八名。从1927年至1936年,索尼娅连续十次获得世界锦标赛单人滑冠军。在1928年、1932年、1936年冬奥会上,她实现了单人滑比赛的三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