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32贴子:411,945
  • 16回复贴,共1

关于宝玉是否有袭爵资格 的问题,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度娘吃饱吃好


IP属地:江苏1楼2018-05-22 15:33回复
    因在红吧看到有人提到宝玉的袭爵问题,我有不同的意见,现将原楼主@山上下来 的原贴转过来,并就相关问题在这里讨论一下:
    原贴:
    《红楼梦》开篇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 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 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 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这里红楼梦的作者本人写得清楚,作者早年,是个享福的锦衣纨绔公子,然而当年不听从长辈和朋友的劝导,搞到今天半生潦倒,作者感到很愧悔,视之为罪过。
    问题:使作者感到愧悔的“父兄教育”,“师友规谈”是些什么内容?
    既然作者已经指明了要把这些事情“编述一集”,写进书里,那就从书里面找便可以,而且一定是重点内容。书里面长辈对晚辈的劝导,又遭到晚辈的抵触的事情,有哪些?反复出现的只有一件,读书进取仕途经济也。如贾政之于宝玉,如甄家之于甄宝玉,如秦业之于秦钟。其他并无长辈劝晚辈学门手艺,免得以后潦倒之类的事情。所以,让作者感到愧悔,当做罪过的事情,所谓的“父兄教育”、“师友规谈”,只能是同样一件事,作者当年没有听劝,读书进取,走仕途经济之路。总不至于是贾赦对于贾琏“瞧瞧人家手段”那样的“教导”吧。
    此处表达了一番愧悔,尚嫌不够,又用神话来说事:“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他到底在悲号惭愧些什么,要补之天为何天?若说匡世济民的宏大志愿,书里好像也瞧不出来。实则是悲号惭愧不能挽救本家族衰落的命运,补自家之天。
    说这些,一定有人觉得是贬低红楼梦。作为文艺作品的红楼梦,当然很伟大。以其写实的描写,当然揭露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也不排除作者对这些都有他的思考。然而最让他感到痛苦,刻刻萦绕在怀的,也无非家族的兴亡,一门一姓之荣辱。我们知道,《红楼梦》写的是贾府走向没落的故事,而作者本人,对这种没落并非置身事外,无动于衷。而是处处体现出无限的悲凉、无可奈何的痛惜。整部《红楼梦》的“白茫茫大地”的悲剧气氛,莫不源于此。书里面动不动就念叨“树倒猢狲散”、“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每当一说这些话,就痛到心里的感觉。作者又无时不在考察贾府衰败的根由,无比沉痛的写道“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当然会为自己或者宝玉没有能力去挽救整个家族的衰亡,“无才可去补苍天”,感到无比的追悔和自责,而不是为宝玉的不读书,“无意功名”而沾沾自喜。此乃人之常情。
    作者努力总结该怎么挽救贾家的衰亡。秦可卿苦心孤诣想出来的百年大计,其实也无非是钻制度的空子,在获罪后尽可能多的保留地产。一则延续祭祀,保持家族凝聚力;二则延续家塾教育,固然是为了子孙保持一定的文化水准,不过鉴于家塾教育的内容,自然也是为了通过科考之途,在政治上翻身做准备。
    第五回写道:“(警幻)向众姊妹道: "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 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连祖宗和神仙都是这样的认识。看来“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确实是唯一可以拯救贾家的法宝了。
    在第三回中,作者又假托“后人”做词两首对宝玉加以点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作者又亲批“批宝玉极恰”。
    看上去是把宝玉说得太不堪了。有些人不能接受,只好强行判定为“反话”。然而此词跟开篇的“作者自云”主旨都是一样的,表达的都是作者对自己类似宝玉那样早年生活的自责和懊悔。作为家族后辈中唯一一个有资质有才华的“略可望成”者,却也没能担负家族的重任。作者自然会语出激愤,这不是什么“反话”,实际是作者激烈的自责,是肺腑之言。
    从历史上看,科举制度提供了一条平民阶层的进身途径,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平民与贵族两个阶层的距离。自有其积极意义,起码总比世袭制要好一些。宝玉享受着贾家世袭公爵带来的荣华富贵,也没见对此提出什么批评的意见,还大大咧咧的宣布:“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宝玉一见读书人就呕吐,而跟薛蟠之类世袭贵族公子颇能打成一片,对于这些人在社会上的满身罪孽,几乎没有什么体察,可见厌恶官场厌恶权力,那都是谈不上的。他之痛恨“仕途经济”,无非是因为,作为贵族公子,他是世袭制度的受益者,而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没有科举,他便可尽情舒畅的在大观园里过逍遥日子,有了科举,却未免要遭到读书进取这种压力的逼迫。作者实际上对宝玉的这种生活有着痛切的批评。宝钗给宝玉的号:“富贵闲人”,确如其分,也正是这个意思。
    作者自云的“今风尘碌碌, 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书里面有哪些女子的行止见识高过于他?让他这样愧悔?
    举办诗社、吟风咏月、黛玉葬花、湘云醉卧,等等等,很浪漫很唯美。不过跟愧悔不沾边。能让人愧悔的,只能是,宝钗、湘云那样,对于宝玉进取仕途经济的规劝。至于黛玉,诗人气质,在这些俗务上考虑得少些,不过也不是没有。第七十九回写黛玉对宝玉说“又来了,我劝你把脾气改改罢.一年大二年小”。在临风洒泪之余,以客居之身,还不忘记帮贾家算账,“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较之贾宝玉的:“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的如此深谋远虑,为家族前途着想,是够让人愧悔了。
    其他的,凤姐办了一回丧事,作者激动地讴歌“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探春以万分沉痛的语气呼吁家族团结,“‘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真是贾府的屈原了。
    什么叫“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即此谓也。作者对于女性的欣赏,很大程度上,也是围绕家族前途这个中心的。是看到了自家女子,在家族前途的远见上,超过了男子。
    谢谢,如果楼主觉得转的不妥,请告诉我,我会删去并道歉
    另请吧友们先不要针对楼主的问题过多追究相关细节,因为我的贴子主题是宝玉袭爵问题的讨论,请就这一点进行批驳并展开,其他问题另开贴说明行吗?在此先行致谢


    IP属地:江苏2楼2018-05-22 15:36
    回复
      我的回复:
      楼主写得挺好,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想与楼主交流一下,在此纯为交换意见,不是反对楼主的大意,也不是跟楼主抬杠,如果有言语不当之处,请见谅
      楼主说:作为贵族公子,他是世袭制度的受益者,而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没有科举,他便可尽情舒畅的在大观园里过逍遥日子,有了科举,却未免要遭到读书进取这种压力的逼迫
      这一点我有不同意见。
      很多看书的人似乎都会有一种错觉:宝玉是世袭有当然承受者,是未来贾家的守护神,庇护者,所以他才显得如此重要。
      后者可能对,但前者就错了。
      根据宗法制度中的世袭传承规定,长房长孙一脉有优先继承权。以此类推。
      那么就应该是这样的:宁国府——贾敬,贾珍和其儿子贾蓉及贾蓉,其后是贾蓉未来正室所生之嫡长子一脉有继承权,因这家都是一脉单传,所以没什么可争议的,就是这个顺序走下去,直到依次递减的爵位到最后变为零为止。当然,即使爵位到最后没有了,其家依然是世族大家,因为传了很多代,所受到的精英式的教育已经形成系统,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书香世家的原因。累世积攒的财富如果好好经营,也够这家往下再过个几世的。同样的,累世积攒的人脉 也够这家子孙或通过科举或通过买官,在官场混得如鱼得水——前题是后世子孙有这份工作及交际处世能力。
      再来看荣国府,这里就出现了盲点或是误区,不受宠的长房贾赦憋屈地躲在墙角里一边划圈圈,一边喃喃自语:我是长房,我是长房,我是长房(重要的事说三遍),而实际上,书中的确给了他这个荣誉地位:他是承袭荣国公这个爵位的正牌国家官员,荣国公的荣誉是在他肩上担着呢。因此,不出意外的话(即这房中人的没死绝死透),荣国公这个爵位会在贾赦这一房延续到零。其他情况同宁国府。
      引起争议的二房贾政,才是鸠占鹊巢的那个人——他根本没有承袭爵位的资格 ,当初他是想凭,也只有凭科举一条路才能挣出前程,当然他也可以买官,但显然,他对自己的学问颇有自信,所以选了最光鲜的一条做官之路就是科举。
      而之所以没有考成,源于他偏心的老爹临死前的一道奏本,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无疑是这道奏本感动了皇帝(可能皇帝那时比较年轻,容易被感动),因此额外给了恩典,将老二贾政钦点为官。正因这个钦点二字,与普通的买官(如贾蓉买官为求媳妇葬礼上光鲜)不同,带上了“圣”字光环。从而让人觉得他比正常袭爵的大房还要有脸面。也就是说:皇帝让你买官(不用花钱)与你自己掏钱凭关系买官至少从表面上看是有很大区别的。虽然内里其实区别不大,有能力的终究能济世,没能力的也就是混日子。
      但显然有人及时利用了这个脸面,如贾母,她同样是偏心小儿子的,所以可能在这件事上动用了自己的地位权威及皇帝的光环,将本该属于大房贾赦的正屋夺过来给了二儿子贾政。而贾赦无论从孝还是从忠上,都不可能跟贾母或是贾政闹纷争给自己和贾府抹黑,因此也只能憋屈地忍了。当然心中是不服的,后来不是借故事讽刺了吗?同样的,实际的好处如荣府的财政大权和日常事务管理也都同时夺了过来交给了二房。因此后来说凤姐协理王夫人,其实是不准确的,照正常情况做的话,邢夫人跟凤姐二人理荣国府内眷事务才是正途。王夫人只有权管理二房中的内眷事务。也就是说:凤姐是正牌的内宅事务管理者之一,王夫人是强权下的受益者,而非宗法制度下正牌的管家主子。


      IP属地:江苏3楼2018-05-22 15:37
      回复
        厘清了这个顺序之后,楼主该 明白我的意思了吧:宝玉显然不可能受益于世袭制度,因为他不够格。如果贾母死了,贾赦来夺回荣国府的正房及权力,贾政是完全没有理由再占下去的,只能乖乖退回私宅去划圈圈。
        而且——宝玉同样是次子,贾政有长子,虽然死了,但其长子是有男性继承人的,就是贾兰。就算倒退一万步,荣国府的爵位被贾政夺去了,其承袭的顺序依然是:贾政,贾珠,贾兰及其男性嫡长后代。宝玉依然没有法定继承权。最多是象他爹一样,被皇帝施恩绕过科举制度擢拔为官。努力点加点运气的话,将来自挣前程,开牙建府,自己当祖师爷,走他老祖宗贾演这条路。(贾源贾演就是兄弟皆为公爵,子孙可减等承袭)
        而宝玉被警幻仙子引领至仙界看节目表演,正是此等说法的体现——即,贾源贾演认为后世子孙中大多败落,只有宝玉因为年纪小,很聪明,加之有宝物加持(宝玉),所以有可能走上他们走过的路,至少他们是希望他走这条路,这样可以将逐渐衰落的贾家一脉再振兴起来,不仅宝玉能成为源演二公那样的开创者,而且可以成为贾家的新的守护神,庇佑不成器的子孙,使他们不致于在衰落后衣食无着或是更严重的后果。但这只是单方面的期望,如果不能成为双箭头,那也只能停留在单向的道路上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实际证明,这的确只是个单箭头,一直都没有成功演变成双箭头。


        IP属地:江苏4楼2018-05-22 15:37
        回复
          好,再来说宝玉的将来之路,其实就两条:一是走科举当官之路,又光鲜又是正途,脸面不用说,必须是大大滴有的。而且可以成为荣宁二府中第一个凭科举,即自己真才实料为官的人,加上二府的背景加持,显然这条路对宝玉来说是康庄大道,皇家青眼,世族之子,官场人脉,个人学问及能力等等,都会使他成为新的贾家标杆,后世子孙膜拜供奉的雕像。这也是全体贾家对他的期望,因为只有他这一脉才有读书的天份且爱读书。这一点书中有描写。贾琏等从小也读书,但显然不是那块料,且也不喜欢读书,所以放弃了这条路。而贾政是以爱读书自居,并至少为周围人认可的读书人,宝玉自小读书也有天份。所以他走科举才能走出贾家的不寻常路来。
          二是买官之路,这途径通常被称为斜封官,是诸多无法通过科举的方式为官的途径之一,这在贾家很平常。可以说,贾家除开国的两位凭战功赢得爵位的开国公,贾政因老爹之宠被皇帝钦点为官之外,其余子弟走的基本都是这条路。在贾家真没什么可说的。当然,大多数贾家人都认为如果宝玉走这条路实在是太委屈他了,人家原本是大才么,怎么能走寻常路呢?所以自上而下,都认为宝玉读好书,走科举才是正途。而买官这条路是无奈之举,备胎,实在科举走不通了,才走这条路。当然形成贾家上下人等认识误区的原因还在于:除宝玉本人聪明过人之外,其老爹的遗传基因很不错,他早逝的大哥贾珠就是在小小年纪就中了举,只是没来得及进行下一步的考试就挂了。人家理所当然的认为,宝玉会青出于蓝。因为宝玉的天生资质比他爹他哥强(这一点经过了北静王的当面加持:将来会雏凤清于老凤声)
          所以你看,宝玉虽然有路可选,可跟没路可选 没什么两样。他只有通过科举这条路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确与众不同,证明自己没有辜负上下的青眼宠爱,同时也才能将二房占大房是无可置疑的这种观念夯实打牢,并确保自己二房的后世子孙继续从中得到实际利益(名份二房没份,那是属于长房的),这一点才是贾母等人的私心所在,即让自己宠爱的小儿子及其后代衣食无忧,继续享受祖宗的好处(其实他们并无资格享受,宗法制度早该 分房出去自己单过了)
          作者具体想法不得而知,不过考科举不是一厢情愿 的事,除非你敢作弊,否则就算你学问得到公认,你也未必能上榜,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如果换成书中人,可以分析:即使宝玉又聪明,读书又好,也不代表他能象他哥那样中举中进士,这个完全不是象买官那样可以由他或是他家人来左右的。运气好的,他可以实现祖宗所愿,运气不好的,即使他读成一万度的近视眼,他该是童生还是童生。
          作者的确有后悔之意,但我认为这个后悔之意个中含 义复杂,远不止:不趁年轻时好好读书,以致错过了好光阴这一种。


          IP属地:江苏5楼2018-05-22 15:38
          回复
            作者可能后悔的主要是一事无成的不成器,即使不走科举,至少也可以走湘云说过的凭人脉为官这条路,而这点书中宝玉也没能做到,因为当时年轻的他还不成熟,对这种做法很鄙视。作者认为自己碌碌一生,文不成武不就,科举没走通,买官也没落实,最终成为弃石(无材补天),所以遗憾后悔。
            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我的回贴到此为止,后来又跟楼主有一些关于袭爵受益者的小讨论,大体是说:从广义来讲,贾府很多人都是其受益者,包括贾芸这等较远的本家等等,从狭义来说,至少现行本的红楼梦中,宝玉不是袭爵的受益者,因为资格上显然他还差着些


            IP属地:江苏6楼2018-05-22 15:40
            回复(2)
              哼!以洒家的智商很难参与这场讨论!还是先看看西风等大神怎么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5-22 17:09
              回复
                只要学过历史,稍微了解一下宗法制,就能清楚知道贾宝玉不仅没有贾府爵位的继承权,贾政这一房的继承权也没有,宗法制规定嫡长孙继承权要大于嫡次子,如果还不懂,看看朱允炆和朱樉就明白了。贾宝玉没有贾府继承权就算了,也不是某些吹口中的国舅。一个妃子的弟弟不分嫡庶尊卑,直接越过皇后的兄弟称国舅,这是要造反的节奏吗?如果贾宝玉也能算国舅,赵姨娘那个兄弟赵国基,岂不是也成了贾宝玉的舅舅了。


                IP属地:湖南8楼2018-05-22 17:09
                回复
                  郑无极:
                  总结一下,按早稿的设计,贾宝玉不仅可以继承荣国府爵位,甚至是唯一具备继承资格的人:早稿中的贾赦是宁国府文字辈老二,早稿中贾兰是族人贾兰,而非纨子贾兰。这样贾代善的爵位就传给贾政,贾政长子贾珠早死且无子,继承人自然是贾宝玉
                  今稿将贾赦改为贾母长子,于是荣国府的爵位就变成由贾赦承袭,同时贾兰由族人变成纨子,成了贾政的嫡长孙。这就给贾宝玉袭爵增加了两道障碍。但早稿的痕迹并未完全删除:贾政作为次子却居住中轴线,贾赦怂恿贾环夺取世爵,族人贾兰的痕迹在前二十回中也比比皆是
                  贾赦乃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好,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因回头吩咐人去取了自己的许多玩物来赏赐与他。因又拍着贾环的头,笑道:"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贾环有可能袭爵的前提是贾政有爵位,如果按今稿,贾赦袭爵,贾赦怂恿贾环袭爵等于给自己儿子添乱,但如果按早稿,是贾政袭爵,贾赦的话就有意思了
                  贾菌亦系荣府近派的重孙,【蒙双行夹批:先写一宁派,又写一荣派,互相错综得妙。】其母亦少寡,独守着贾菌,这贾菌与贾兰最好,所以二人同桌而坐。谁知贾菌年纪虽小,志气最大,极是淘气不怕人的。【蒙双行夹批:要知没志气小儿,必不会淘气。】他在座上冷眼看见金荣的朋友暗助金荣,飞砚来打茗烟,偏没打着茗烟,便落在他座上,正打在面前,将一个磁砚水壶打了个粉碎,溅了一书黑水。【蒙双行夹批:这等忙,有此闲处用笔。】贾菌如何依得,便骂:"好囚攮的们,这不都动了手了么!"【蒙双行夹批:好听煞。靖眉批:声口如闻。】骂着,也抓起砚砖来要打回去。【蒙双行夹批:先瓦砚,次砖砚,转换得妙极。】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蒙双行夹批:是贾兰口气。】
                  “贾兰是个省事的”,这个贾兰就是族人贾兰,而非纨子贾兰
                  程高本将族人贾兰改为贾蓝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
                  脂批提到的也是族人贾兰
                  曹雪芹并不是依据一个历史史实讲故事,而是真事隐、假语存,以某些历史史实为蓝本编造一个虚构故事。而这个虚构故事经过了前后多次修改,早稿与今稿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矛盾。这就是《红楼梦》越研究,就发现问题越多的原因
                  其实,《红楼梦》的这些漏洞跟它的这么大规模的故事整体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不能不说曹雪芹还是很会编故事的。如果不是我们这些红研者喜欢揪住不放,一般读者囫囵吞枣也不会觉得这些矛盾有多大问题
                  不过,红学领域可能适合所谓的恐怖谷理论。《红楼梦》之所以会被挑出这么多矛盾来,不是因为它编的太拙劣,而是因为它编的太好、太像真的了。以至于我们完全是按真实历史的标准去审查,而不是对待一般明清小说那样就当成编故事而已,不去较真。日本机器人研究有个恐怖谷理论,说是机器人如果不大像人,则越像人越讨人喜欢。可一旦超过一个值,变得相当像人,则会引发人的恐怖心理。因为当机器人非常像人时,人类心理上就会用活人的标准去检验,任何微小的失真都会被放大而造成心理上的不适感


                  IP属地:四川9楼2018-05-22 18:00
                  回复
                    我看到贾赦说贾环袭爵没想到今稿原稿之分,只以为是故意给贾政添堵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5-22 20:15
                    收起回复
                      前排学习。


                      IP属地:北京11楼2018-05-23 09:29
                      回复
                        宝玉是没资格袭爵的,除非贾琏贾琮贾兰都死了。
                        按清代爵位承袭看,如果当时皇帝看不上贾赦,那么贾政是有可能承袭爵位的。但既然当时皇帝已经命贾赦承袭爵位,那么爵位没有意外的话就只能在贾赦这一支传承,除非贾赦一支全死绝了。


                        IP属地:山东12楼2018-06-10 11:19
                        收起回复